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如果一個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定義所謂的懂事,那麼這樣的懂事還是不要的好,因為它只是成年人自己的傲慢、缺乏耐心和容錯機制的一個穩妥選擇。

每天晚上八點,是兒子洋蔥跟著媽媽出門去廣場瞎跑和找小朋友玩的時間。

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有一天晚上八點半了,他還在玩拼圖玩具,穿戴整齊的媽媽和爸爸催促他出門,他假裝沒聽見。磨磨蹭蹭出了門,小傢伙四處瘋跑,回家時間到了,媽媽讓他把手上的水槍還給小夥伴朗朗,他死活不幹——“不還,我不回家,還要玩!”軟聲細語講道理無果,結果就是洋蔥被一路訓斥回家。

當時孩子媽媽的想法就是,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累得不要不要啊,完全不講道理,不懂事!

但睡前洋蔥問了媽媽一句話,讓我媽媽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他說,媽媽,你今天怎麼了?那般認真而誠懇的樣子,好像是媽媽犯了錯,不懂事。

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懂事,是大部分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即便現在很多人都讀過“鄭玉巧育兒”和“希爾斯親密教育”之類讀物,懂得了育兒在一定程度上要“將心比心”,但“乖、懂事、好帶”,依然是我們給孩子由衷的讚美詞。

成人眼裡的“懂事”,大概可以翻譯為“規則”,例如我認為八點出門、十點洗澡是一個對孩子身體生長更好的規則,但我忽視了一點:孩子的眼裡,從來沒有無感情的規則,只有很感性的風景。

洋蔥把高高的臺階上上下下走了十幾遍,等待已久的媽媽終於失去耐性,覺得他在耽誤時間。其實,上臺階時風景一點點出現在眼前,下臺階時風景又一點點消失的奇妙,我不懂。

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勺子,米飯弄得到處是,惹得媽媽生氣質問他為什麼每次吃飯都不能像隔壁小孩那麼規矩。可是洋蔥只是想嘗試脫離勺子——像媽媽一樣用筷子靈活吃飯多神氣!我不懂。

洋蔥在水上世界被嚇得哇哇大哭,媽媽失望地說,你怎麼那麼膽小。可是每次洋蔥在衛生間玩水,是我提醒他水是危險的,而這裡的水比衛生間多得多,他很害怕,我不懂。

媽媽為什麼不懂?

大人的不懂,皆源於只在乎目的地——說好的去動物園,票都買好了,路邊的小螞蟻有什麼可看?可是看動物園的動物,和看螞蟻得到的快樂,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大人的不懂,皆源於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卻不懂得順著孩子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那個世界。

如果那天媽媽不著急出門,而是蹲下身看著洋蔥聚精會神玩拼圖,問問洋蔥,這個造型好奇特,是今天發現的嗎?洋蔥也許會興致勃勃地告訴我,他今天突然發現,四個正方體連起來很像火車車身,但是火車車頭還不知道怎麼拼。

也許那晚洋蔥沒有出門跟小夥伴定期聚會,但他得到的是一個跟媽媽一起探討、不斷試驗拼圖的夜晚。若干年後的數學課,想起當時媽媽的講解竟然包含了那麼多幾何知識,他也許會哈哈一笑。

而洋蔥不情不願地出了門,剛剛調整好情緒投入和小朋友們的玩耍,好不容易排隊等到可以玩朗朗新買的水槍,媽媽卻武斷地宣佈,馬上回家。

媽媽我還小,請您牽著我的手陪我慢慢走

如果羊城能按成年人的邏輯組織語言,一定會在回來路上大聲說:媽媽我沒有錯,我也有自尊心;當著那麼多小朋友訓斥我,你不僅不懂事,還很殘忍。

可是不行,孩子的世界非常弱小,他還沒有力量去架構讓成人理解的橋樑。在做決定這件事上,大人有天然的優勢;在溝通這件事上,大人給予孩子的,很多時候是一條單行道。

媽媽,請你不要忘記,我還很小。牽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走吧。

周國平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你有了孩子的意義,應該是透過她的眼睛,去看路邊的蜻蜓、水面的漣漪、天空中看似不動卻緩緩變幻的雲——你需要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