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原型是他,卻被諸葛亮占了名聲

三國時期出了很多的優秀人物,曹操,諸葛亮,孫權,周瑜等,也有很多為人熟知的神策略如草船借箭,空城計,苦肉計等,尤其是草船借箭一直被後人稱頌。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他,卻被諸葛亮佔了名聲

草船借箭是羅貫中所作的《三國演義》中的片段,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識破了周瑜的伎倆,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拿出十萬支箭。一天,大霧瀰漫,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因此諸葛亮被賦予了更加智慧,忠貞等優秀積極的一面,甚至有些戲劇或者電視劇、電影裡都被神化了。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他,卻被諸葛亮佔了名聲

諸葛亮一生以穩為用兵第一要務,尤其是在後來的南征北戰時的用兵決策中,更加直觀的體現了出來。而草船借箭是非常富有冒險精神的一個決策,與諸葛亮在後期的用兵中大大不同,因此更多的人提出了疑問,甚至懷疑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羅貫中虛構的,直到在《三國志》一書中找到了答案。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他,卻被諸葛亮佔了名聲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一書中,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戰濡須(今安徽巢湖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第一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曹操命令堅守不出。一天,孫權藉著水面有薄霧的緣由,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並且鼓樂齊鳴,曹操一看就知道是孫權來了,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明顯就是來刺探軍情的,因此不敢輕易出戰,他感慨說:“生兒子就應該像孫權一樣,而袁紹、劉表的兒子都像豬狗一樣愚蠢!”接著,曹操命令弓弩手弓弩齊發,射擊孫權的船。不一會兒,孫權的船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開始傾斜,有翻沉的危險。於是,孫權下令調轉船頭,讓另一側再受箭。直到兩邊的箭一樣多,船也恢復了平衡,孫權的軍隊得以安全返回,這時曹操才明白過來自己上當了。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他,卻被諸葛亮佔了名聲

這件事是發生在赤壁之戰的五年後,羅貫中把這件事從孫權轉移到諸葛亮的身上,是為了豐富諸葛亮的智慧,以表現這個人物足智多謀而已。實際“草船借箭”確有此事,想出這主意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之主——孫權。

更多歷史秘聞,請更多關注歷史解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