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總計裝備10多萬挺捷克ZB26輕機槍,爲何面對裝備歪把子的日軍還是打不過?

紫衫龍王張耀武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對兩種輕機槍進行一下簡單的比較。

毫無疑問,捷克式要明顯優於歪把子。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口徑7·92MM,表尺射程1500米,20發裝彈匣。而且,捷克式可發射各種7.92×57毫米毛瑟尖彈,彈頭重量在10-12.8克,初速為830米/秒,槍口動能超過3400焦耳。歪把子其實是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歪把子”發射的是6.5×50毫米三八式有坂步槍尖彈,彈頭重約9克,槍口動能在2600焦耳左右。而且,“歪把子”的30發供彈漏斗,雖然表面看來火力持續的優勢很強,但是由於結構複雜,又容易產生卡殼的現象。再加上,射擊時的操作舒適性方面,“捷克式”要遠遠優於“歪把子”。

  但是,問題是中國抗戰時期大約10萬挺捷克式,其中只有大概3萬多挺是從捷克進口的原裝貨,根據捷克布爾諾工廠歷史資料1927年-1939年間,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而且這批槍械中,還有一部分是引進的捷克軍隊使用過的翻新貨,其他都是中國自行仿製的。中國仿製捷克式的歷史,最早記錄於1927年,大沽兵工廠首先製出捷克式七九輕機槍。後來各個軍閥的兵工廠也開始仿製過程。但是,由於各地兵工廠工人能力和工藝基礎不同,所以製造出來的捷克式也是良莠不齊。雖然,1934年南京國民政府希望引進捷克式的模板,但是捷克人只給了一個校槍用的模版。所以,中國自行仿製的捷克式在工藝等方面,遠不如原裝貨。

  而且,在戰場上機槍手的傷亡率非常大。雖然,歪把子在紙面上性能不如捷克式。但是,別忘了,日本軍隊有空中支援和炮火優勢,就是在普通步兵部隊,大量的迫擊炮,以及可以當做迫擊炮使用的92式山炮,再加上大量的擲彈筒,都已輕易的對中國軍隊的機槍手和機槍陣地進行殺傷。而缺乏火炮和空中掩護的的中國軍隊,就只能無奈的任由其狂轟亂炸。

  所以,正是因為這些複雜的原因,顯得捷克式不如歪把子。


潞州節度


中國軍隊的輕武器在抗日戰爭中總體上並不落下風,不僅是捷克式輕機槍,“二四式”重機槍的質量和火力持續性也超過鬼子的九二式重機槍。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優勢,在抗日戰場上敵我雙方並非簡單的輕武器對射,日軍的步兵支援火力遠勝國軍,輕機槍再多也左右不了戰場形勢,何況實際情況還並非如此簡單。



捷克式輕機槍在戰場上最頭疼的天敵是鬼子的“八九式擲彈筒”以及訓練有素的擲彈兵,一般情況下,國軍的輕機槍打出二到三個點射就會被準確鎖定位置,如果不轉移陣地,日軍的擲彈筒馬上就會準確地飛過來,輕型榴彈雖然威力不算巨大,但把輕機槍連同射手炸飛完全沒有問題。影視劇裡輕機槍吼叫起來半小時不喘氣那都是臆想,早就被轟掉了。

輕重機槍下一個可怕對手是日軍的步兵炮和速射炮,直接裝備到大隊級,直瞄火炮打擊機槍陣地是輕而易舉的。另外,日軍的坦克和輕型裝甲車雖然拿到歐洲算“玩具”,但是捷克式輕機槍卻很難打透它們薄薄的裝甲,當日軍步兵在這些烏龜殼的掩護下發起衝鋒時,輕機槍還真沒有辦法。等到日軍衝到近距離時,破片式手榴彈都可以打掉機槍火力點,缺乏反裝甲兵器是中國軍隊的重要弱點。



其實國軍的輕武器彈藥還是比較充足的,臺兒莊戰役時成車皮地卸在運河邊上,及至徐州撤退時因為實在帶不走,送給地方武裝的子彈多達20萬發。但國軍的戰場輸送能力卻比較差,一方面是日軍的火力封鎖,一方面是輜重隊伍的建設水平與日軍很有差距。

