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财务要有大格局,但是大格局应该如何养成?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众说纷纭,但是无疑,拥有“大格局”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什么是大格局?通常认为下的大格局是眼光,胸襟,胆识,以大视角切入人生,不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一得一失,拥有宏观世界观和理想抱负的人。

相比之下,财务因为工作要求,往往会要求于对每个数字都需要认真对待和审核,会为了几分钱的问题而纠缠不休,哪怕是十几元的付款,都要追溯发票,这也就造成了财务工作者在世人眼里,都是拘泥于细微处,缺乏大格局的人。

细致是财务对待工作的标准和态度,而大格局,则是财务对待行业,产业,公司,战略的观点和对自己职场,生活的布局。在未来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对拥有大格局的财务而言是一次机遇,能在这个崭新时代,通过对数字的敏感度,站在财务角度在公司的不同领域里做出决策,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和上市提供巨大帮助。

财务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大格局?

都说财务要有大格局,但是大格局应该如何养成?

1

格局无疑和文化程度有关系,从古至今,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予子女最好的学习资源,游历山水,拜访名师,交流知识,培养情操,你说这些对科举或者高考是否有用?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个学生的“大格局”,比如去年高考作文就涉及到了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京剧,美丽乡村的关键词,若缺乏大格局的学生,即使每天面对这些,都无法去联系到他们代表的是什么,象征着什么。

互联网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项目,未来的莘莘学子若对这些一无所知,只知道刷抖音开黑LOL又如何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缺乏大格局的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又如何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多变的领域中刷出自己的一片蓝天?

2

对财务而言,学习能跳出自己的局限性。

现今很多会计专业科班生,大学期间就开始考证,而且大多数人,都容易考证上瘾,本人就采访过不少优秀的毕业生,大学时候开始学国际注会,比如AIA和ACCA之类,工作后极其容易进入一个不错的平台,国企的继续读会计职称和CPA,投行的开始读FRM,CFA或者CPA,外资企业的除了国际注会外,还有如CMA以及走遍中国无敌手的“CPA”……

前不久很多人说考证贵精不贵多,但是对财会行业而言,一只手一大把证书的人屡见不鲜,只因为传统的会计行业早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不再是简单的凭证做账报税,读的越多,越发现自己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一旦视野拉宽,格局提升,进行本职工作的角度和观点就会发生变化。

会计是个很容易入门的专业,但是真正想成为财会行业的精英,就必须透过外在看内涵,而财会金融类的学习,是给你系统性的获取这一块领域的知识,当有了一个宏观认识后,在进行布局和提升,就容易得多。

3

培养格局,多参加同行的讲座和聚会。

现如今财会类的讲座很多,不少大型企业都为员工购买了培训卡,而一些培训机构,比如AIA,IMA协会也经常定期举办相关财会金融类讲座,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类,这些讲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针对某一块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这类讲座,由于参会的人群都是财务相关的,因此无论从结交同行,还是讲座内容上,均是拓宽着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了解最新税法准则动态,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对财会行业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自己的格局。

4

经常性的思考和复盘。

柳传志先生曾经评价自己一个核心优势,那就是勤于复盘。复盘,原指棋局对局完成后,复演该棋局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的招法优劣和关键。做财务工作者,也需要善于复盘,在完成一天工作后,回顾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处理了那些业务,发生了哪些交易,公司的流动资金是否正常,公司需要动工那一块的业务,预算是否足够……

往往离开执行性的工作开始思考时候,一整天发生的业务就会如同一张网,让你去挖掘公司业务,决策方向,战略布局,每天思考一番,就会让自己对公司和相关行业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开阔自己的格局。

大格局不是天生就有,想拥有大格局的,需通过长期的学习,社会的经历,知识的积累,人脉的拓展和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你所拥有的,你所学的,都将成为你完成理想的奠基石。

申明:本文由Wendy撰写,系美都教育团队汇编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