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美國往事與賣地現實!

中興:美國往事與賣地現實!

面對美國政府對華提出20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通信廠商中興通訊將會想起,美國發出禁止7年內向它出售元器件、軟件和技術的那個下午。2018年4月下旬,那場中美貿易摩擦下的衝突讓人意識到,中國的科技產業並非如想象般強大,它引起一股反思潮,眾人意識到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掌握在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儘管經過中美多番磋商,美方做出讓步,但當事人中興通訊仍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董事會和管理層調整,接受美方隨時監管,以及10億美元鉅額罰款等。

那場衝突更深遠的影響在於,中美之間貿易紐帶實在太強,中興通訊有20%零部件從美國進口,自不必說向美國這個大型市場輸出的商品及服務規模。

支付10億美元罰單,催生經營活動無法進行導致的經營損失、預提損失,中興通訊業績急轉直下。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394.34億元,同比減少26.99%;歸母淨利潤-78.24億元,同比減少441.24%;第三季度,預期淨利潤仍在68-78億元之間,同比減少274.15%-299.76%。

外界對中興管理層採取的策略翹首以盼,董事長李自學不能再炮製像5個月前解決制裁案那般,請76歲的創始人侯為貴出面擀旋。

最後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管理層祭出了壓箱底的一招——把地產項目,賣掉,套現。

ONE:第四駕馬車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9月19日,中興通訊宣佈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即“深投控”)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擬就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的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工業園北區、龍崗區布吉片區的土地及物業資產與深投控進行交易。

牽手深投控的時機實在巧合,這是中興通訊自4月疲於應對制裁案以來,第一個公告披露的資產交易事項。在此之前的2018年間,這家公司只披露過兩筆資產交易,一是轉讓中興軟創43.66%股份,二是引入萬科開發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年內的三筆交易,有兩筆和地產相關。

有投資者聽聞此事後如是打趣:“沒有什麼問題是賣一個地產項目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賣兩個。”

中興通訊出售的深圳項目並未最終敲定交易方案及交易作價,需要視資產評估結果及項目實際情況而定,但好事者已經自行挖掘疑是交易標的項目。

其中之一或為深圳南山區西麗工業園附近的T501-0041號中興人才公寓三期宗地,已於2016年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性質為“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當時經過調整後總建築面積由25.8萬平方米調為25.84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18.6萬平方米調為18.41萬平方米。

不過,有媒體曾於2017年12月報道,中興通訊因西麗項目涉及“配套人才公寓涉‘以租代售’”,被深圳住建局約談並要求整改。

可惜公共租賃住房與商品住房畢竟不可劃等號,否則按南山區動輒9萬元/平方米的房價,中興西麗項目的貨值大約能達到200億上下。

對於地方國企深投控而言,這仍是一筆容易算賬的交易。接盤一個豪宅片區的公租房項目,即便用來收租也不難獲取高額回報。更何況中興提供的資產清單裡,還添了一個龍崗的項目,那個片區如今是剛需的集中地。

上述交易唯獨有個隱秘的條款:中興旗下中興康訊以持有的國鑫電子10%股權,為中興康訊的各項義務提供擔保;國鑫電子與深投控簽訂《抵押合同》,前者以龍崗區布吉片區宗地及其建築物提供擔保,擔保金額22.87億元,擔保對象是中興的全部債務。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中興對交易項目進行增信的舉動揭示著,即便敲定交易意向,買方仍對它的項目、債務等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無論怎樣,若能剝離地產項目,中興做出的退讓是值得的,這或許能為上市公司回籠一兩百億的現金,並一定程度上修復10億美元帶來的利潤虧損缺口。

因此投資者們又再次打趣:“房地產或許才是中興除運營商網絡、政企業務、消費者業務以外的‘第四駕馬車’。”

TWO:中興地產史

中興的確有相當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從業史。

早有媒體發現,2012年中興通訊在財報中首次使用“投資性房地產”類目,對應額度半年內增加16億元。房地產平臺“中興發展”,在深圳、杭州、重慶、瀋陽、南昌、燕郊及法國設立子公司,並進駐科技園。此外,物業管理面積逾百萬平方米。

其中,通過產業地產擴張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渠道之一。典型案例是2018年3月20日,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製造基地項目開工,總規劃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00億元。

中興通訊在財務報告中鮮有提及土儲規模,但不露形色的數據中仍會顯露一些跡象。

按中興通訊的解釋,所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自行開發建造廠房等建築物,外購土地及建築物支付的價款等,主要包含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指標。這意味著,房地產相關規模大致能從投資性房地產、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洞察一二。


中興:美國往事與賣地現實!


近三年多時間,中興通訊投資性房地產規模穩定在20億元上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含部分地產)均較2015年有所上升。

變化最大的是在建工程,這項指標反映企業期末各項未完工程的實際支出,包括交付安裝的設備價值,2018年6月底對應資產規模幾乎是2015年3倍,說明中興在加大房地產項目工程建設。


中興:美國往事與賣地現實!


中興通訊2018年半年報也披露,其在建工程涉及深圳、三亞、南京、長沙、上海等項目,總預算約53.65億元。期末,該公司就深圳、上海、南京、河源的樓宇申請房地產權證,賬面淨值27.61億元;就深圳、南京、梧州的土地申請土地使用權證,賬面淨值2.82億元。

房地產作為非地產上市公司的配套或投資方向,近年來由於國內房價持續快速上漲,它的作用已非昔日邏輯可解釋。有自媒體曾不無擔憂地形容,企業正被房地產綁架。

類似的案例,在證券市場上俯拾即是:2017年底,*ST廈工擬向關聯方廈門海翼資產轉讓名下12套房產及廈工(三明)重型機器名下1套房產,預計增加淨利潤757.93萬元;*ST聖萊擬將寧波一宗土地及附屬建築物全部轉讓,預計給公司帶來淨利約1963萬元。

2018年2月,中興通訊與萬科簽訂委託協議,據此萬科將負責中興通訊2017年以35.4億元競得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從開發、銷售到運營等工作。中興通訊稱,此舉預計稅前利潤貢獻合計約27.23億元。而2016年、2017年,該公司淨利潤僅分別為-23.57億元、45.68億元。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說過:進入一個行業,專業化,然後全球化,這才是賺錢的唯一途徑。對於部分非房企而言,如何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專注於自身行業的專業化進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興通訊此前在8月29日股東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生產任務已恢復正常,接下來幾年,通訊行業的關鍵競爭和機會就是5G。這顯示出大難過後,管理層整裝待發的姿態,但或許等到外界不再關注它的房地產新聞時,它才會最終走向專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