這還沒有計入日軍的空中優勢和重炮優勢,日本人的打法雖然呆板,什麼“飛機炸,炮兵轟,步兵衝”,但在步兵衝鋒之前,國軍的陣地早被炮火蹂躪得不成樣子了,許多士兵還沒看見鬼子長什麼模樣就犧牲了。更有不少新兵會在轟炸和炮擊下心理崩潰,這個時候手裡端著捷克式也沒什麼用。



日本人也不傻,歪把子的缺點在東北明顯暴露出來以後,立馬設計研發了後來的“九六式”輕機槍(拐把子)和“九九”式輕機槍,將奇葩的漏斗供彈修改成彈匣,性能已經不輸於捷克式。這兩款機槍在設計時就有選擇地吸收了捷克式的優點,基本就是捷克式和歪把子的“混血兒”。九六式在1936年就定型投產了,也就是說,全面抗戰爆發後,侵華日軍裝備的已不僅是歪把子輕機槍。

拐把子上面還居然可以裝上刺刀,可見鬼子是有多麼迷信白刃戰和“豬突衝鋒”。

(九六式輕機槍)

九六式的月產量超過1000挺,同時日軍還生產了大約53000挺左右的“九九式”輕機槍,因此日軍裝備的輕機槍數量也超過10萬挺,總量上不比中國軍隊少,其實到1945年左右,日軍90%的野戰部隊已不再使用歪把子。

還應注意的是,我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數量雖多,質量卻是參差不齊,進口原裝的只是一部分,很多是國內各兵工廠仿造的,受限於軍工水平的不足,輕機槍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佔據絕對優勢。戰爭也是兩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對抗,非一二款武器可以改變局面的。



(九九式輕機槍)


度度狼gg


因為戰爭比拼的從來不是一兩件武器的優劣,而是一個作戰體系的強大與否。

抗戰中,日本屬於機械化程度略高的現代軍隊,而中國軍隊還是主要依靠雙腿,而且火力上日軍有壓倒性的重火力優勢,不僅有坦克、飛機等,各種級別的火炮也能在遠距離上攻擊我軍,而我軍則沒有像樣的重火力,打起來十分吃虧。我軍的機槍等武器,往往會被日軍優先解決掉,再加上火炮轟擊,結合及時的步兵進攻,因此中國軍隊往往傷亡慘重,但是戰果卻又不佳。

抗日戰爭中,很多人總感覺中國軍隊的輕武器水平要比日軍的高,主要是中國軍隊引進有衝鋒槍、機槍以及很多其他武器,但是問題在於型號雖多,但是數量不多,尤其是放到長達14年的抗戰歷史中更是顯得數量不足。而且彈藥供應、維護保養等方面,中國軍隊都不如日軍,所以有限的武器也很難得到良好的使用。

而即使是捷克式輕機槍,也不是常見裝備,比如川軍等這些部隊,自動武器奇缺,一個團才有數挺輕機槍,火力根本就無法和日軍抗衡。再比如步槍,很多中國軍人使用的還是老掉牙的漢陽造步槍,至於中正式步槍,連國民黨嫡系中央軍都沒裝備多少,地方部隊更是不可能得到。


前沿陣地


抗戰時期,國內軍隊陸軍步兵裝備可謂雜七雜八,僅步槍就有好幾種,不同的口徑,不同的性能,給後勤帶來了相當大的不便,戰爭打的就是補給,一個補給都不方便的軍隊,若想要打勝仗,得付出比對方更大的代價。

日本陸軍則是制式裝備,步兵基本裝備是三八式步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輕機槍)、九二重機槍、八九擲彈筒、九二步兵炮等。

作戰時,師團是日軍最基本的作戰單位,有1個48門75毫米山炮的炮兵聯隊支援作戰,其火力要遠超過內軍隊,國內軍隊除了中央軍絕少有火炮。

面對有九二步兵炮、75毫米山炮,加上輕型坦克和裝甲車或空中火力支援的日軍,國內軍隊的火力較日軍遜色許多,尤其是缺乏重火力的支撐,所以在軍師級規模的戰役中,國內軍隊往往吃了大虧。

戰爭並非雙方捷克ZB26輕機槍和歪把子輕機槍之間的對決,還有別的武器裝備的作用,正因為在武器裝備的整體性能上,日軍要遠強於國內軍隊,所以國內軍隊要徹底打敗日軍,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拖垮日軍,最終戰勝日軍。

