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工人自己買的養老保險,農民沒買白拿80元,農民應該知足了,你怎麼看?

用戶61612841693


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龐大、最勤勞、最善良的群體,改革開放前,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耕耘了一輩子,把每年糧食最好的一半以上都交了公糧,並以此為榮,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改革開放後,他們響應號召,進城務工,多在建築,服務,後勤,流水線等崗位從事體力勞動,拿著最低工資,幹者髒、苦、累的活,同時還得兼併家裡的莊稼,為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因發展階段的問題,國家財力和綜合實力的限制,法制的不完善,他們大多沒有交社保,也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社保和將來養老問題,可城市的高樓大廈,日新月異,乾淨整潔,方便舒適是看得見和感受得到的啊,不得不說就貢獻而言他們絕不亞於工人,到目前就社保還存在機關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等幾種政策,新農合又是最少最可憐的,國家應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時代和特殊問題,選擇特殊的政策撫卹他們。

另外,目前新農合農民也有交錢,只是每年交一次,繳費不多,可是領的也實在少,根本不夠農村基本生活。相信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他們的待遇也會不斷完善。都是公民,應該公正公平對待,目前國家已合併了城鎮職工和居民,希望哪一天新農合也能和城鎮職工對接統一,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辰哥和您一起愛勞動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從解放到九幾年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工人每月上國家交多少養老錢?而農民每年兩季無私無賞的向國家交公糧和錢,每年要出兩三季挖河修路修水庫等義務工,這都是無賞的義務工,他們情願自己省吃儉用,把曬乾揚淨的糧食,無賞的交給國家,他們的血汗撒滿祖國的大小河流和水庫公路,如今國家富了,他們老了,每月國家給幾十元基礎養老金,實在太少了。因為改革以來,各行業的工資都在翻倍的長,而農民的糧食不漲價,農民勞動一年,一畝地收入千元錢,如今農村老人,還在為自已的生活而艱苦勞動呢,希望國家千萬別忘了老農民對國家的貢獻,要儘快讓他們過上城市老人的生活。


user8197227507045李


農民也是交了養老保險的,只是才開始這個政策時,當時年滿60以上的老人只要自己的兒女們參加了保險,老人們不用另外交錢,可以直接按月領到50元以上(各省不相同)的養老保險!

1、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村人口也眾多,發放養老保險是要國家財力作支撐的,能夠普遍照顧到農村老年人,實屬國家的一定進步,錢雖不多,但國家還是艱難的邁出了這一步!特別是第一批,完全是國家政府拿錢出來,全國這麼大面,財政壓力可想而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呀!

2、雖然以前的農民沒有交養老保險,但自建國以來,整個農民群體是付出了巨大的貢獻與與犧牲的,可以這麼說,我國的工業體系能有今天這麼好的局面,是與長期的農業支持工業局面分不開的,恰好就是那些沒有交養老保險而領到保險金的老人們犧牲最大、貢獻最大,他們為了支持國家的建設,默默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生,如今國家比較富裕了,工業也發達了,理應讓這些老人老有所養,國家邁出了第一步,但還不夠,仍然會繼續跟上的!


3、農村人交養老保險,是分成若干檔次的,自己根據需要去交納,需要說明的是,國家還會根據你交的檔次進行補貼,比如你交的最低檔100元/年,則國家要另外加補貼幾十元,你年低的賬戶就是一百幾十元,用你自己的社保卡在網上就可查到,因此,除了第一批的老人領取養老保險沒有交錢外,以後的都是自己交錢了的,當然也包括國家的補貼!

4、工人繳納社保按規定分為自繳部分和企業繳納部分,(具體比例不在此討論範圍)自己繳的部分是比較少的,主要靠企業繳納,企業同時還要承擔其他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等,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險或六險一金等!

國家也已經意識到了對農民的虧欠,政策也不斷向農村傾斜,出臺了多項惠民政策及措施,逐漸提高農民的收入,各項福利政策也正在加大力度跟進,縮小城鄉差距,相信有一天,我們農村人能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更好!


搬起石頭砸


農民沒交養老金,那是因為國家把糧價定位太低農民收入極低而交不起養老金造成的結果,如果把糧食定價五元一斤而公務員和工人工資定位每月五百元試試,農民收入和你們平衡了農民就可以和你們交同樣的養老保險了,農民辛苦種糧養活你們而你們不要再看不起農民了。


泰山133549830


有這種想法和說法的人說的都是屁話,工人退休金說是自己交的,可工作時你們領的工資就已經是農民望塵莫及的收入,換個位置,農民要是每年領了你們那麼多的工資,有那麼高的收入,農民寧可不要退休金,讓你們來種地還沒有退休金,你們同意嗎?你們還會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這種狗屁想法嗎?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第一要素,真都是餵了有這種想活的狗了……這就是現社會的嚴重不公……


