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大帅的书卷人生

吴佩孚:大帅的书卷人生

老叫兽:多忧杂货铺。

小石君:北漂八字师。

吴佩孚生的父亲是一名杂货店老板。

据说孩子出生前的一晚,

父亲梦见戚继光来到了家中。

第二天,

他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这个孩子取名佩孚,

字子玉。

小吴果然天赋异禀,

九岁便能提笔为文,

聪慧异常,

但十四岁时,

吴佩孚的父亲病故,

吴家顿时陷入了贫寒。

不得已,吴佩孚决定参军,

登州府水师营每月二两的俸禄总算为吴家解了难。

但当小兵的吴佩孚并未从此自暴自弃放弃学习

,他转而拜入当时的山东名儒李丕春门下,

半工半读。

22那年,

吴佩孚还考中了秀才,

眼见熬出了头。

但吴佩孚此时却犯了一个大蠢:

因不满男女同台演戏,

1897年秋,

吴佩孚和同学大闹蓬莱电报局局长的寿堂。

于是县太爷革除了吴佩孚的功名,

并缉捕小吴。

不得已,

吴佩孚只好连夜逃到北京,

成为了当时的“北漂一族”。

初到北京,

无以为生的吴佩孚靠在崇文门外靠写对联、算八字混饭吃。

一年后,

在堂兄吴亮孚的资助下,

吴佩孚再次投入小站军旅,

经过不懈努力,

他很快从班长晋升为营长,

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问题来了:

顶头上司曹锟不喜欢小吴,

觉得他说话太文绉绉。

于是吴佩孚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但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不久,

袁世凯的心腹汤芗铭在长沙举办名流会,

会上请曹锟致词,

但曹锟不善辞令,

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这时吴佩孚站了起来,

他滔滔不绝有如黄河之水,

把汤芗铭和湖南诸位夸了个遍,

说的在场一片叫好,

尤其是汤芗铭高兴的合不拢腿。

事后,

汤芗铭以湖南省督军府的名义向曹锟发公函,

要借吴佩孚去当旅长。

曹锟不开心了:

咱们的人才,咱们不会用吗!?

于是吴佩孚立刻被提拔为旅长,

晋升少将。

不久袁世凯归天,

张勋复辟,

吴佩孚随曹锟参加中原大战,

从丰台杀进天坛,一战成名。

1918年,

吴佩孚再度挥师南下,

平定叛军,所向披靡。

自此吴佩孚威震天下。

但是秀才出身的将军和一般军阀就是不一样。

五四运动爆发后,

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镇压态度,

吴佩孚公开致电大总统徐世昌:

“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爱国学生奋不顾身,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于是国人尽知儒将吴佩孚的深明大义。

随后的直奉战争中,

吴佩孚一月内仅用五万人就大败了张作霖的12万精锐东北军,

文治武功达到巅峰。

他五十大寿时,

康有为从海外专门送来了寿联:

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1924年9月8日,

吴佩孚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标题是《中国最强者》。

直奉大战结束后,

吴佩孚认为应当顺势而为,

武装统一全国,

奈何老板曹锟迫不及待的想过把总统瘾,

只想苟和。

不久,在政治斗争中,

曹锟名声扫地,

部下冯玉祥趁机政变,

直系势力崩盘。

而吴佩孚在其他军阀和北伐军的合击下也独木难支,

率部败走四川。

在结束了四年逃亡生活后,

吴佩孚身无分文,

他只好回到北平,

住在张学良赠送的一所宅院里,

修身养性,吃斋念佛。

老叫兽:豫民何辜?

