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資本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

寒冬已至,資本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

2017,是金融和互聯網扎堆狂歡的一年,金融業中:金融創新,p2p行業,消費貸,現金貸發展火熱;互聯網:視頻,直播,網劇綜藝大量興起。PE/VC也迎來了最後的“夕陽紅”——整體市場依然火熱,私募市場的創業投資環境熱潮讓眾多新經濟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但從去年底開始,“募資難”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

翻過了年,經濟的疲態就毫無保留地顯露了出來——貿易戰、地方債,都讓市場情緒開始悲觀,錢荒了、緊了,而資管新規的出臺更讓募資雪上加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VC/PE完成募集基金數量為425支,同比下降19.51%;完成募集基金規模341.2億美元,同比下降74.59%!

錢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還是有的,整個行業的馬太效應表現的十分明顯:如果你是大型、知名的投資機構,那麼恭喜,募資還不成問題,比如:紅杉資本、啟明創投、龍珠資本、華映資本、國泰君安都完成了20億人民幣以上的基金募集。但如果你不幸是過往投資業績不佳的小機構,只能對不住了,要知道今年的錢比去年少了七成還多,如果要餓死一批機構,那麼這些小機構一定首當其衝,只是時間問題。

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一般人還是很難理解一級市場的焦慮的。2018年以來,二級市場突然成了香餑餑,特別是新經濟類公司,全都扎堆上市,儼然形成一股潮流。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登陸港股的新股共計101只,2017年同期僅有68只新股,漲幅達到49%。

美團點評CEO王興曾放言:

“如果2015年有誰先上市了,就基本意味著它放棄了,投降了”

“不著急”的美團在2018年開始著急上市了。

寒冬已至,資本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

而這一年,小米也上市了——卻是以下限定價,公司上市時市值約490億美元,僅略高於2014年底小米第五輪融資時的450億美元估值,要知道最開始小米曾被傳有2000億美元的估值!雷軍只能悶聲吃下啞巴虧——誰讓經濟不好呢?

普遍燒錢的新經濟類公司,在一級市場融不到錢,只能轉戰二級市場,美團、小米、拼多多、齊家網、映客……一大批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後,是資本市場越來越冷的嚴冬。

為什麼募資越來越難?

寒冬已至,資本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

經過了2017年的虛假繁榮,2018年資金更加謹慎。在過去的兩年裡,大量入場的各類政府引導基金實際上充當了很多VC的LP,但是今年各類監管政策讓政府基金成立、投資更加謹慎,一些VC肯定會出現募資難的情形。

而來自銀行的風投資金也不好拿了。金融去槓桿政策疊加資管新規,嚴重束縛住銀行的風投資金,一級市場的資金大幅度減少。

最後的是希望是上市公司的錢,它們也是私募機構募集資金的重要來源,可股市都跌破了3000點,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都跌破了股權質押線,加上接二連三的債務違約,上市公司也自身難保,哪還會有閒錢?

這次募資難,是經濟格局和政策法規雙重疊加後造成的,若以資管新規2020年底的截止日期為參考,或許直到2020年,資金的大環境都難以有太大改變。

寒冬已至,資本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

面對現在資本市場的現狀,那些知名的大型企業且都自身難保,作為我們中小企業面對這樣一個資本市場,該如何融資,融資的難點在哪裡,拿到資金今後的發展方向又是什麼,後面的幾輪融資又該如何做,這都是一個需要人去深思的,去學習的問題,當然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讓你事事都學會,事事都瞭解我們也沒有那麼大的精力,所以我們只需要簡單瞭解一下,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會節省我們大量的時間,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所以在不知道怎麼融資的時候大可以去找一個專業的合夥人,讓他幫忙融資,可以極大的節省時間及金錢成本。那麼專業的人在哪裡?從哪裡可以獲得專業的人幫助?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私信回覆“學習”瞭解更多專業的資本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