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为什么都悲凉?

无常的小跟班


认为秦腔是悲凉的,大概是因为对秦腔表了解或是自己想当然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戏曲的灵魂,秦腔也不例外,要搞清楚秦腔都是悲凉的这一错误的看法,就必须了解秦腔的音乐属性。

秦腔的音阶遵守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了变宫与变徵两个音,成为七声音阶的两个旋律,即欢音旋律和苦音旋律,它即“536调式”和“547调式”。这里的4(变徵)、7(变宫)两音的音值与音程的处境和“音分值”,都同西方音乐有显著的不同。前者能相当细致地表现一种明快爽朗、欢腾奔放、慷慨激越的声情,后者则能表现出一种深沉悲壮、稳健思怀、坚毅挺拔的情绪。从而也形成了各种板式(除滚板)和曲牌上的差异。

秦腔唱腔音乐系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即节奏中进行。以其调性特征区分有“欢音”和“苦音”两类腔调。无论在旋律的进行以及表现情绪方面,这两种腔调均有十分明显的色彩差异。特别是苦音,旋律深沉、浑厚、高亢、激昂,长于表现悲哀、痛伤、怀念、凄凉等感情。而欢音则为欢快、明朗、刚健有力,长于表现喜悦、欢快、跳荡和爽朗的感情。这两类腔调依据戏剧情节和人物感情需要可独立运用,又可相互转换交替运用。

因此上说,秦腔的悲凉与否是有它的剧本结构和人物设定在苦音和欢音两个音调中来回转换的,它即有单纯的表现悲壮的剧目,也有表现大喜的剧目。但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最终大都是以大团圆和大圆满结局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普世价值,所以说秦腔都是悲凉是不准确和缺乏实际依据的。


秦腔须生


戏曲创作来源于生活。地方剧种有地方特色,比如南方人讲话细腻委婉,翘舌音就圆滑,越剧唱腔就有种韶兴方言诗文柔美的语调。象吕剧、评剧的唱腔就象跟人说话谈家常一样,吐字清晰,刚柔并济,不讲究那么高亢拖腔,这种唱腔都是采风的地方方土气息为主旋律而创作的。

秦腔的唱腔高亢,这跟黄土高坡人的水土风情


有关,象阿宝唱的《东方红》,以及《走西口》、象我教学生的二胡第九级考级曲《秦腔主题曲》的演奏,虽然是D调1-5弦,主旋律音符都是高八度,演奏时讲究干净利落,尾声要有甩腔,有种高亢、干净利落直率的阳刚之美。唱秦腔时要气运丹田,绷紧声带,引颈高歌,这样才提高声带振动频率出高音从而减小胸腔共鸣这种唱腔跟昆曲一样,所谓假声唱法,所以京剧揉进了昆剧和秦腔的高亢特点、经四大名派继承和创新成了中国🇨🇳的精翠国戏。我们的京剧爱好者要知道秦腔和昆腔对京剧的巨大贡献。

为什么秦腔都悲凉?因为高声尽情歌唱,唱腔特别讲究一个情字,为什么也有人称为哭腔,因为唱腔揉进了地方那些悲切的哭腔及信天游的旋律特色,其一唱词都是贴近生活的方言特色,白话文通俗易懂、其二是唱腔就象诉家常那样没有多少象京剧托腔那样能为一个字延长十几拍,但是在情感处理上特别细腻,因为地方特色的唱腔来源于民间传统文化,只是戏曲加以创作提高才更贴近于生活。

唱京剧文场配乐三大件必须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弹拨乐)、而唱秦腔的必不可少的是:板胡,司鼓、响板,三人就能配合唱一出独幕剧。板胡是木板代替琴皮制作的,弦距短,发音高亢,演奏多用上滑下滑的指音,使发音音头圆润,委婉,为秦腔唱词和声增加了几分韵味。当演员全心入戏时带有那种情深意切,如诉如泣的的高亢放歌时,演员的精彩表演声似形似,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象《秦香莲》带二子上京寻夫那段秦腔,就能唱哭台下所有的观众。这就是秦腔的魅力所在。


许科云


秦腔高昂奔放,非常适合表现那些凄美悲凉的故事。秦腔演员是用他们的心和全部精力来表现剧情的。故而,听秦腔很容易进入剧情,观众容易被感动,想哭,哭出来很幸福……


刘金瑞15


胡说!秦腔也有喜剧的!拾黄金,穷乐观,三请梨花,姐妹宜家,夺锦楼,小姑贤,看女!教学,辕门斩子,打金枝!春草闯棠!等等!不能说都悲凉!!一个演不了悲剧的剧种算不上大剧种!这是梅兰芳说的!


公孙子都1


秦腔产生于大西北,反映的是社会现实,所谓无冲突不成戏,不论是相公招姑娘,还是奸贼害忠良,必然有一场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争斗,这期间少不了悲欢离合,有痛苦,有流血流泪,虽然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花好月圆,但经历的过程肯定是悲壮的。加之大西北苍凉广袤,秦人喜欢高声大嗓,秦腔苦情戏占比高,自然形成了悲凉的风格。


人生在世187571145


后来年岁大了再听秦腔,觉得那高亢,低吼悲凉之腔,正如泣如诉扣着心弦,好似道着生活许多沧桑坎坷!

但秦腔真正悲凉之处,可能跟黄土高坡人的发音有关?!


雨燕风尘


秦腔不都是悲凉,喜怒哀乐都能表达。但许多人一提到秦腔,第一感觉就是悲凉,其实也可说是悲怆,悲放,悲愤。这些感觉都对着咧!黄土高坡自然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人戏称秦腔为“嚎剧”,就是从她的音乐形象得来的感觉和形容。总之,秦腔有自己的风格,她的代表性风格提练词应该是——灵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