教研做不好?1500字破解教研标准化难题

如今有些教辅机构即使开办了十年,也没有自己完整的标准化教研体系,甚至有些机构在创立之初就放弃了教研,更不用提什么标准化教研了。但是我们要明白教研是教辅机构的生命线,哪怕一个机构的经营模式再好,营销能力再强,但是教研跟不上的话,也会做得很痛苦,而且大概率上来说这样的机构是很难做大做好的。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构建机构的标准化教研体系呢?

众所周知,做好教研的前提是得有个好老师。因此,我认为一个机构的每个学科最好是有一个牛师,但是这里的牛师不等同于名师。

机构选择教师合伙制也好,高薪聘请名师也好,反正你的机构至少要有一位牛师。

除此之外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了牛师团队≠有了教研能力。因为,某些牛师并不一定具备将自己的能力快速复制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招的牛师不仅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快速复制的能力。有了牛师之后我们再设置一种标准机制,把牛师的教学能力快速复制,让机构的其他老师的教学能力快速提升,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教研做不好?1500字破解教研标准化难题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牛师模式快速复制呢?关于这个问题以下有四个方法。

方法一:留痕

即,让优秀的老师把每一步工作步骤都留下痕迹。然后从痕迹里面不断提炼。所谓的痕迹化管理,就是把工作中所有能留下痕迹的过程全部留下痕迹。比如备课过程演示、讲课录像、课后学生跟踪等等。

方法二:碎片化信息处理

即,将每一步痕迹打碎。变成一个又一个小步骤。比如第一次班课,我们就可以把它划分为:如何自我介绍、如何介绍机构、如何介绍课程、如何给学生树立信心、如何向学生提要求、如何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姓名等等。然后,将这些碎片连接起来变成标准化作业流程,让新老师演练学习,那么你的课堂教研就有一套标准化系统了。至于讲义制作、课后沟通,包括其他所有环节,在一点一点伴随着牛师工作的过程,就会逐渐提炼成一个又一个标准化系统了。

方法三:迭代思维

到这里,可能还有的机构校长想:“我的机构目前没有特别优秀的牛师,又没办法吸引优秀老师,怎么办?”

那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可以带着你的团队共同进步,那这个方法就是迭代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先选取目前相对来说团队里做的最好的一位老师以这个老师做标杆。然后根据这个老师的操作,进行留痕、碎片化处理、最后连接起来,形成初步的标准化流程体系。然后再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停地做修改。也就是说,先做出1.0版本的流程体系,然后再升级为2.0版本的流程体系,然后3.0、4.0的进行迭代升级。

教研做不好?1500字破解教研标准化难题

方法四:闭环思维

就是将迭代升级完成的教研放在校区的闭环管理系统中去。并且靠管理,让教研流程能够高效的落地操作。我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其实就是能够让学生高效的掌握本堂课的知识。所以高效的教研也是如此。

高效的标准化教研必须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让学生得到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二是让校区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获得更高的经济产能。

标椎化教研的授课流程方式、课堂讲练内容以及班级管理方式等等这些东西如果只是摆设的话,是产生不了实际价值的。所以,还需要闭环的运营方式,让标准化教研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管控和激励措施,才能确保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周期里面让标准化教研教学的结果产生价值。

教研做不好?1500字破解教研标准化难题

教辅机构将牛师能力通过机制快速复制,使牛师的产能达到最大。在既产生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将自己的社会作用放大,这是一件非常高效的事情。机构可以根据流程,设置让一般人也快速修炼成牛师的管理制度,就能够成就更多的牛师和更多的学生。

但是很多机构不懂得如何通过机制做到让牛师具备的这种能力,也就是说自身根本没有教研运营的能力,没有办法看到优秀老师的更大化价值。所以,这就造成真正的牛师出走去寻找自己更大发挥价值的平台。总而言之,做好教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激烈竞争的教育行业中,没有标椎化教研也是是万万不行的。

你可能还会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