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3个典故分别对应哪3个奸臣?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词语都是来自于典故,有些词语甚至都让人忘记了该有典故这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词语。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三个词语都是出自于典故,具体是什么,我们来一一说道。

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3个典故分别对应哪3个奸臣?

先说“莫须有”吧,这个出自于宋朝秦桧诬陷良将岳飞是所用。当时岳飞出征所向披靡,因而引来了秦桧的嫉妒,于是网罗罪名意图将岳飞父子以及张宪处死。这时,韩世忠忍不住跑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何罪。秦桧等人苦于拿不出证据于是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从此,“莫须有”三个字名扬天下,用来讽刺秦桧同时又可怜岳飞等人。

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3个典故分别对应哪3个奸臣?

然后是“有意之”,这个事情的典故与岳飞的有些相像。只是这里的被诬陷谋杀的忠臣是明朝的于谦。于谦此人可以说是一代忠臣,当年的土木堡之变当朝皇帝被扣押,是于谦站了出来稳住了朝局,另立明英宗的弟弟为帝,后来明英宗重新登基,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怂恿英宗杀了于谦。然而于谦为人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把柄在别人手里,于是提议杀掉于谦的于有贞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意思是说于谦虽然没有造反却有了造反之心,所以被杀。就这样,“意有之”被当作典故流传至今。

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3个典故分别对应哪3个奸臣?

再说到“水太凉”这个典故,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来自于南明礼部侍郎钱益谦。据说当时是他为了与自己的红颜知己柳如是一起跳湖殉情,却在试了一下水后说了句:“水太凉,不能下。”反之柳如是决然的跳了下去,于是钱益谦也就被人嘲笑胆量不如一个妓子,“水太凉”也就成为他的代名词了。

莫须有、有意之、水太凉,这3个典故分别对应哪3个奸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