笑嘆紅塵wbj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吃“商品糧”,拿“財政”錢的“公家”人。說農民沒有交養老金,農民從建國初期都在隱形的向國家交養老金。在人民公社生產隊裡,國家分配的有各種任務,生產隊裡收穫的糧食絕大部分都要上交,價格只有市場價的一半,農民分到的糧食很少。農民挖野菜吃野菜湯充飢,餓著肚子建鐵路,修水利工程。那是沒有分文工錢的義務工,難道這些還比不上工人交的養老金。


為了讓城裡工人大哥吃飽飯,農民種的糧食上交國家,農民春上煮刺槐花,榆林錢吃,秋季煮紅薯葉子吃。

後來分田到戶,投資生產全是農民自己搞,農民要上繳農業稅,三提五統,這還比不上養老金?農民還要上繳“國糧”。記得那時候還很少使用化肥產量不高,遇到災年,收的糧食上交了國糧,所剩無幾。那時候我記得一到春上母親天天煮麵籽喝,夏天煮南瓜粥喝。農民還要上繳雞蛋任務,統購豬。這還比不上交養老金。那時候企業需要的農產品原料,農民都有任務,價格都是國家定的極低,搞不好農民就賠錢,災年完不成還要罰款,這些企業上繳的利稅,就是農產品的差價錢,這些甚比上繳養老金十倍!



工人與農民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人不分三六九等,憲法規定工人,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為什麼不給農民發養老金呢?


李彬v3nd



做為現代的農民,尤其是年滿60歲以上農村老大爺,老大媽,對於現在的農田,自耕自足,自苦自吃,種上的糧食不用繳費納糧,收多少花多少,每月還有88元的養老金補貼家用,真是非常的知足,非常的滿意,真得感謝政府這天大的優惠,但是回過頭來,我們也應該好好的想一想了,社會的發展,靠的是科學技術生產力,同時也靠稅收來維護國家這個寵大的機器運轉,農民的吃穿用度都是通過賣買的形式進入千家萬戶,商品的稅收無形當中就增加到每個公民的吃穿用度上,農業又是國家的基礎,國家的命脈,糧食的價格關乎著每個人的吃穿用度,農業穩,國家昌,這是基礎,沒有糧食的穩定哪有社會的穩定,所以農民是國家公民的一部分,他的收入關乎著每個農民的心田,尤其是生活在五十年代的人們,到了現在人老了,背駝了,幹不動了,收入又在一天一天的減少,做為國家不應該忘記他們,他們雖然沒有錢繳養老保險,但他卻把自已最青春的幹勁奉獻給了國家,把自已生產出最好的糧食,繳給了國家,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們,農民的要求並不高,養老金夠生活就可以了,不要讓這樣的言論寒了農民的心,大家都應該捫心自問一下自已,做為都是中國人,應該怎麼辦?現在國家正在大力調整城鄉養老政策的落實,養老保險,”多繳多領,長繳多領,少繳少領,不繳不領”成為一種常態,也成為未來養老金領取的政策方向。


橄欖劍社會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全國14億人口,農民佔9億。9億農民中最少有1億老人。

市民有養老保險,養老金可以用來養老。而農民只有一點點。農民老了,幹不動了應該靠什麼養老?

60歲以上的農民的養老金,全國各地的發放標準不一,但大體上是每月80元左右,年齡段高的略有增加。這筆養老金對60歲以上的農民生活有一定的幫助,但不足以養老。

而現在60歲以上農民是怎麼養老的呢?

一是靠承包地。身體好的,雖然過了法定退休年齡仍在耕作,收入稍好一些;身體差的,由他人經營,收入次一些。這部分收入不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靠子女幫助。子女收入好或平常對老人有孝心的,老人生活有保障;子女收入差或子女缺乏孝心的,老人的生活就沒有保障。

三是其他收入。主要是技能和勞務性收入,少部分有經營性或財產性收入。但大部分60歲以上農民沒有這類收入或這類收入很少,也不足能保障其生活。這種狀況的延續不僅極不公平、也極不合理。

有人說了,市民有養老金是因為我們當年繳納養老保險,現在我們是花自己的錢,你們那麼繳過一分錢嗎?

我說你錯了。

60歲以上的農民是在1954年前出生的,他們十幾歲就參加農業集體勞動,有的甚至不到十歲就參加過插秧等農業生產勞動,到十八歲也就是1972年就成為農業集體生產的強壯勞動力。

按照1958年6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六次會議通過,1958年6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及其以前的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都是農業稅的納稅人,應當按規定交納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的決定》。

自2006年1月1日起農民不再繳納農業稅。也就是說60歲以上農民至少繳納了34年的農業稅。

另外,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支持國家工業的發展,糧食價格由國家控制,實行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制度。

可以說,60歲以上農民為國家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和犧牲。60歲以上農民為國至少交了34年公糧不說,其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大集體度過的,國家建設哪裡有需要,就奮鬥到哪裡,修路、抗洪、興修水利、農田及許多工業設施等國家項目建設都有他們的參與。

他們熱情高漲、生活艱苦!他們把大部分收穫奉獻給了國家和集體。而自己的生活狀況是僅能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不說包產到戶的物質基礎是他們打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是在當時國家高積累低消費、農業支持工業的政策之下,最大程度地“擠取他們奶水”的基礎上建成的。

他們才是真正的“奶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共和國的後人們最該敬佩和感謝的人!

