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勇敢冲在前面的人吗?实际上,坐镇后方的人也很重要,这里面就包括督战队。今天就跟大家来讨论一下有关督战队的那点事。

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督战队的职责就是监督士兵,督促士兵认真作战,并且会当场击毙逃兵示众。部队中正因为有了督战队,战士们侥幸心理被消除的一干二净,都严守部队纪律,个个都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与敌人拼死厮杀,大大提高了部队士气,稳定军心。

在世界战史上,我认为军队纪律性最好的时代应该是17、18世纪排枪战术时代的欧洲军队,凡是看过排枪战术场面的,不管是影视剧还是游戏中,你都会感觉到震惊,这帮人怎么可以这样不怕死。

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当时的枪械主要是滑膛枪,由于是火枪的早期形态,这种枪的性能并不可靠,主要体现在装填时间慢,命中率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人发明了排枪战术,简单来说就类似一个三排的方阵,打仗的时候,第一排的人放完枪之后开始装填子弹,此时第二排的人再放一枪,然后装填子弹,第三排再放一枪装填子弹,这个时候第一排的人已经装填好了子弹,形成一个射击循环,在射击密度和保留火力方面,都有作用。

所以,想要维持这种战术的队形是相当困难的,一旦士兵出现混乱,或者溃逃,很容易导致整个方阵军心大乱,影响作战。

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可以说,排枪战术的思想并不复杂,士兵也都能够掌握,此战术应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维持部队的纪律,这就体现到督战队的作用了,几乎在这些步兵的身后都会有督战人员的存在,可以说,督战队才是排枪战术的核心。

但是,督战队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使,例如在民国时期的“玉帅”吴佩孚,最后就因为督战队不起作用,而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中败北。

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在贺胜桥之战中,吴佩孚构筑三道防御阵地,实行逐次防守,为了守住防线,吴佩孚亲自组织督战队,在后方督战,不准士兵后退一步。然而当时北伐军的进攻部队正是第四军和第七军,一个被称为“铁四军”,一个被称为“钢七军”,而吴佩孚部经过汀泗桥之战时士气已经受挫,在贺胜桥地区又遭遇这两支强大北伐军的冲击,自然是一溃千里。

这时亲自督战的吴佩孚,让督战队“向退却者扫射”,随即血流成河,当时吴佩孚部一看这形势,都开始弃枪逃跑,在过不了桥的情况下,直接跳水,吴佩孚羞愤至极,手刃旅团长10余人悬其头于电线柱上示众,以惩戒后退之官兵。

督战队专杀逃兵,逃兵为什么不向督战队开枪?


当然,这个时候溃兵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开始与督战队打到了一起,吴佩孚部顿时乱作一团,北伐第四军乘机夺下贺胜桥,吴佩孚看大势已去,只能开车跑路,结果有意思的是,吴佩孚跑的时候,有一些溃兵还想上车一块跑,吴佩孚的卫兵喊都喊不走,最后拿刀砍掉那些想上车士兵的手臂,吴佩孚的车才得以走脱。

可见,在军事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督战水平玩得再高也无异于引火烧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