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總理引用來表達愛國的詩句,出自一部塵封了355年的奇書

中華文明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隨著朝代的更替,有國家興起就有國家滅亡,識時務者自然不缺,而心繫前朝、不做貳臣的卻鳳毛麟角,這一類人被稱為“遺民”。

歷史上有名的遺民諸如朱舜水、張岱、李漁、吳梅村等,均是聲明遠播。今天要說的這位前朝遺老名叫鄭思肖

曾被總理引用來表達愛國的詩句,出自一部塵封了355年的奇書

鄭思肖(1241—1318),福建福州連江人,是宋元之際極富傳奇的詩人、畫家,郭沫若曾稱讚他是“民族意識濃烈的人”。鄭思肖原名少因,南宋滅亡之後,改名為思肖,含思念趙宋之意(肖曾為宋地);字改為憶翁,暗示他不忘宋朝故國;號為所南,表示他心繫南方,對宋朝忠貞不渝、矢志不忘。據說他寓居蘇州的時候,日常坐臥,必定背北面南。在他寓所的橫匾上題著“本穴世界”4個大字。以“本”字的“十”加入“穴”字之中,不就是“宋”字嗎?故暗含“大宋”二字。由此可見,作為南宋遺民,鄭思肖的民族氣節可見一斑。

曾被總理引用來表達愛國的詩句,出自一部塵封了355年的奇書

鄭思肖擅長畫蘭花而名揚天下,但他從不給蘭花畫根和土。問他,回答意為失去了國土和根基。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在《寒菊》一詩中,鄭思肖借菊花表達自己堅毅不屈、心繫故國的民族氣節。

南宋滅亡之後,鄭思肖耗費了十多年的心血,終於凝成一部鴻篇鉅著,那就是《心史》,世人結合特點,又呼該奇書為《鐵函心史》《井中心史》。那這個名字有何來由呢?

曾被總理引用來表達愛國的詩句,出自一部塵封了355年的奇書

原來鄭思肖在書稿完成之後,藏了起來。藏在哪兒呢?藏在蘇州承天寺的一口隱蔽的古井之中。一直到了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這部奇書,才讓《鐵函心史》這部書重見天日。從藏起來到被發現,前後長達355年,這在藏書界的歷史上堪稱奇蹟。原來是鄭思肖在成書之後,將7卷書籍裝進一個鐵匣子裡,在鐵匣子外殼上寫著“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然後將其深埋於枯井之中。

曾被總理引用來表達愛國的詩句,出自一部塵封了355年的奇書

這部書,飽含著鄭思肖的血與淚,記載了從南宋滅亡到元初許多重大事件,謳歌了南宋的諸多愛國志士,揭露了那些貪官汙吏的罪惡勾當;控訴了元軍犯下的殘暴行徑。對於重新審視宋末元初的那段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0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就曾引用“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表達自己拳拳的愛國之心。這兩句詩便是出自鄭思肖創作的《鐵函心史》中的一首詩,這首詩就是《德佑二年歲旦》其一:力不勝於膽,逢人空淚垂。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日近望猶見,天高問豈知。朝朝向南拜,願睹漢旌旗。

由此可見,鄭思肖的《鐵函心史》所閃耀的愛國精神,世世代代激勵著無數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