小石君:先去种树。

吴佩孚一生饱读圣贤之书,

世人称其为“儒将”、“玉帅”,

其学养非同一般。

他书法出众,喜欢临摹怀素,

而悬在吴府堂中的是摘自《自叙帖》中的一句条幅:

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南征北战时,

吴佩孚曾挥墨一首《满江红·登蓬莱阁》,

后来谱成全军军歌: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

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这首词套用的曲子是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

同样的调调,

湘军的《大帅练兵歌》是这样填的词:

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

大帅统领遵旨练新操。

……

而八路军后来又拿它填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当吴佩孚败走四川,

一路被军阀暗杀围攻时,

部下建议他像其他人一样,

逃入租界保命。

吴佩孚立刻拒绝了:

“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

不仅如此,

大将吴佩孚一生还恪守“四不”原则:

不纳妾、不积钱、不留洋、不走租界。

吴佩孚与妻子张佩兰相伴一生,

从不沾花惹草。

1921年,

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露娜小姐素仰吴佩孚大名,

专门到洛阳与吴佩孚面基。

金发碧眼、千娇百媚的露娜很快为玉帅的豪情与才学所倾倒。

回到北京后,

露娜开始给吴佩孚疯狂写情书,

吴佩孚不堪其扰,

最后回了四个字:“老妻尚在”。

干脆坚定,绝不拖泥带水。

在生活中,吴佩孚一生清廉自律。

他平时吃面食、米饭,穿布衣布鞋,

白薯屑常常落了一身,

和友人见面,

只谈修身哲学。

当权后,

吴佩孚对前来卖官鬻爵的亲朋好友一概拒绝。

有个老同学,

之前因为刮地皮而被免职,

这次又求吴佩孚给个河南的县令。

吴佩孚回家见到条子,

提笔回复道:“豫民何辜?”

意思是:河南人干嘛了要倒这个霉?

还有一个老部下,

被降为了闲职。

此人无聊之余,

忽然又起了建功立业的念头,

于是写军令状,

求玉帅给十万大军,

平定南方,

“然后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

吴佩孚看完直接批道:“先去种树。”

老叫兽:谁跟汪精卫合作。

小石君:就一定下贱!

“九一八事变”后,

张学良到北平火车站迎接吴佩孚,

吴佩孚第一句话就质问张学良:“为何不打!”

张学良很尴尬:“实力不足,打不过。”

吴佩孚大怒道:“军人最大的实力,便是一个‘死’字!”

之后,吴佩孚还写诗批评张学良:

棋枰未定输全局, 宇宙犹存待罪身。

醇酒妇人终短气, 千秋谁谅信陵君!

张学良:mmp,这宅子白送了。

1935年,

日本人开始策划“以华制华”,

他们设立大伯机关和竹机关,

专门对吴佩孚进行策反。

一时间,

吴家们前车水马龙,军警林立,

说客络绎不绝,水泄不通。

但吴佩孚不为所动,

他痛骂上门游说的江朝宗“老而不死”,

齐燮元“死无葬生之地”。

当时汪精卫也不断给吴佩孚写信,

不久又亲赴北平,

邀他在日军参谋长的公馆里会晤。

吴佩孚:“吾与汪先生皆中国人也,如商国事,当相见于中国人住所。”

后来汪精卫又派陈中学上门去请,

吴佩孚拍案怒骂:

“谁跟汪精卫合作,一定下贱!”

最后日本人亲自出马,

特高科荒木、土肥原屡屡登门,

提出奉送装备、助款百万,

只要他点头同意“华北自治”。

吴佩孚愤然道:“自治者,自乱也!”

此后,

在土肥原强行安排的记者招待会上,

吴佩孚不畏威逼,

公开大骂日本,

并把日军事先准备的讲稿狠狠地摔在地上。

此举彻底惹恼了日本鬼子。

1939年12月4日,

吴佩孚忽犯牙疾、高烧不退,

日军强行派了一名牙医来给他看病,

结果吴佩孚当场猝死。

鉴于吴佩孚在国内百姓心中的声望,

国民政府和汪伪政府都为吴佩孚举行了葬礼。

1940年1月,

吴佩孚出殡,送殡人员延绵数里,

北平百姓自发地参加葬礼。

沿途观殡民众人潮如海,

道中无数席棚进行路祭。

由64名杠夫肩抬的灵柩边行边停,

极为缓慢,

从早晨出发至黄昏才抵达,

几乎行进了一天。

这是民国以来最大、最高的治丧规格。

抗战胜利后,

为表彰其保持晚节,

国民政府再次为他举行大葬,

并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蒋介石在追悼会上亲送挽联: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

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当年吴佩孚兵败四川时,

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这算是玉帅对自己波澜一生的最后总结。

小贴士: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祖籍江苏常州,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