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六)

华阳之战(上)

白起攻取楚国郢城之后,进一步肃清了周边的土地。白起以无人可比的战功,风风光光的回到了秦国。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地位可比诸侯。他的随军将士也因为这次战绩,获得封赏。秦国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派兵继续巩固战果,修理楚国人。俗话说的好,穷寇莫追。楚国人最后总算还是有些骨气,在公元前276年,楚国收复黔中君十五座城邑,并重整旗鼓,修造城池抵抗秦国。

而此时,秦国似乎并没有被楚国的行动激怒。他们开始一心攻打魏国。秦国这又是什么套路呢?我分析无怪乎那么几点原因:一是通过白起攻楚一战,秦国已经摸清了楚国的真正水平,楚国不过是一个纸老虎,他的实力远不及他看起来的那么彪悍。只要秦国有时间,收拾楚国是分分钟的事情。二是秦国内部此时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这个时候,司马错应该已经不在了,魏冉集团三驾马车只剩下两个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或者是重大的战役,魏冉是不会再让白起出去冒险的。三是现在国际上似乎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之前,齐国被五国联军打残了,几乎丧了小命,尤其是燕国的紧追不舍,死缠烂打,使齐国陷于泥潭不能自拔。可是到了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其子惠王即位。其实燕国的短暂崛起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燕昭王带领的燕国众臣搞得复兴运动基本上是一种完全靠着明星领导创造出来的,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他不像秦国,王可死而法不变。所以,随着燕昭王的死和乐毅的离开,燕国的实力一下子缩水。被齐国的田单一举收复了齐国的七十余座城池。经过一两年的经营,齐国已经有振作的气象。所以,秦国此时不再敢孤军深入楚国,因为他害怕齐国趁此机会有所行动。时局的变化,让秦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国际格局。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六)

不打楚国了,按照秦国的脾气,那也不能闲着呀。于是秦国继续集中兵力攻打三晋,尤其将精力放在魏国身上。为什么是魏国呢?因为秦国一直虎视眈眈的要拿下陶邑这个富庶的地方,魏冉一直想将这块地纳入到自己的囊中,作为未来养老之地。但是陶邑被魏国隔断,所以打下魏国或者撕开魏国,魏冉的私欲才能得到满足。于是,魏国接连多年被秦国人修理。为国人失去了大片土地和城池,这丢了的就要想办法补上。再从秦国打回来?别做梦了。那只能从周边找点便宜了。赵国实力雄厚,魏国不敢动,齐国已经喘过气来了,也不能触碰,楚国瘦死骆驼比马大,也不能轻易招惹。只剩下韩国。韩这个国家一直是魏国的小跟班,打魏文侯那阵就铁了心跟着魏国混。既然魏国罩了白起攻取楚国郢城之后,进一步肃清了周边的土地。白起以无人可比的战功,风风光光的回到了秦国。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地位可比诸侯。他的随军将士也因为这次战绩,获得封赏。秦国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派兵继续巩固战果,修理楚国人。俗话说的好,穷寇莫追。楚国人最后总算好事有些骨气,在公元前276年,楚国收复黔中君十五座城邑,并重整旗鼓,修造城池抵抗秦国。

你那么久,那你今天就还回来吧。但是,此时的魏国已经今非昔比,他打韩国还真得费点劲,弄不好还得阴沟翻船。于是他找到也在寻找机会占便宜的赵国,结成联盟。于是一次以魏国为主,赵国为辅的联军再次形成,这次联合不是为了抗秦,而是为了占韩国的便宜。不禁是人慨叹呀!秦国的狼子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而三晋还未能幡然醒悟,还为了眼前的那点利益不断引发争端,导致实力不断萎缩。

韩国确实也是一个不经打的国家,在赵魏两国的攻击之下,很快溃不成军,退守到重城华阳。韩国赶紧派遣重臣到秦国求救,但秦国乐得看看三晋内讧。看完戏说不准还能捡一个大便宜呢。但是韩国锲而不舍的精神此刻展现出来了。韩国又派国相前来搬救兵。韩国国相还是算是个人物。他没有像之前来的那个使臣那样着急,而是当了一回政治流氓。他对魏冉说,你不救我可以,那我就投靠赵魏,到那时候,你们想打陶邑,我们三晋联手,绝对让你看得到摸不到。要是这次帮我们呢,你打陶邑,至少我举双手赞成。

史书上记载魏冉听了马上派兵援救韩国。魏冉真的就是这么一个容易被忽悠的人么?显然不是。魏冉和白起就此事一定是商量过的。他们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韩国第一波使臣来求救,秦国就出兵就韩,那秦国面对的将会是赵魏的得胜之军,赵、魏两国军队的士气正盛,这样贸然进攻,对于秦国来说,不是最好的时机。秦国要慢慢来,等一个机会。那就是让韩国先和赵、魏联军先相持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消磨赵魏联军的士气和实力。因为赵国和魏国一定知道韩国向秦国乞求支援,所以这两个国家一定会集中兵力对华阳城进行狂轰滥炸,进攻的越猛烈,在秦军赶来之前结束战斗。实际上联军的消耗就越大,士卒就越疲惫。没有了士气,那就更好收拾了。韩国派国相前来求救兵,那足以说明现在韩国支撑的很苦了,马上就要顶不住了,其实韩国国相什么都不用说,秦国自然会出兵,因为,这时候时机已经出现,秦国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六)

对于这次援助战,秦国是下了一番心思的。一方面,如果秦国能够直捣黄龙,拿下魏国,那么魏冉的梦想就能成真,使陶邑这个地方成为囊中之物,解决了儴侯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之于秦国打开东向逐鹿中原的新格局,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拿下魏国,秦国即可东向向齐国用兵。齐国可以称得上是秦国的老对头,总是搞个合纵什么的对秦国造成威胁,的确威慑到了秦国。虽然现在齐国已经不是当初的齐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大衰,但是从中原角度来讲,大家对他还是有着很强的认同感的。再加之齐国一直是人才济济,说不准哪一天就缓回来了。所以,秦国如在齐国尚弱的状态下,在军事上进行干涉,这样齐国恢复国力的困难将会进一步增强。同时,只要秦国拿下魏国,秦国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到中原心脏,使南部的楚国与北部的赵国、燕国不能互相照应,这样诸侯的合纵之势再难形成。这种种的好处,秦国人是看在眼底的。于是,秦国派出了几乎是当时的最强阵容来应对此次战事,秦国的最能打的几个人倾巢出动,以魏冉为首,白起、胡阳悉数出场。这三个人,实际上是有着不同的作用的,不是以上战场都要冲锋陷阵。魏冉是主帅,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精神代表,他的出现一方面是鼓舞士气,让秦国士卒知道此战的重要性。

秦国崛起风云人物——白起(六)

另一方面,魏冉也想亲自看看,能不能亲手将陶邑摘得手中。而白起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有的战略和战术由他制定和实施,确保战果。而胡阳算是秦国新生代将领,他的出现估计一方面是给白起打下手,让白起这个老将军带一带新人,使秦国在人才储备上形成连续的阶梯,这一点,秦国是诸侯国中做得最好的。这也就是秦国国君虽然也有更替,但是在战斗力上从来没有过巨幅的缩水的主要原因。其二,胡阳估计也是魏冉的人,魏冉需要重点培养一批年轻人,让自己的阵营不断壮大。总而言之,胡阳是来学习的。这样一支军队,实际上是在白起的指挥下,从咸阳出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