此外,戰爭除了武器裝備的因素以外,還與雙方士兵的技戰術性能,以及士兵的體質有關,日軍士兵的膳食和營養,要比國內士兵好許多,日軍的體力更充沛,戰鬥力也更強。

還有國內軍隊機械化程度非常低,經常徒步行軍消耗大量體力,伙食差由經常供應不上,在肉搏白刃戰中或戰術機動中吃了大虧。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中國為何會裝備10多萬挺捷克ZB26輕機槍

中國可以說是對捷克式輕機槍最喜歡的國家的,在抗戰中是裝備最多的輕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世界對中國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武器禁運,造成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中國軍工更加落後,到武器解除禁運的時候,正是輕機槍盛行的時候。

在一戰的時候機槍的火力輸出基本都由重機槍來完成,但是一戰結束後,隨著坦克和火炮等遠程重火力打擊,使得移動不方面的重機槍受到一定的壓制,而輕機槍不但能夠提供火力壓制,還非常輕便,兩個人就可以組成一個射擊小組,形成一個火力點,而且捷克輕機槍可以連發也可以點射,這樣就非常省子彈,非常適合中國等亞洲國家。

而捷克式輕機槍則是輕機槍中的餃餃者,除了擁有大部分輕機槍的優點外,採用了氣冷的方式,可以隨時更換槍管,不像水冷的那麼麻煩。

相比之下捷克ZB26輕機槍絕對碾壓日本的歪把子,日本的歪把子被稱為廢物也不無道理,無論是穩定性還是性能上都無法和捷克輕機槍相比,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的話來說,歪把子在捷克輕機槍面前就是孬孫。

在整個二戰中,中國除了購買三萬多挺外,還進行了大量的仿造,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購買和仿造的捷克式輕機槍超過十萬挺,是最受中國歡迎的輕機槍,沒有之一。

二戰是一場立體化的戰爭,除了輕火力外,還需要飛機大炮等重火力

儘管歪把子槍不如捷克式輕機槍,日本的三八大蓋步槍也未必比中國的中正式步槍和進口的毛瑟步槍厲害,但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並不是某一款武器。

在中日對抗中就是如此,儘管我軍在某一款武器上超過日本,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差距太多,尤其是輕機槍在整個戰爭中的火力輸出是有限的。

在抗戰中,殺傷力最強,對國軍傷害最大的,應該是日本的飛機和火炮,這兩項也是國軍的短板,據統計抗戰之前,中國也就幾百架飛機,和日本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

即使我軍構築好了防禦工事,在日軍的飛機轟炸打擊下,根本還是無法防禦,這也是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會戰中,中國一再落敗。在二戰中一般有一個術語叫制空權,在抗戰初期日本的飛機卻可以肆無忌憚的天上飛,曾經一度轟炸到重慶,可謂是讓人攆到窩裡打了。

而火炮方面更是無力和日軍對轟,二戰之前,國軍統計全國可用於野戰的大炮,只有二三百門火炮能派上用場,《亮劍》中最出名的二營長他孃的意大利炮,其實1897年法國研製的火炮,在一戰後淘汰給意大利,輾轉來到中國,卻成了寶貝。

抗戰如此之艱難,說到底武器不是根本,根本的是人的戰鬥力

當然,武器從來都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根本無法和訓練有素的日軍進行打仗,從單兵作戰的角度來說,國軍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這一點我們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日軍並不是抗戰神劇裡的那般不堪。

同樣是一款槍,放到日本人手裡打出的精準度,和放在國軍手裡打出的精準度就是不一樣,這一點《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迷龍剛拿捷克輕機槍的時候根本就沒打死過人,後來子彈喂的越多,打死的人也就越多。

中國軍人以前大部分都是農民,後來地沒了,才去當兵,打仗並非專業,而日本人從小就接受軍國主義教育,鼓勵老百姓當兵,出去侵略。

因此,中日雙方在士氣上也不一樣,很多時候即使是我軍佔盡優勢,但是在意志力方面卻遠不如日本,這也和中日兩國的精神內核不一樣,中國人講究生存與傳承之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不娶個媳婦生個孩子,你都不好意思死,所以,一打仗就跑。

日本則不一樣,日本人全是變態,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道講的不是打仗的時候要講究道義,而是怎樣死才顯得死得其所,所以,論戰鬥的意志力的話,也就德軍和蘇聯紅軍能又得一拼,儘管日本最後敗給了美國,那也讓美國嚐到了厲害。

當然,非正義的軍隊無論戰鬥力多強,最後都會被打敗!


