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净资产8000多万元,对于我等芸芸众生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财富,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也属于大钱的范畴,可对夏利来说,却是耻辱的。这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乘用车企业、曾经的微型车老大,现在净资产只剩8000多万元,合算下来也就不到2000辆夏利N5。怎么也想不到夏利落魄到如此窘境,说处于生死的边缘都是往好了说呢,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夏利还有希望吗?联想到此前一汽准备转让夏利的股权,估计一汽对夏利这个大坑是失去信心了。而摆在眼前的夏利,光注入资金不过是解决一时之需,零敲碎打也仅是维持,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有突破,再多的资金也没救。

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夏利混到今天这步田地,原因诸多,没有1000个也有800个,而要想起死回生,不但要解决这1000或800个问题,还要面对更多的难题,坦白说,机会很渺茫了,投资回报率不高。由夏利的境遇联想到挣扎在生死线上众多车企,这些年销几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在即将放开合资股比限制的大背景下,很有可能成为牺牲品,谁能活下来真的很难说。对于消费品属性的汽车来说,不想坐以待毙,产品必须需要符合大众的消费需求,包括性价比、技术、造型、口碑等等,当然还需要时间的打磨,其实方法和路径很明确,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方式说就是:造老百姓需要的汽车,对于中国这种需求多样化的市场来说,不用贪大求全,抓住很小一部分人群就可以和大佬们抗衡。产品层面也是如此,没必要贪大求全,各种配置都招呼上,找准人群画像,精确人群需求,中国这偌大的一个蛋糕,只要稳稳把握住其中的一小块就足够赚到盆满钵满了。

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和焦头烂额的夏利一样,乐视曾经的大老板贾跃亭的神经绷的更紧,一家貌似和他有关联的企业在广东拿地建厂,各家媒体一通穷追猛打,土地供应方的态度也相当官方,至于后续如何只能等待媒体报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个项目真是乐视汽车落地,在乐视阴影下贾跃亭的胜算几何真的很难说,即使背后的金主站出来背书,说服力也是寥寥。其实可以理解,对于贾跃亭来说,暂且不评价其功过是非,但其品牌价值已经属于负值,这是其一;其二,背后的金主应该也是长袖善舞的大佬,有传说是恒大,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金主的品牌如何,可当下在资本频繁嗜血的情况下,还有多少本钱往别人脸上贴金,而恒大过往和汽车唯一联系在一起的事就是背信弃义,为了宣传自己品牌而撕毁合同把东风日产玩了一道。如此“负负联手”造出的产品被认可挺难,贾跃亭要想修成贾布斯,除非甩出一台跟苹果手机一样划时代的产品。

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贾跃亭能否成为贾布斯不知道,但特斯拉的马斯克已经是一位时代的标签人物,前段时间将特斯拉跑车用自家火箭发射到太空,一时风头无两。所谓人红是非多,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特斯拉将破产的消息非常多,这些外媒的报道从现金流、产能等方面进行阐述,特别是Model 3产量始终无法上量,是其被诟病最多的一点。无论特斯拉走向何方,它的开创精神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电动汽车能有今天如此之高的声誉,特斯拉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在使用端环保方面我们应该感谢电动汽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其实更应该致谢的是众多的造车新势力们,正是特斯拉让电动汽车在国内的接受度更高,也给他们创造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回到特斯拉的Model 3,之所以不少媒体通过其产量判断特斯拉的生死,主要还是Model 3支撑起了其绝大部分意向订单,说白了还是价格适合更多的人,产品也还不错,顺应大多数人对车的诉求。

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再次回到国内,如果新势力们能造出和Model 3相似的电动汽车,可以说是阶段性成功,但截至目前他们还都停留在创意阶段没有市场的检验,也没有广泛认为超越特斯拉的产品,依此来判断众多的造车新势力们的前景和夏利没什么两样,也就是各地想要更多的税收而在拿地方面大开方便之门。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与试错,可以说现有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使用场景越来越清晰,就是短途代步和城区内使用,增加的续航里程是以增加更多电池为代价,理论上续航里程可以随意设定,其实企业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蒙眼狂奔,也可以审时度势,就凭本事了。

想活下去,复制一款特斯拉Model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