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書畫名人:漫將詩思入畫圖 姬長斌其人畫

武威書畫名人:漫將詩思入畫圖 姬長斌其人畫

姬長斌先生,號瀚石,心畫齋主。原武威市圖書館館長,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武威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我的文友、同事,仁兄。

其人,爽朗朗一介文人,不乏血性,更具才氣。工作之餘,傾心書畫,數十年痴心不改,孜孜以求,終有今日之造詣。

其畫,情殷殷極富詩意,不同凡俗,格調清雅。畫外之功,多有感悟,重畫品更重人品。畫為心曲,讀其畫如睹其人。

姬長斌先生的藝術生涯,與他命運遭際,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他1946年生於西安,小學和中學曾先後在西安和武威讀書。這兩座聞名於世的中國歷史名城,以其雄奇恢宏,壯闊無垠的地域特色和博大精深,,煌然浩然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啟蒙階段就為他的成長注入了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和瑰麗色彩。使他對書畫藝術情有獨鍾,夢寐以求,窮盡一生之力,渴盼追求,樂此不疲。

他正式投入研習書畫,還是從生產建設兵團開始的,1964年,他剛滿18歲,自願報名參加邊疆建設。來到甘肅,在疏勒河畔,成這一名農墾戰士。在這裡,他經受了飢餓寒冷,風霜雨雪以及熬筋煉骨般的繁重體力勞動。憑著血氣方剛與青年力壯,他曾以一天挖20立方斗渠,一晚上扛8噸糧食麻袋的突出成績,多次被評為青年突擊手。也是憑著這份幹勁和狠勁,在艱苦勞動的間隙,利用一切業餘和休息時間,他揹著畫夾,跑遍了喜峪關、玉門、敦煌、安西等地的山山水水。莫高窟、榆林窟、鎖陽城以及長城遺址,烽燧、廟觀等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蹟,山川形勝,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使他心胸豁然,眼界大開,沉醉傾倒,不能自己。在這裡,他還有幸結識了幾位下放改造的知名教授和學術權威。他以自己的坦誠質樸與虛心好學,贏得了他們的理解與信任,在他們的教誨下,他才懂得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問,什麼是哲學、文學、歷史、美學,閱讀了大量有關書籍和資料,奠定了他在這些學科方面的一定基礎。後來,他被選調到農場中學任美術教師,7年後,又被調到安西縣文化館,擔任了美影組組長。1985年,姬長斌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全面系統地學習了書畫基本理論及有關學科。並在該分校校長、著名書畫家範有 信先生指導下嚴格訓練,完成各類必修作業,還不辭辛勞,多次長途前往蘭州,親聆範先生的指教,獲益匪淺,畫藝大進,最終以優異成績取得畢業資格。至此,他在藝術學習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完善自我的決定性騰躍,具備了能從高屋建瓴,登高而招的角度把握自己藝術個性的自信與能力。調來武威後,他先後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化館、圖書館擔任行政職務。公務之餘,更迷戀和醉心於營造自己那一方魂牽夢繞的藝術天地。十年磨礪,十年織累,“庚信文章老更成”他的書畫作品,更臻成熟、老辣,已然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風格。

從他作品看,姬長斌畫風給人最突出的感覺有四個方面。一是畫路寬,其本功紮實。由於美術教學與輔導工作需要,姬長斌早年對油畫、水彩、水粉諸畫種均有涉獵,雖然後來改畫國畫,但他對物象造型的準確描繪,色彩的運用安排,均有自己獨到的感受與處理方法。二是體裁廣,內容豐富。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盡收筆底,各具情態,尤花鳥最佳。三是講究畫面構圖的整體氣韻與效果,更注意章法佈局的謹嚴合理,收放有度。四是筆墨的運用獨具匠心。墨分陰陽,濃淡相宜,滋潤而不枯燥,流暢面不滯澀,隨意點染而自然適意。說到他的書法,屬“畫家字”一流,早年曾臨習柳公權、二王、後有一度時期對乾隆的字發生濃厚興趣,下過一定功夫。現在字體珠圓玉潤,流暢大度,落款題跋,與畫面互為映襯,相得益彰,融為一體。古人云:“書畫同源”,當此不謬也。

甘肅省美協主席莫建成生生看過部分作品後,十分讚賞,欣然題詞:“絲路逸風,奔馬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和勉勵。

現在,適逢長斌仁兄行政任滿,退居二線。此後歲月,恰值“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之黃金時光。無浮燥之亂耳,無俗務之勞神,正可清清淨淨,寄情翰墨,潛心修煉,更上一層樓也。

幸甚至哉,可喜可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