史論縱橫


戰爭拼的是國力,中日兩國軍隊和國力,無論是兵員的素質裝備。訓練和後勤供應,我國秸不如日本。再加上日本,在14年。抗戰期間,擁有絕對的海空優勢。就像一位國民黨老兵說的那樣,1937年南京戰役,不是他們不努力,他們一進最大努力抵抗。可是還是失守啦!實在是擋不住。


恢太狼李建軍


這又是單純從裝備上考慮勝負的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只知道從裝備上尋找原因,把其他一切因素全部無視了,其中一種誤區,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還是要考慮問題呢?只知道裝備,不要忘記使用裝備的還有人,單純對比裝備性能參數當然是可以得出,捷克ZB26輕機槍比綽號歪把子的十一式輕機槍更先進,這種講究這種先進毫無意義。

這就好像打仗時,你的武器更先進,就可以證明對方手中的武器不能用了嗎?捷克ZB26輕機槍再先進,也不意味著,歪把子打不死人。中國戰士手中的中正式步槍比三八式強,就可以證明我們的戰士刀槍不入,三八式步槍就打不中著人。

單單選出幾款裝備了就來得對比,還能為性能是否先進問題上,扯到勝負,那完全是一種可笑的行為主,今天一款裝備的好壞,實際上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太大了,僅僅對比裝備性能的高低依次是一種掩蓋中國差距的一種想象,日式十一式輕機槍性能談不上什麼先聽,但是日本可以保證把他配發給所有的步兵小隊,可以保證射手有足夠的子彈,這一點中國能辦到嗎?所謂裝備數量,與中國軍隊的龐大規模相比,壓根算不了,每年每個士兵只有幾十發子彈的供應量,與日軍相比,那真沒法比。

單純考慮實際機槍性能,壓根考慮到它的平均配發量,也不敢提彈藥的供應數量,不可笑嗎?如果探究抗日戰爭的問題,最大的失誤就是單純從裝備性能對比出發。


講武堂


戰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更需要正確的戰略戰術、戰鬥意志及國家領導人的格局和素質。

新中國成立僅一年,就把遠比小日本強大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即是證明。

抗美援朝時期中美國力、軍事裝備的差距,遠遠超過抗戰時期中日的差距。

抗戰初期,國軍有20個德械調整師,有海陸空三軍; 還有蘇聯援助的一千多架飛機和地勤人員,及蘇聯最優秀的飛行員。(蘇聯飛行員擊落二百多架日機,有二百多人犧牲在中國)。

蘇援包括裝備國軍20幾個師,如74軍就曾是蘇械軍。還有軍事顧問、武器教員等蘇軍人員5千多人。

志願軍入朝時沒有一架飛機,沒有蘇援,軍中沒有蘇軍人員(蘇援、米格走廊約在第四次戰役後才有)。

蔣介石六年不抵抗,西安事變被槍逼著才開始抗戰; 中共幾天會議就決定出兵朝鮮,反差多大?

結論: 所謂國軍,實是蔣軍。蔣介石為了個人獨裁統治,向來不惜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簽訂賣國條約。與趙構、慈禧一樣,蔣介石不論得到多少外援,有什麼裝備,也不可能打勝仗。


樂見花


戰場上武器重要,但人更重要,兵要勇敢不怕流血犧牲,將要謀略指揮正確,抗日主戰場國軍,沒有幾場勝仗,花園口炸黃河堤壩,沒有擋住日軍的鐵碲,武漢長沙的焦土抗日,蔣委員長不是戰略大師,後三年解放戰爭,國軍武器人員絕對先進於共軍,三年就失敗喪失政權,可見其軍事素養。


笙富旭


什麼打不過,又不是單對單,日軍裝備體系比中國軍隊完整,就是歪把子不好,他們還有重機槍,擲彈筒和九二式步兵炮,中國軍隊裝備不齊全打不過很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