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月:清初著名龍門派道士

王常月(約1594—1680),俗名平,法名常月,號昆陽,清潞安府長治人。清初著名龍門派道士。生當明季之亂,慨然有出塵之心。年甫弱冠,即遍遊名山,參求大道。迨至中年,始於王屋山(陽城縣西南)遇龍門六祖趙復陽,一再求為弟子。趙復陽授以戒律,命名常月。囑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難。必以苦行為先,種種外務,切須掃除。依律精持。潛心教典,體《道德》自然之元奧,探《南華》活潑之真機,方為穩當。”辭師後,周流諸山間,搜覽三教經書,孜孜不倦。八九年間,參師二十餘處,印證五十餘人。聞九宮山(今湖北通山南)有隱士,亟往訪之,仍為其師趙復陽。趙以天仙大戒密授之。別師後,隱居華山多年。

王常月:清初著名龍門派道士


順治十二年(1655)秋,北上至北京,掛單靈估宮。適全真道祖庭北京白雲觀,在明末李自成破北京後已荒蕪,僅一俞姓居士留居其中。俞居士請王常月住白雲觀,任方丈。次年三月,順治帝封王常月為國師,三賜紫衣,奉旨說戒於白雲觀,開壇說戒凡三次,收弟子千餘人。陶守貞(號靖庵)、黃守元(號赤陽)等先後入其門下。

晚年先後南下至南京隱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等地收徒傳戒,再到湖北武當山收徒傳戒,度弟子甚眾,使久衰的全真龍門派逐漸復興,被後世道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

他在南京收徒傳戒,後輯有說戒記錄《碧苑壇經》二卷,既講修煉次第,又講修煉方法。提出入道學仙,須按皈依三寶、懺悔罪業、斷除障礙、舍絕愛緣、戒行精嚴、忍辱降心、清淨心身、求師問道、定慧等持等二十要,依次修行;並須嚴持初真、中級、天仙三級道戒,以戒、定、慧為漸進之基。其內丹修煉法,標榜“無相法門”,反對“看相修行”,破斥拘於煉化精氣的金丹命術。認為只要了性,不愁命不立。尤其反對通過煉化精氣以求卻病延年。認為肉體總是要死的,不死的只是真性法身。“所說延生,不是卻病延年,長生不死,乃是萬劫不壞真性,亙古長存之法身”。又說:“如來亦有滅度之時,老聃亦有飛昇之日。”“色身縱留千年,止名為妖,不名為道。法身去來常在,朝聞道夕死可也。”道教長生成仙信仰被他徹底拋棄了。

康熙十九年(1680),王常月卒,年88歲。敕贈抱一高士。著作有《缽鑑》五卷,記述明清全真道史實。有《初真戒律》一卷,收入《道藏輯要》;又有《碧苑壇經》,收入《古書隱樓藏書》。(來源:長治市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