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還活著,項羽根本就不會上演霸王別姬,更不會最後烏江自刎

要說誰是滅秦的最大功臣,項羽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秦朝覆滅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主持分封了天下十八個諸侯。此時此刻,項羽的風頭一時無二,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可誰想到,力撥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只不過和漢王劉邦打了四年楚漢戰爭,就在韓信的十面埋伏下,走向了窮途末路,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

要是他還活著,項羽根本就不會上演霸王別姬,更不會最後烏江自刎

原本掌控天下大局的項羽,為什麼這麼短的時間,就從人生巔峰一下子跌落谷底。這其中有項羽的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也有對手的厚顏無恥,毫無底線;更有盟友的不顧信義,無情背叛。但歸根結底,項羽還是因為一個人的過早離世,而使自己關健時候心裡沒底,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從而一誤再誤,最後陷入萬丈深淵而不可自拔。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人肯定是范增,但我說你只說對了一半。范增對項羽確實很重要,因為他的離去,使得項羽再也沒有了睿智的亞父為他出謀劃策,遮風擋雨。在對手層出不窮的計謀面前,項羽經常顧此失彼,窮於應付。但范增畢竟只是項羽的謀士,項羽出於尊重才稱他為亞父。

要是他還活著,項羽根本就不會上演霸王別姬,更不會最後烏江自刎

項羽與范增沒有血淵關係,也沒有很深的感情。范增出的主意,項羽也不一定都會採訥,而是會有選擇的放棄。像范增安排的鴻門宴,如果項羽按計行事,也就沒有後來的楚漢爭霸了。因此,范增只能算半個對項羽有重大影響的人。這世上唯一能讓不可一世的項羽附首貼耳言聽計從的人,就是項羽的叔父項梁。

項羽自幼喪父,全靠叔父項梁一手帶大。項粱本身就有兒子,但他仍把項羽視為已出。為了培養項羽,項梁傾其所有哺育培養項羽使其成才。因此在項羽心目中,項梁就是堪比親生父親還要親的人,是項羽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要是他還活著,項羽根本就不會上演霸王別姬,更不會最後烏江自刎

項羽長大成人後,由於熟讀兵書滿身武藝,因此有些持才傲物盛氣凌人,但唯獨在項梁面前耳提面命不敢造次。項梁舉旗造反後,項羽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很快叔侄兩人率領的隊伍就成為反秦義軍的領頭羊。一時聲威大振,各路豪傑紛至沓來,好不熱鬧。

如果形勢照這樣發展下去,項梁居中坐陣指揮,項羽在外斬將奪旗。要不了多長時間,項羽也會很快複製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那一幕。就是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章邯,最後駐兵霸下,威懾咸陽。由於此時項梁身居大營安然無恙,因此軍中大事會由項梁拍板定奪。如果范增仍獻計擺宴暗算劉邦,劉邦肯定只能是束手就擒,插翅難逃。

要是他還活著,項羽根本就不會上演霸王別姬,更不會最後烏江自刎

可歷史沒有假設,由於項梁過於擔心項羽有失,因此自己主動承擔了最危險的任務。結果不慎被章邯偷襲得手,壯志未酬身死當場。項羽聽聞叔父被殺,悲痛欲絕,心中的暴虐無以復加。從此以後,天下再也無人能束縛住狂躁的項羽,也就為項羽在大好形勢下被劉邦翻盤打下了伏筆。

說實話,項羽只是一個將才而不是帥才。但除了項梁,天下沒有其他人能讓項羽附首貼耳,另一個叔父項伯也不能。

如果項梁沒有過早離世,項梁就會有更多時間言傳身教項羽,使項羽真正學到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真諦。項粱內有謀士范增運籌帷幄,外有猛將項羽衝鋒陷陣,天下一定會是項氏囊中之物。等到天下大定,項梁功成身退,項羽作為項氏嫡長子長孫,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登基為帝,開創一個屬於項羽的偉大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