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商品房銷售金額已達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5%。而房企“補庫存”熱情更高,今年土地出讓金已達3.7萬億元,同比大漲36.4%。

可見樓市依然火爆,不過,有專家提醒,房企瘋狂買地可能是樓市的“反向指標”,加上貨幣供應下滑,樓市可能面臨調整風險。

居民買樓近8.9萬億,貸款4.9萬億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24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商品房銷售額89396億元,增長14.5%,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6.4%。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居民的買樓熱情,也可以從居民貸款數據中反映出來。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居民新增貸款4.94萬億元,佔商品房銷售金額的55%。(以此推算,居民購房平均首付45%。)

其中,8月居民新增貸款7012億元,佔當月新增貸款的比例高達54.78%,為2018年最高值。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鄂永健表示,8月居民貸款佔比反彈應引起關注,背後可能折射出多方面的可能,包括:前期貨幣政策稍有偏松調整,居民再次寄望於樓市。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房企買地3.7萬億元,大漲36.4%

面對良好的銷售形勢,房地產企業拿地熱情更加高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6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6%。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財政部最新數據也佐證了房企的拿地熱情:今年前8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7009億元,同比增長36.4%。

其中,8月份全國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約為5461億元,高於前8個月的平均值(4626億元),也高於7月份單月的4607億元。

有專業人士解讀稱,按照今年前8個月的走勢看,2018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有望超過2017年的5.2萬億,再攀高峰。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一邊是媒體報道諸多熱點城市土地流拍頻出,一邊則是土地收入依然大增,土地市場到底是降溫還是高燒?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二線城市連續兩個月土地流標數量創新高,8月份單月流標土地數量高達71宗,超過7月的68宗。

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解讀稱,出現土地流標情況存在地塊本身的因素。當下主流一二線城市都有針對土地限價限面積、限配套的要求,導致房地產企業拿地意願不強烈。也有部分地塊掛牌價格過高,也是出現流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看,流標土地的數量和麵積佔比依然較低,但張大偉預計,隨著國內樓市的繼續降溫,預計2018年下半年土地流標可能繼續增加。

房價還要漲?土地出讓金可能是反向指標

那麼房價會不會還要漲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土地收入增速位於高位的時候,反而不用太擔心!只有當賣地收入增速處於低位的時候,才需要擔心房價上漲!

如下圖紅圈所示,2012年6月-10月、以及2015年3月到11月,土地收入的同比增長率都位於低位,此後一段時間房價都開啟了上漲模式!

反而2013年7月土地收入的同比增長率處於高位的時候,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房價卻迎來了下跌!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易居研究院:貨幣增速下滑,房價或已見頂

易居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從貨幣供應的角度表示,不必擔心房價會漲!

理由是央行公佈的8月金融數據。楊紅旭表示,最關注是貨幣供應,尤其是M1。這是過去三年,M1增速首次跌破5%!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8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2%,仍在歷史最低位徘徊;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3.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個和10.1個百分點!

M1和房價到底什麼關係?國泰君安的研究顯示,2005年以來,M1增速與房價環比也表現出高度的同步性。每一次M1的大幅上升或下降,均對應著房價環比增速的明顯變化,70 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與M1增速相關係數達0.67。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簡單的說,M1就代表社會上流通的人民幣的量,這麼多錢去哪裡?房地產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領域。

楊紅旭表示,本輪房價上漲,70城房價指數於2015年二季由跌轉漲,而M1增速也正由7月開始反彈超過5%,其後一路上攻,至2016年7月的最大值:25%!

與之相伴,70房價環比漲幅一路擴大,至2016年9月達到漲幅最大值。

2016年8月開始,M1增速一路下滑,如今慘跌破5%,可以說由六樓摔至一樓了。過去的經驗表明,每次M1增速的低位,對應樓市短週期的低位,比如05下半年至06年上半年,08年下半年至09年一季度,11年下半年至12年上半年,14年。

那麼,這次會有例外嗎?楊紅旭認為:不可能!40個大城總體房價,三季度已經見頂!預計總體房價,將以每季度下一半層樓的節奏,向下運行兩年左右。

同時易居還提供了 M2-GDP-CPI的增速數據來作為佐證。之所以用這個指標,楊紅旭解釋稱,可以近似的認為,廣義貨幣增速減去經濟增速、減去消費品價格增速,所得到的增速差額,可以用來衡量潛在流進資產品市場的貨幣增速,該增速差額越大,意味著越可能推高房價(屬於資產價格),反之,該增速差額越小,意味著越不可能推高房價。


買買買!中國人8個月買樓9萬億!但樓市“涼涼”已經無法避免?


可以看到,從2011年三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M2-GDP-CPI的增速差額一路上行,從-2.1%上升到5.5%,此後該增速差額在4%附近振盪前行,一直延續到2015年底,之後,從2016年初至今,該增速差額保持了下行趨勢,2017年四季度進入負區間。

2018年二季度,該增速差額為-0.6%,與一季度的-0.7%相比略有上升。目前該指標已連續三個季度呈負值,預計未來有望逐漸平穩。

楊紅旭認為,根據歷史經驗判斷,該增速差額的合理區間為2%-3%。目前該增速差額低於合理水平,意味著會略制約經濟的增速(但有助於實現經濟有質量的增長),但同時有利於控制房價的大漲。

預計隨著去槓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迴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將成為新的常態,而M2-GDP-CPI的增速差額也可能維持在較低水平,不會對樓市造成“大水漫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