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拜的月光馬兒、兔兒爺

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拜的月光馬兒、兔兒爺

老北京人叫做八月節的中秋佳節又要到了,而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恰恰又是佛教月光菩薩和道教供奉的太陰星君的誕辰日,民間百姓的團圓節日。因此這又是一個佛、道、凡、俗完美貫通融合,神佛和人共享幸福和諧的節日。祭月源於遠古民眾對月亮天體實物的崇拜,後來逐漸被逐漸神化為月神。歷代皇家祭祀的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的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百姓則更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月姐或月亮媽媽。

在古代中秋之日要祭拜月神。屆時要設大香案,擺上絕對不能少的月餅、西瓜和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純道教色彩的太陰星君神像放在月亮升起的那個方向,點燃紅燭,焚上供香,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到了明清時期老北京人供奉月神的形象發生了重要變化,由於佛教的影響,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神像內容是在一輪滿月的月輪內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太陰星君為主的月神演變成為佛、道、凡交融的月光菩薩、太陰星君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紙質畫象。這就是老北京人稱為的"月光馬兒",也被稱作"兔兒爺碼"、"月宮碼"、"月光紙"。

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拜的月光馬兒、兔兒爺

月光馬兒

中秋老北京人們要供奉的月光菩薩、太陰星君和玉兔形象的紙質"月光馬兒"畫像,是長的可達七八尺,短的也有二三尺的一種木刻水彩印製的畫兒。畫面的上半部有如月光菩薩的樣式的太陰星君像和傳說中的廣寒宮,下半部是玉兔如人立著持杵搗藥圖。中秋祭祀拜月時,將此畫粘貼於用高粱稈做的架子上,高掛放置祭桌的後上邊。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家中婦女們設下香案、擺供水果、點燭、焚香、行禮、祭月、拜月完畢,與事先準備好的千張紙錢、金銀元寶等一起焚掉恭敬送走。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是北京人特有的本地民間神祇,老家就在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廟。兔兒爺是用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姿勢如人形的神像,專門在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月時供奉。明朝紀坤在《花王閣剩稿》中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拜之。",於是就有了老北京人在八月節時請兔兒爺請平安,給親朋好友送兔兒爺送吉祥的老習俗。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除祭月擺放供奉,逐漸轉變成兒童八月中秋節最喜歡且能拿在手裡玩的神祇玩具,大的兔兒爺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

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拜的月光馬兒、兔兒爺

不同形象的兔兒爺

兔兒爺的來歷,是源於北京城裡的一場瘟疫,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感染患病。最可怕的是這場瘟疫來勢洶洶,竟然藥石無靈。人們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哀鴻片野。廣寒月宮中的嫦娥仙子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委派身邊搗長生不老藥藥的長耳定光仙——玉兔下界為百姓們治病解除瘟疫。玉兔來到人間後變成了少女模樣,為了更快給更多人治病,玉兔騎上馬、鹿、獅子、老虎,挨家挨戶地走走遍了京城內外,治好了很多人。消除了京城的這場瘟疫之後,玉兔才回月宮覆命。她那美好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老北京人的心中,老北京的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玉兔,賦予了"爺"的親切稱呼,並且用泥塑造了騎虎的、騎鹿的,騎馬的、乘鳳的,披掛著鎧甲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的玉兔形象。坐象兔兒爺,象與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兒爺,虎為百獸之王,是統帥,寓意事業興盛,人脈廣博;麒麟兔兒爺,因麒麟吐書的典故而流傳,象徵著學識廣博,學業有成;坐葫蘆兔兒爺,因葫蘆與福祿同音,象徵著福祿雙全.....

每到農曆八月十五那一天,老北京家家除了供奉月光馬兒外,還都要供奉玉兔,給玉兔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玉兔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老北京人們非常崇拜兔兒爺祛病治疫的神通,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必須要敬請一尊兔兒爺供奉祭拜,祈求一家人身體康健、無病無災。在第二年八月節前,把已經供奉了一年的泥塑兔兒爺拿到家門口,大街之上當眾摔碎,寓意全家人的病氣晦氣隨著兔兒爺的粉碎帶走了,在這年的八月十五前再請一尊新兔兒爺。所以老北京的歇後語說:"隔年的兔兒爺——老陳人兒",說明泥塑的兔兒爺很少有能保存到第二年的。

老北京人八月節祭拜的月光馬兒、兔兒爺

朝外東嶽廟的兔兒山

幾十年前的每年的七月十五過後,老北京的街頭,尤其是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花市灶君廟、朝外東嶽廟、西單、東四等到處都是賣月光馬兒紙質神像和專供婦女兒童的祭月用的"兔兒爺"。到了清代中後期,兔兒爺的製作也日趨精緻,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

現在隨著中秋祭月拜月習俗的遠去,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月光馬兒就已經絕跡了,現在兔兒爺成了價格昂貴的北京市地方傳統的泥塑工藝品。人們歡慶和認知的中秋節,已經成為了旅遊休閒、吃喝玩樂的日子,吃月餅成了唯一能夠紀念中秋節的老習俗了。

《論語》中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即說要祭神要敬神,就有神明會在你的身邊加持護佑!!!

(本文圖片取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