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來源:楊博士說車(ID:yangboshi896),知行合一,瞭如指掌!

yangboshishuoche

汽車維修對於平常人來說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情,當然這是針對國人來講的。

因為在歐美國家,汽車如果壞了很多人都會自己進行檢修,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甚至自己就能夠完全解決問題了。那麼這就形成了一種東西方的差異,為什麼美國汽車壞了之後就能夠自己進行維修,但是在中國卻很少有人自己修車,其實答案並不是很複雜(以美國為例來分析)

1、

美國修車費昂貴 在美國修理工的時費巨貴,一輛車大修幾次的維修費用基本上可以重新買一輛新車了。美國人工比較貴,在美國修車,平均時薪是國內的10-15倍。因此面對修理費用太貴,也只能自己動手。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2、

美國人玩車早 汽車早在幾十年前就進入了美國的家家戶戶,從小耳濡目染對汽車的知識肯定比我們豐富。而且美國年輕人的第一輛車一般都是二手車,就算搗鼓壞了也不心疼。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3、

美國人願意修車 國人從小的教育就不太注重實踐,讀書時學的都是理論知識,真要動起手來還真不會。美國人的動手能力普遍比國人強,不僅是修車,修花園,修水管,刷油漆,而且美國人生活節奏比較慢,有時間、有精力自己修車。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4、

條件限制 在美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車庫,而且汽車的配件在外面也很容易買到,為自己動手修車創造了條件。而國內,停車就已經很難了,想要修車位那簡直是不可能。 看完最後一個是不是心都碎了???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再來看看英國16歲女孩在維修汽車時的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

拋開教育理念、文化背景不談,單單就動手能力來說,國內孩子的差距確實是挺大的!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在國外,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獨立,所以這些孩子們,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很早就會做好多事了。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汽車在這個時代是每個國家或每個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可也避免不了出故障。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因此在英國一般人都得要學會修理汽車,修理一些簡單的部件,要是大毛病還是的去專業修理汽車店。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一個簡單的汽車輪胎被釘子扎破了,這個16歲女孩的修法讓人看了不得不佩服。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她沒有嬌氣的放棄,而是自己親自動手修理起來。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看著她一步一步地拆卸。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再一步一步的檢查。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再一步一步的擦著。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再一點一點的安裝。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手法熟練。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要不是親眼看到,以為是一個專業修理人員在修車一樣。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不得不說,國外的教育真是超前。就連16歲女孩都會修理輪胎被扎的部件,我想我們真得像她們學習了。

現在國內16歲女孩恐怕大多數還在追劇追愛豆,別說修車,連換個電燈泡都不會。

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大富大貴,最終仍舊要回歸平淡生活,會修車其實也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但起碼動手能力這一項差距就是被這樣慢慢拉大的。

我們不談汽車文化、不談現實條件,其實從這件小事折射出的是國內家長、學校的觀念才是目前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你讓國內一個16歲的女孩趴在泥地上去修車,家長恐怕委屈了自己的掌上明珠,修車那是沒出息,學習不好的人才乾的活!有這個時間,寧願她去多做幾套試卷,畢竟這和她的“前途”才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這樣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國內很多孩子大學畢業出來,除了識文斷字(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識文斷字都是問題),其他日常生活技能幾乎為零。

別說現在的孩子,連我的父母那一輩很多都是這樣,所有家裡日常小故障,一概不會解決,能用錢請人解決的問題那都不叫問題,有一年過年回家,家裡電線短路,父母一開始堅持要第二天請電工來修,將就一晚,最後我拿了幾把起子、螺絲刀幾分鐘給修好了,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巨大差異 英國16歲女孩修車全過程 國內修理工看了都佩服!

回到修車這件事,又有人說何必如此麻煩,在國內補個胎又花不了多少錢,的確,胎破了找個修理廠花點小錢,既省時又省力,但回頭想想,我們其實已經失去了更多。

ps: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動所有人去修車,槓精們不要抬槓,只是告訴大家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們何不嘗試自己和孩子一起動手,生活不就是這些小事點點滴滴的累積,最終編織成的回憶嗎?

-end-

歡迎關注“楊博士說車”微信公眾平臺,更多幹貨,更多聽友福利。FM896《楊博士說車》,FM1018《楊博士說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