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看完心裡有數了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普知識的宣傳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當下,很多老年人都非常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那些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三高”人群,更是嚴把飲食關,油炸的食物堅決不吃,對大魚大肉避而遠之,飲食上可謂精挑細選,對素食青睞有加。中國人吃的講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講究吃,怎麼好吃怎麼來,變著花樣弄好吃的,有一句話,在吃貨眼裡,沒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另一個是講究忌口。其實吧,吃還是要講究的,不過,凡事得有個度,一旦“講究”過頭了,就會成為心理負累,你想啊,吃個東西,要糾結半天,不累?那麼,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接下里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看完心裡有數了

過了65歲就步入了老年階段,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味覺也變得不那麼靈敏,使得很多老年人對飲食的要求逐漸降低,也有人相信“粗茶淡飯保平安”,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雖然身體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但對大多數營養的需求卻不減,所以老年人既要吃好肉也要吃好素,葷素搭配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其中,肉類,包括魚蝦等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隨著人體的衰老,老年人肌肉衰減是不可避免的,嚴重時還會影響關節的穩定,繼而帶來一些關節性的疾病,並有可能增加跌倒、骨質疏鬆、骨折等風險。有研究表明,各種肉類中的蛋白質和奶類中的乳清蛋白對延緩肌肉衰減格外有效。動物肝臟、海水魚是維生素D的良好食物來源,而其他絕大多數天然食物中(穀物、蔬菜、水果、蛋、奶等)維生素D的含量都很少。我們可以把動物類食物分為三種:沒有腿的,即魚、蝦、蛋、奶等,兩條腿的,即雞、鴨等禽類,這兩類葷菜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纖維短細好消化,是性價比高的優質蛋白來源,可以作為老年人葷菜的優選項,四條腿的,即豬、狗、牛、羊等畜肉,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但是含鐵豐富,建議可適當選擇瘦肉來食用。

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看完心裡有數了

每天都有肉但不能多,平均每天控制在50到75克,相當於1兩到1兩半,還有啊一定要儘可能的瘦,別油膩了。儘可能的每天都有魚蝦類,如果做不到的,也要保證一週之內有兩次。平均每天的也是控制在50到75克。奶和雞蛋,除非特殊情況那是都要有的,還有大豆也要有。換句話每樣都來點。既然要淡的,鹽可不能多了,一天6克足夠身體所需了。還有那油膩的也不能多,30克就夠多的了。其實還想說,人到老年就要學會保護自己,但也要學會享受生活。別過分苛責,稍微隨性一點更好。老年人的胃腸功能相對弱,因此,需要更多的膳食纖維;老年人容易出現骨質疏鬆,要注意補充鈣和維生素D;老年人一些藥物和吸收能力的原因,需要注意鐵、鉀、鎂等微量元素的攝入;有些老年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情況,飲食上需要限制鹽分、糖和總熱量的攝入及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老年人究竟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看完心裡有數了

老年人由於膽汁酸分泌較少,酯酶活性下降,對脂肪的消化化吸收功能下降。攝入高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脂肪會使得血漿脂質升高,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的形成,不利於身體健康。平時應以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老年人在吃肉的時候,以瘦肉為主,不應食用過多肥肉。吃蔬菜我們建議老年人“重口味”,這裡的“重口味”可不是要多油多鹽,而是要多選擇顏色深、氣味重的蔬菜,深葉蔬菜、紅黃色蔬菜、有特殊氣味的蔬菜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的含量更高,不僅營養價值更高,還能裝點我們的餐盤,改善食慾。總的來說,老年人健康的飲食需要葷素搭配,不能只吃素或是肉,因為肉與蔬菜、水果能提供給人體的營養素都不是一樣的,在攝入時需要正確搭配才能做到健康飲食。葷素搭配、健康飲食很重要,不過老年人的餐桌上除了豐富多樣的食物外,也需要家人陪伴和親情快樂,希望大家多多回家吃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