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难解网约车安全诟病,重视线下或成出路

技术突破难解网约车安全诟病,重视线下或成出路

当年淘宝横空出世,走在政策红线的边缘,许多人都捏了一把汗。一个新生行业的发展与成长,或许需要市场给出足够的耐心与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必定要付出一些代价。现在快速扩张的网约车便在经历这一重要阶段,市场接受其成长的代价便是安全性。试问,这些代价可以避免吗?回答是肯定的。网约车曾多次命悬一线,或生或死,只要那一纸官文下来,便可盖棺定论。呼之欲出的网约车新政在近期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外界的各种揣测,仍旧有失偏颇,因为一些“不良反应”去消灭一个行业,显然不妥;可也不能坐视不管,任由其自由成长。

让人们对网约车平台存在弊端心有余悸的,便是其安全性。

技术功能或许难弥补网约车安全性

网约车安全问题备受诟病,各大运营平台使出浑身解数,只希望可以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减少意外事件发生。近期,滴滴乘客遭受侵害的新闻,前前后后闹得沸沸扬扬,让运营平台着实捏了一把汗。在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前,运营商的合法性仍然备受争议,前几日北京市相关部门发文称,目前在京服务的网约车平台,除挂京B牌照的首汽约车外,滴滴、Uber、神州专车、易到、AA租车等网约车平台在取得合法运营牌照之前仍然属于非法营运。

由此可见,网约车的安全性是目前其受政策监管首当其冲的重要方面。如何有效解决安全问题,让乘客乘车安全有保障,是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头疼病,尤其对于难以把控司机与车辆服务标准的C2C运营模式服务商来说,更是考验。

7月6日,滴滴出行对外公布了最新的关于安全方面的进展。据悉,从6月份开始至今,滴滴在技术层面已经升级上线了五大安全措施,陆续推出了 “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同时,在滴滴平台上所有司机及车主信息都要确保在“三证验真”的基础上,保证“车型一致”。对于滴滴的劲敌Uber来说,较关注以技术为核心寻求安全保障措施,其于6月13日对外公布了新的技术措施并在全国7大城市还是上线,即隐匿电话号码功能。除此之外,Uber的技术保障手段还有“分享行程”、“人脸识别”、“双向匿名评价”、“行程记录监管”等功能。

网约车平台线下管控能力或成关键

各方力求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意外出现的风险,向消费者表明其平台重视安全性的决心。自网约车模式在国内出现至今,运营平台向着服务差异化、价格差异化、定位差异化发展。但其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其更快的发展,在触碰红线与争取合法化的同时,问题所在的核心点可能有所忽略。

网约车的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在线下,那么线下场景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平台运营商在追求技术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却很少加大线下的审核机制,往往忽视了线下审核以及服务考核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如果个人需要在银行开户,那么其本人也是需要前往银行柜台办理相关手续的。而现在,各大网约车平台仍然将注意力放在产品本身,殊不知配套产品一同运营的线下服务质量真正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屡次出现的意外,便是其对线下服务缺少管控与有力提升的最大印证。

网约车平台中,轻资产运营模式可以使平台业务快速扩张。“野蛮生长”的背后,“失控”的阶段或许是一段必经之路,但这短路究竟要走多久,值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