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這道菜被評價爲「一念生,一念死」?

河豚之味美,自古有贊之。古往今來,留下了數不清的詩詞歌賦讚揚這種美食。

為何這道菜被評價為“一念生,一念死”?

河豚,又名“河魨”,一般在河中生存繁衍,係一種淡水性質生物。當突然遇到不可抗力的危險時,身體會自動產生自衛反應,通過把身體鼓氣撐起為一個泡泡形狀,來抵抗突如其來的外力侵略。面對這樣一個圓圓滾滾又帶刺的球體,相信大多數捕食者都有點無可奈何。除了這種瞬間變身的強大本領,河豚還有一項致命武器,就是它的毒性。經研究表明,河豚內臟中還有大量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和肝臟部位。從毒性上看,河豚內臟所含毒素的毒性要比我們平時醫用的麻醉藥可卡因強數十萬倍。

為何這道菜被評價為“一念生,一念死”?

雖然河豚具有這麼強的毒性,但是確是製作美味佳餚的上好材料。因此,眾多美食專家還是在不斷探索如何安全的享用這一難得的世間美味。根據某些研究表明,從世界上魚類毒性排名上看,河豚的毒性可能僅僅排在第八位,且毒素位置比較集中,只要處理得到,一般不會給食用者造成很大的損害。

為何這道菜被評價為“一念生,一念死”?

這一方面,日本的美食專家們可謂經驗豐富。大概從江戶時期,日本很多武士、食客們就開始食用河豚作為食品。受飲食習慣影響,日本人多喜歡生食,也就是做成刺身形式,因此一旦廚師處理不當,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因此,日本曾一度明文下列禁止食用河豚。但隨著文明不斷進步和科技不斷髮展,食用河豚這一世間美味珍羞的呼聲又逐漸高漲起來。同時,日本學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和時間研究,製造出一套科學的河豚處理方法,並設立河豚料理師資格考試,把食用、處理河豚逐漸規範化起來。

為何這道菜被評價為“一念生,一念死”?

新時代下,食用河豚也變得更加容易了。基於安全考慮,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大量的養殖河豚,這些河豚經過複雜的科技及基因處理,已經含有很少甚至微量的毒素,基本可以放心食用。不過這樣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食用河豚,重要的就是體驗那種“一念生、一念死”的快感,如今卻只剩下滿口的果腹之感,總覺得心裡少了一點點似曾熟悉的刺激之感。這或許就是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