同時期的非農人員也是為國家服務,當時的生活相對優越不說,未交過養老保險,但養老無憂。甚至同期曾與各類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或形成事實勞動關係的城鎮居民的養老問題也予以保障了。

他們,只有他們,因為是農民身份又人數眾多,為國家和集體奉獻了青春甚至一生,得到了什麼?

許多已經匆匆走完了一生,還活著的每月僅領取五十五至百餘元不等令人寒心的“養老金”,如何保障生存?這五十五元,表現了什麼?不能表達對六十歲以上農民曾經奉獻的肯定和對他們奉獻感激的誠意,是他們的悲哀,終將是共和國的悲哀!

他們的生活該不該保障,還要他們再交養老保險嗎?當前,這群體、那群體都在爭取本群體的薪酬和待遇,與60歲以上農民比比,雲壑之間,有良心的人們,你這時會有什麼感受?!

如果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能促成這個問題的解決,會是我們今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講工業反哺農業,最該也最應當優先反哺他們,這是筆良心債。

他們在紛紛離世,越來越少了,不抓緊解決,良心何安?難道共和國公平公正的陽光不該或永遠照不到他們身上,這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追求的結果嗎?在放言建設法治國家的時候,能無愧地說在黨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數十年艱苦奮鬥,已經建立了完整、公平、合理的法律制度,實現了人人在法律、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的基本平等?在配置各級官員住房、用車等待遇,在平衡各群體薪酬標準,在公款吃喝、旅遊、出國等等時候,請多想想六十歲以上農民的生存狀況和養老問題。

我們最不應該淡忘曾為國家建設做出過重要貢獻和犧牲的60歲以上農民的養老問題,應當正視、關注和研究並優先解決這個問題,至少使60歲以上農民的晚年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現在,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當務之急。應當急迫正視、關注和研究並優先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老齡化率大概在10%左右,全國60歲以上農民大數在8000萬左右;按最低生存標準(考慮承包地收益因素),平均每人每月500元,年度需要支出的大數在5000億。不能因為數額大,就把該還的賬一直拖欠著。

建議全國統籌,將他們年度所交公糧合理折算成月度養老金標準,乘以交公糧年數,作為60歲以上農民的月度養老金。

億萬農民的養老問題得不到解決,如何實現偉大的復興路!


老郭地腳絲


我生在農忖,長在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在這裡我要大聲說,:說工人自己交養老金,農民白拿80元養老金的人,真是不瞭解實際情況,信口瞎說的。

新中國成之後,一窮二白,急需發展工業,當時國家沒錢,:怎麼辦?走的是以農養工的道路,農民無償地把部分地交給國家,每天起早貪黑,流血流汗,修水利,建新田,打下的糧食,當時流行這樣一句話:‘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然後才是自己的’。趕著驢車,到糧站交糧,。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做出極大貢獻。

當時在生產隊,有這樣種現象。當上級到村裡抽人當工人或幹其地一些不用種地的I工作時,往往放走的是一些較懶的人,而勤快的壯勞力卻留了下來。

現在原來的幹部工人有社保,就連當過幾年的民辦教師、赤腳醫生、村獸醫、鄉廣播員等,都領上了每月幾百元的補貼。只有農民60歲後領80元,人們還說三道四,真是沒良心,甚至可以說是缺德。請問,往前三輩,哪個人的祖輩不是農民呢。


春日之虎


如果有人說;工人自己買的保險,農民每月80元是白拿,該知足了!說這種話的連畜牲都不如,就拿現在50歲以上的來說吧!全國解放後,從集體到分田單幹責任制,剛剛解放的時候,中國是以農業為主,交通也不發達,農民都是用扁擔挑到十多里地的人民公社糧庫交公糧,除了留下每個人每年3百斤糧食,所有的稻穀全部送進公社糧庫!80年到82年分田到戶!就是每畝地3百斤送進鄉政府糧庫!鄉財政還要收每畝地一百來元的農業付加費!農民為祖國作出的貢獻還少嗎?特別就是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從十來歲開始,一邊讀書一邊為集體勞動!六十歲的農只拿80元多嗎?如果六十歲以上的工人的工資拿一千二百元!我認為六十歲以上的農民拿二千四百元不算多!合情合理!雖然我也是工人!我農村出身,瞭解農村的農民,那時農民為國家作出的貢獻遠遠大於工人!自己捨不得吃,先要滿足國家的公糧!說那些不是人話的人還是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