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魔手伸向消費金融,捷信、佰仟金融、即有分期中招

詐騙魔手伸向消費金融,捷信、佰仟金融、即有分期中招

隨著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各類金融機構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欺詐。對於欺詐的防範是各家公司的當務之急,縱使引入了各類反欺詐服務,欺詐依然時有發生。

日前,河南省扶溝縣人民法院發佈刑事判決書,被告人何某某(女)因涉嫌詐騙罪於2017年8月21日被扶溝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7年9月20日經扶溝縣人民檢察院批准,次日由被扶溝縣公安局逮捕。

扶溝縣人民檢察院稱,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被告人何某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或以為他人辦理信用卡的名義騙取佰仟金融服務公司、捷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即有分期等多家手機分期貸款,共計實施作案23起,詐騙金額101024元,案發前已還貸款38471.54元,餘款62553.46元未還。

詐騙魔手伸向消費金融

自消費金融興起,伴隨而來的信貸欺詐案件層出不窮。目前國內大數據徵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眾多消費金融從業機構及工作人員風控意識淡薄,風控機制缺失,消費金融領域欺詐成風,給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統稱“貸款機構”)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欺詐頻繁發生,成為消費金融行業高不良率、高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消費金融市場存在很多“套現者”,利用消費分期各環節中的漏洞,如貸款機構風控不嚴,進行詐騙。此案中的何某某就是電信的“套現者”,通過騙取或盜取個人(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銀行卡等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與手機銷售商簽訂虛假的手機買賣合同,辦理虛假手機分期貸款,騙取貸款機構的貸款,實際上並未出售手機,套現者獲取貸款後向手機銷售商給予部分報酬。

除此之外,還有典型的“貸款口子”。在騙貸生態圈中貸款口子一般指有“漏洞”的互金平臺,漏洞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比如業務員為了業績,業務員的下線為了返點,會故意放鬆貸款審核要求,給黑戶或者資歷較差的申請者放款。他們主觀上是為了多掙錢,但在客觀上,卻把自家平臺的一些內情暴露給了助貸群體和騙貸群體,成為了騙貸的目標。

雖然各家機構都用高科技概念宣傳自己風控技術先進,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很多不足。消費金融在中國剛剛起步,針對這些在央行沒有徵信記錄人群的數據尚缺乏,因此很難建立起完善的風控模型。同時,消費金融行業目標客戶,很多不在央行的徵信覆蓋範圍之內,這導致消費金融公司在審核時缺少基本的依據,徵信體系作為基礎設施存在不足。還有各消費金融公司之間信息孤立,消費金融公司自身業務人員還可能出現監守自盜的情況...

消費金融欺詐案件中參與詐騙的主體身份多樣,且實踐中的欺詐情形較為複雜。貸款機構需在瞭解該類欺詐案件特點的基礎上,做好前期風控審核,預防欺詐風險。從中國市場的現狀看,互聯網金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常常忽略了風險管控體系的建設。不得不說,面向個人消費的風控體系搭建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