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難解網約車安全詬病,重視線下或成出路

技术突破难解网约车安全诟病,重视线下或成出路

當年淘寶橫空出世,走在政策紅線的邊緣,許多人都捏了一把汗。一個新生行業的發展與成長,或許需要市場給出足夠的耐心與時間,而在這一過程中必定要付出一些代價。現在快速擴張的網約車便在經歷這一重要階段,市場接受其成長的代價便是安全性。試問,這些代價可以避免嗎?回答是肯定的。網約車曾多次命懸一線,或生或死,只要那一紙官文下來,便可蓋棺定論。呼之欲出的網約車新政在近期又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外界的各種揣測,仍舊有失偏頗,因為一些“不良反應”去消滅一個行業,顯然不妥;可也不能坐視不管,任由其自由成長。

讓人們對網約車平臺存在弊端心有餘悸的,便是其安全性。

技術功能或許難彌補網約車安全性

網約車安全問題備受詬病,各大運營平臺使出渾身解數,只希望可以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減少意外事件發生。近期,滴滴乘客遭受侵害的新聞,前前後後鬧得沸沸揚揚,讓運營平臺著實捏了一把汗。在網約車新政出臺之前,運營商的合法性仍然備受爭議,前幾日北京市相關部門發文稱,目前在京服務的網約車平臺,除掛京B牌照的首汽約車外,滴滴、Uber、神州專車、易到、AA租車等網約車平臺在取得合法運營牌照之前仍然屬於非法營運。

由此可見,網約車的安全性是目前其受政策監管首當其衝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解決安全問題,讓乘客乘車安全有保障,是各大網約車平臺的頭疼病,尤其對於難以把控司機與車輛服務標準的C2C運營模式服務商來說,更是考驗。

7月6日,滴滴出行對外公佈了最新的關於安全方面的進展。據悉,從6月份開始至今,滴滴在技術層面已經升級上線了五大安全措施,陸續推出了 “分享行程”、“緊急求助”、“號碼保護”、“人像認證”等安全功能。同時,在滴滴平臺上所有司機及車主信息都要確保在“三證驗真”的基礎上,保證“車型一致”。對於滴滴的勁敵Uber來說,較關注以技術為核心尋求安全保障措施,其於6月13日對外公佈了新的技術措施並在全國7大城市還是上線,即隱匿電話號碼功能。除此之外,Uber的技術保障手段還有“分享行程”、“人臉識別”、“雙向匿名評價”、“行程記錄監管”等功能。

網約車平臺線下管控能力或成關鍵

各方力求通過技術手段減少意外出現的風險,向消費者表明其平臺重視安全性的決心。自網約車模式在國內出現至今,運營平臺向著服務差異化、價格差異化、定位差異化發展。但其中的安全問題,一直制約著其更快的發展,在觸碰紅線與爭取合法化的同時,問題所在的核心點可能有所忽略。

網約車的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在線下,那麼線下場景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平臺運營商在追求技術保障安全性的同時,卻很少加大線下的審核機制,往往忽視了線下審核以及服務考核的重要性。舉個例子,如果個人需要在銀行開戶,那麼其本人也是需要前往銀行櫃檯辦理相關手續的。而現在,各大網約車平臺仍然將注意力放在產品本身,殊不知配套產品一同運營的線下服務質量真正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屢次出現的意外,便是其對線下服務缺少管控與有力提升的最大印證。

網約車平臺中,輕資產運營模式可以使平臺業務快速擴張。“野蠻生長”的背後,“失控”的階段或許是一段必經之路,但這短路究竟要走多久,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