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社工下村居每周不少於3個工作日

近日,我市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民政兜底性社工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社會工作者要圍繞底線民生和基層社會治理,運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為

雙低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空巢與獨居老人、高齡老人、困難殘疾人等民政對象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

中山市社工下村居每週不少於3個工作日

我市共有持證社工4244人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自2009年啟動社會工作試點以來,不斷強化社工隊伍建設、深化專業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初步建立了多層次、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基本形成廣覆蓋、寬領域的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體系。然而,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社工機構快速增長,某些機構利用社工平臺謀利,嚴重違背社會組織非營利性和社工服務公益性的初心;部分項目專業性服務能力不足,華而不實,服務成效不明顯等。

為推動我市社工服務“脫虛入實”,市民政局在深入調研並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擬訂《意見》,並報市政府審定同意後,正式下發實施。

據瞭解,目前我市登記在冊的民辦社工機構超過60家,建立社工服務站點86個,全市共有持證社工4244人,其中一線社工500餘名,每萬人持證社工數居全省第一。全市各級政府累計投入社會工作購買經費達1.5億元,購買服務項目近500個。

中山市社工下村居每週不少於3個工作日

社工入村駐點每週不下三天

《意見》指出,推進全市民政兜底性社工服務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基層黨委政府對社工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將兜底性社工服務項目外包轉變為由基層政府主責部門主導或直接管理,社工主要面向村(居)開展兜底性社會工作服務,著力解決服務民生“最後一公里”問題。民政兜底性社工服務主要圍繞底線民生和基層社會治理,為雙低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空巢與獨居老人、高齡老人、困難殘疾人等民政對象,提供專業、精準、有效的服務,協助落實民政各項惠民政策。要堅持把村(居)作為民政兜底性社會工作的主要陣地,推動社工深入基層、直面民生、進村入戶開展工作。

根據《意見》,社工主要面向村(居)開展兜底性社工服務,鎮區社會事務局要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對社工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每週下村(居)一般不少於3個工作日。根據實際情況,可將社工“分組劃片、入村駐點”,有條件的可以採取“一村(居)一社工”工作方式。

中山市社工下村居每週不少於3個工作日

中山社協秘書長陳洪認為,《意見》對社工在基層服務提出每週不少於3天的具體要求,是比較符合實際的。目前社工單位基層服務開展有所轉變,由綜合服務轉向專業服務,由預防社會問題轉變為面向社會問題解決方面。“社工機構不單單是做個案和小組,還需要有社區營造,社會建設的中觀、宏觀思維。”他介紹,中山社協也把重心放在基層社工人才的培育方面,特別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包括送培訓到鎮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