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食跡 · 臘牛肉:我並沒有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對於西安人來說,春節年貨一定要有臘牛肉——用各種獨家秘方佐料醃製的臘牛肉,是逢年過節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硬菜。

哪怕要頂著寒風在回坊排幾個小時隊,為了那一口鮮香醇厚的滋味,也是值得的。

被煙火氣薰陶了千百年的長安城,讓每一個西安人骨子裡都帶上了一分老饕的特質。

長安食跡 · 臘牛肉:我並沒有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臘牛肉這種美食,其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早在“華夏初開”的周代,這種美食就已經出現在周王的餐几上了。

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除了給我們帶來了《封神演義》這段充滿奇幻色彩的傳說之外,也意味著華夏大地從此進入了有詳實文字記載的“信史時代”。

同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天賦也迎來了里程碑式的一頁:終於可以把菜譜記下來啦——我們對於吃的執著與熱忱,甚至比歷史的誕生還要早。

長安食跡 · 臘牛肉:我並沒有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其實,最能暴露我們吃貨民族特質的,就是周朝本身的“周”這個字:周字最初的寫法就是上“田”下“口”。

孔子想要全面復興的《周禮》之中,也記載了不少食物的做法:比如一整套周王的飲食標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周八珍”。

“凡王之饋……珍用八物”(《周禮·膳夫》)

肉醬拌飯(淳敖)、燉烤乳豬(炮豚)、裡脊肉泥(搗珍)、烘肉脯(熬)、腸網包狗肝(肝膋)、醃肉(漬)……

其中的“漬”,便是我們現在吃的臘牛肉的雛形:用新鮮牛肉切成薄片,放在香料中醃漬後生食。食用時蘸醬、醋、梅醬等多種調料以解腥異味。

長安食跡 · 臘牛肉:我並沒有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換而言之,在西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臘牛肉,基本上能算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牛肉烹飪技法中祖宗級別的了。

這可能也就是西安這座城的魅力所在吧——一餐一飯,一磚一瓦,仔細琢磨之下,都能在其氣味中、色澤裡、紋路上、脈絡下品咂出味道:

所謂滄海桑田,所謂白雲蒼狗。

長安食跡 · 臘牛肉:我並沒有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