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績溪縣,績爲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績溪縣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總面積1126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績溪是聯合國綠色產業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示範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

一、歷史沿革

1、本歙縣地,唐大曆二年(767年)析置績溪縣,治今華陽鎮,屬歙州。

2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屬徽州。元屬徽州路。明、清屬徽州府。1914年屬蕪湖道,1927年直屬安徽省。

3、1949年屬皖南行署區徽州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徽州專區。1956年屬蕪湖專區,1961年復屬徽州專區,1971年屬徽州地區。1987年屬宣城地區,2000年屬宣城市。

二、地名來歷

《元和志》 卷28績溪縣:“此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複合,有如績焉,因以為名。” “績”是紡織的意思,此處水網密佈,如同織布,故名績溪。

三、風景名勝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1、龍川風景名勝區。龍川是坑口村古稱,村前有龍鬚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後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為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綿長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現,現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2、湖村,別名太極村。安徽省績溪縣轄村,是安徽省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傳承區。擁有八百多年曆史的古村落,諸多古橋、古亭、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千年古樹、明代吟泉街、大型磚雕門樓群等,依山而築,逶迤伸展,宛如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3、徽杭古道。西起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全長25千米,是古時聯繫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績溪縣境內的盤山石階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華所在。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4、鄣山大峽谷旅遊區。地處安徽省績溪縣東南部。為聯合國生態示範區。大鄣山是聯合國生態示範區,森林覆蓋率達97%。古稱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時吳越以此分界,秦代設立鄣郡,以山命名。

安徽省績溪縣,績為紡織之意,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徽菜之鄉

5、績溪徽菜文化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績溪縣城北郊的風景名勝區,園區以徽派建築為主體、以黛瓦、粉牆、馬頭牆為特徵,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