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建設談回報尚早,「內外交困」下中興如何復甦?

8月30日晚間,中興通訊(000063,SZ)發佈了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收入394.34億元,同比下降26.99%;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78.24億元,同比減少441.24%。對於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該公司稱,主要系10億美元罰款以及主要經營活動無法進行導致的經營損失、預提損失所致。

面對中興通訊未來的發展方向,新任CEO徐子陽在近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目前中興通訊的5G測試已全部追趕到國家測試要求。計劃在2018年業務恢復的基礎上,2019年實現運營商網絡業務迴歸正常增長軌道,繼續位列5G第一陣營地位。

但從設備廠商承所處的外圍環境和5G的建設週期來看,中興想要在全球市場恢復領導位置仍然存在著較大挑戰。自2017年4G移動設備需求見頂以來,設備廠商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發展一直步履維艱。

以通信設備廠商前三甲為例,除了華為沒有公佈運營商業務的單獨收入外,諾基亞和愛立信在二季度的表現均顯示了所處行業的低迷。諾基亞二季度淨銷售額為53億歐元(約合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報告期內虧損2.71億歐元(約合3.18億美元),而愛立信第二季10 億美元罰款淨營收為498億瑞典克朗(約合56.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03億瑞典克朗下滑1%,較上一季度的434億瑞典克朗增長15%;淨虧損為18億瑞典克朗(約合2.04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淨虧損5億瑞典克朗。

而對於5G的回報週期,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曾在今年4月的財報發佈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投入的角度來講,現在對5G技術處在大規模產品化投資階段。“目前5G還是在關注技術創新和加大投入方面,談投資回收還為時過早。”胡厚崑對記者說。

截至發稿前,中興通訊A股漲1.48%,報19.23元。

5G建設談回報尚早,“內外交困”下中興如何復甦?

“掉隊”的三個月

“最看好的東西,卻變成了黑天鵝。”

在經歷了中興通訊8個跌停板後,一名股東在此前的一場股東大會上向中興的管理層發出了上述感嘆,除了對現實表達不滿外,他表示最希望瞭解的是,“中興到底未來會怎樣?”

在剛剛發佈的半年報中,可以看到“禁運事件”對中興的直接影響並不小。

10億美元罰款直接導致2018年上半年中興通訊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降為 -78.24 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 441.24%,基本每股收益下降為 -1.87 元人民幣。而從毛利率來看,上半年中興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毛利率)為 30.24%,較上年同期下降 2.28 個百分點。中興的三塊主要業務國際運營商網絡、國內外政企業務和國內外消費者業務的毛利率都在下降,後兩者分別為中興上半年貢獻了11.24% 和29.15% 的營業收入,但毛利率分別下降了 6.45% 和 6.84%。

按照業務劃分,中興運營商網絡和消費者業務的營業成本比上年同期都在下降,但政企業務的營業成本增加了 29.44%,隨之而來的是這部分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比 17.74%的增長。

新任CEO徐子陽在近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當前中興通訊的生產已恢復正常,研發進度目前已趕上年初設定目標,5G測試進度全面趕上國家測試進展,售後服務能力全面恢復。

“在國內業務恢復情況良好,國際業務由於受到拒絕令影響形成了訂單損失,當前大部分的國際運營商依然對中興保持信心和耐心,中興正逐步與全球重要運營商進行點對點洽談,反饋良好。”徐子陽表示,中興計劃在2018年業務恢復的基礎上,2019年實現運營商網絡業務迴歸正常增長軌道,2020年把握5G大規模商用機遇並實現快速發展。

但從產業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的數據來看,第二季度全球設備廠商中,愛立信的移動網絡市場份額正在上升,而三星電子則躍升至第四位。第二大無線接入網絡(RAN)設備製造商愛立信和三星受益於於美國需求的增長,中興4月份受到打擊後跌至第五位。

Dell’Oro網絡設備方面的數據通常是公認的行業內市場份額排名的基準。但它拒絕透露實際收入數字。

5G未熟談回報尚早

對於如何追趕,中興表示5G是未來運營商網絡的重點業務,公司5G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全球5G商用時間表保持節奏一致,已具備系統商用能力,並與客戶進行了5G的測試和驗證。

記者注意到,8月中旬,中興通訊宣佈完成IMT-2020(5G)推進組第三階段NSA 3.5GHz外場測試,小區峰值吞吐量近10Gbps,全部測試用例一次性通過。至此,中興通訊完成NSA 3.5GHz實驗室和外場所有測試用例,下一步將開展NSA 4.9GHz和SA的測試驗證。

“當前中興通訊戰略調整主要是聚焦主航道和關鍵業務,縮減非主航道產品的投入。此前中興通訊嘗試了很多商業方向,但在5G到來公司做了很大調整,外包業務調整就是公司在5G主航道之外的收縮。”中興通訊CEO徐子陽在日前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表示。

但從外圍環境看,對於迫切需要新機會的通信生態圈中的企業來說,5G也成為了眾多國際廠商的爭奪點。

不久前,諾基亞獲得了歐洲投資銀行的5億歐元(約合39.8億人民幣)貸款,以加強下一代5G技術研發。“我們必須明白,中國和美國在5G技術開發上已快速行動。”歐洲投資銀行副總裁亞歷山路斯圖布(Alexander Stubb)在採訪中表示:“讓歐洲公司參與5G競爭非常重要。”

而在7月,諾基亞就已宣佈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達成了一項35億美元的協議,是目前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5G協議。

“我們預計市場狀況將在下半年進一步改善,特別是在第四季度,5G明顯加快,”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拉吉夫·蘇瑞在半年報發佈時表示:“(公司季度)業績與我們的看法一致,即上半年將會疲軟,下半年將會越來越強勁,包括在中國市場的初期表現強勁,預計將在2019年晚些時候遷移至5G。”

而愛立信官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簽署了40個5G試驗合同。“愛立信已與20多家全球領先的移動運營商合作開發5G 網絡和用例,包括2016年開始的5G外場測試。”愛立信方面表示也在積極參與中國5G技術試驗第三階段。

不過對於回報週期,華為高管表示仍需要時間。

“華為觀察來看,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5G都有它的價值。但是要有務實的看法。”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4月份對記者表示,今年時間點上看5G端到端技術已經基本走向成熟,標準也已經準備好了,從這點來講,我們認為5G到了一個起跑的時候。 從需求側來講,對於5G用來做什麼,需要有一個更寬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問題。

華為的一名內部員工則對記者表示,5G是毋庸置疑的趨勢,華為也在積極佈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現有網絡上如何獲得更多的收益依然是當前電信運營商最關心的問題。

如此看來,越是在大幕啟動的時候,也許越需要保持合適的節奏與清醒的頭腦。5G網絡到底擁有多大的變現能力?市場是夠已經開始足夠成熟?從廠商的角度來看,需要做好長期的投入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