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農全國建立了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直供基地,提供農業想像空間

自古以來,農業的生產、銷售鏈條存在信息不對等的現象,才會出現田間地頭一毛錢一斤白菜賣不動的新聞,城市白菜已經漲到一元、兩元一斤,而有些地裡卻產生滯銷低價,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善之農全國建立了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直供基地,提供農業想象空間

善之農倉庫

如果沒有信息連通,吃虧的不僅是農民,還包括消費者。“最後一公里”的提倡也只能落得口號稱謂,落不到實處,各方都無法享受。從田園到餐桌,生產者的供給到消費者的需求,再到生產資料加工成為產品,農業文明才能走向信息文明。

善之農全國建立了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直供基地,提供農業想象空間

多位經營農產品的中間商都表示,自己在產地沒有太大的話語權,產地供貨的穩定性和供貨的時間都得不到保障。這樣就會導致農產品價格的不穩定,比如前幾年生姜的價格波動高達十倍。

善之農全國建立了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直供基地,提供農業想象空間

善之農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守罡表示,農產品之前的流通方式比較傳統落後,善之農也在這中間看到了機會,幫助這個行業更數據化,打通產地到銷地的產品鏈接,打消數據鴻溝,建立農產品流動大數據,對上游生產和下游銷售都有指導作用。

技術賦能農產品流通

王守罡表示,未來善之農要做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主幹網、高速公路,提高流通效率,重塑一個完整的農產品流通渠道,降低社會消耗,幫助農民提高收入,幫助市民吃到最新鮮、最綠色的農產品。

通過搭農產品流通雲平臺,善之農已然在優化農產品在國內的銷售、運輸、流通等環節進行多維度的賦能,持續優化和升級農產品市場,這也是善之農對國內農產品市場的期待。王守罡說,今年我們將推進這個市場。讓國內農產品流通效率合理優化,這也是我們追求的一個目標。

相比產地批發商,善之農具有大量分級分類的下游需求,大批量採購獲取價格優勢。同時,善之農的大數據能夠為批發商賦能,降低損耗,解決其銷路有限和定價難的問題,構建終端分銷渠道壁壘。

善之農網上銷售模式基於互聯網進行營銷和運作,節約了大量人力,反應更加快速,內部運營效率更高;省去了大部分中間環節,實現了更低成本;模式可複製性強,隨著規模的擴大將進一步增強對上游的議價能力。

在採購方面,善之農主要面向產地農戶、蔬菜基地農產品經紀人,以大批量標準化的採購量與若干核心單品的生產基地建立了直接的合作關係,同時在產品資質和質量控制上有嚴格的程序。

目前,善之農已經在全國建立了23個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直供分級包裝基地。在產地將分級後的農產品按照公司制定相應 產品標準分裝在標準包裝內。跳過了銷地一級批發市場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在提高農產品產地標準化程度的同時達到對產品質量的源頭監督和管控。

給農業更大的想象空間

善之農通過構建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易數據雲平臺,打破上下游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上游產 品能夠對下游進行精準銷售,減少了交易環節,提高了流通效率,改善了農產品損耗問題。

王守罡表示,這套模式讓產地客戶銷售週期縮短50%的時間,產品減少損耗20%以上,提升上游的盈利水平10%-15%,農貿市場客戶獲得低於市場價格的30%左右的成本價格,勞動強度大幅下降了80%。

面對億萬級的市場空間,善之農互聯網+農業模式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第一,手握大量下游需求,可以影響產地的產能,制定相應的產品標準,保證產品質量,進行有效的分揀分級,有效解決產地產品直銷及輻射半徑小的問題,議價能力強。

第二,通過大數據和終端客戶為二級批發商進行賦能,使其無 需重複進行分揀分級,降低損耗,解決其銷路有限和定價難的問題。

第三,減少農產品流通中交易環節和分揀分級的次數來降低損耗、減少流通成本、改善農產品新鮮度,過程基本無損耗,使得流通成 本降低 30-50%。

第四,輕資產+高週轉,複製擴張能力強,善之農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業務模式,固定資產較少,公司的業務可迅速複製擴張,只需要加強終端地推和產地採購即可。

王守罡表示,善之農的願景是,讓農民安心種植,善之農把整個流通渠道建好,讓市民吃到更新鮮安全的農產品。“我相信我們可以高速發展很多年,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