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曹操宗族墓羣在東漢、三國時期是怎麼管理的

譙郡(現安徽亳州市)曹氏在東漢後成為名門望族,家族更因東漢時出現了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開創三國曹魏王朝基業的曹操而名揚華夏,譙郡曹氏的發跡起源於曹操的爺爺曹騰,曹騰後因冊立漢桓帝之功而被封為費亭侯,曹騰去世後,他的墓就埋葬在故鄉譙縣(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城南3裡,按照東漢朝廷的規制:公侯死後,應在其封邑或家鄉建立宗廟和陵園,並從守冢戶若干,以盡保護和祭祀之責。侯爵的守冢戶一般在5—30戶,因曹騰所封是最小的侯爵——亭侯。守冢戶應有5戶。

亳州曹操宗族墓群在東漢、三國時期是怎麼管理的

後曹操率曹氏宗族起兵靖亂,東征西討,在戰亂中死去的封侯爵的曹氏宗族就有曹嵩、曹玹、曹整、曹均等(均為曹魏建國前所封)。曹氏宗族墓陵園也就越來越大,守冢戶也就越來越多。這可以從《三國志*曹仁傳》中來得到印證:曹操去世後,曹丕繼魏王、丞相位後,晉封曹仁為車騎將軍、陳侯(曹仁原為徵南將軍、安平亭侯),並追賜曹仁父曹熾諡曰:“陳穆侯,置守冢戶十家”。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被漢獻帝冊封為公時,就在封邑鄴城和自己的家鄉譙縣建立了曹氏宗廟和陵園。祭祀自己的曾祖曹節、祖父曹騰、父親曹嵩三世。並依制在家鄉宗廟和陵園設守冢100戶,被封為魏王后,守冢戶也增加到300戶。在曹氏陵園周圍已形成一個較大的守冢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建立魏國,追尊祖父曹嵩為太皇帝,父親曹操為武皇帝。故鄉譙縣魏王曹操宗族墓園一躍而成為帝王陵園,並重新進行了規劃修建了宗廟和饗堂等設施,並設立陵園官署,設陵園令1—2人(食祿600石,相當於現在的副廳級幹部),掌守陵園、案行打掃;陵園丞1—2人,為陵園令的副職;陵園校長1—2人,掌兵戊和盜賊。食監令1—2人(食祿600石),監丞1—2人、中黃門8—16人,從官2—4人,陵園常備守軍500—1000人不等。除此之外,當地地方官也對陵園賦有保護、祭祀、提供所需物品的義務。即使後來曹魏政權被推翻,繼任的東晉政權對前代曹魏宗室廟堂和陵園,也給以了一定保護,並賞賜守冢戶若干。但曹氏宗族墓群隨著曹魏政權的隕落,日漸衰敗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