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希特勒如果不入侵蘇聯,蘇聯會攻打德國嗎?

共跳滴水線子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當時整個的戰略環境和戰爭進程去分析。

蘇聯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加上地緣關係深陷資本主義世界的包圍之中。自立國之初,蘇聯就制定了其一套獨特的發展戰略。

從19世紀中期的克里米亞戰爭到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俄羅斯國家先後失去了黑海、太平洋、波羅的海出海口,幾乎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並且四周的戰略要地大部分被資本主義國家佔領,令新生的蘇聯政權面臨極大的威脅。

蘇聯第二任領導人斯大林上臺後,在緊抓國內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制定了以打通失去的三個出海口為目標的國家戰略。他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解決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矛盾反而埋下了不少禍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已經進入倒計時,而且很可能是以蘇聯為目標。歷史留給蘇聯的時間不會太多,因此必須在蘇聯加入戰爭到來前儘可能多的做一些準備。

當時蘇聯所面臨的最直接威脅是東西兩頭國境線邊緣各自蹲著一個法西斯軍國主義國家。1931年下半年,日本吞併中國東北,嚴重打破了亞太平衡,蘇聯東部受到日本人的直接威脅。西面,納粹德國從中歐崛起,夾在蘇德中間的自一戰後興起的東歐國家與德國矛盾頗深,特別是因為領土糾紛,很可能會成為德國的打擊方向。東歐各國一旦被德國吞併,蘇德將迎面相撞。更可怕的是,在日本和德國後面,有老牌的資本主義大國美國、英國的推波助瀾。

九一八事變後,蘇聯一方面在東部國境線調集重兵佈防,以應付突發狀況。一面與中國政府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援助中國抗戰。儘可能的多的將日本勢力拖在中國戰場,改變其擴張方向。經過數年努力,隨著中日戰爭越打越大,至1938年,日本軍事力量已經深陷中國戰場。暫時穩住了東面,蘇聯開始騰出手來經略西面。

蘇聯一開始寄希望於同英法一道牽制如日中天的納粹德國。但遺憾的是,英國和法國從骨子裡瞧不起蘇聯及俄羅斯民族,再加上國內反戰情緒的激烈,對於蘇聯倡導的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根本不屑一顧,反而不停的鼓動納粹德國向東步步緊逼。蘇聯眼見威脅日益臨近只好另謀他途。

而此時的德國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兩線作戰的教訓小心翼翼的制定著國家戰略。本來可以和英國結盟,但是因為德國在波蘭問題上態度強硬,導致雙邊關係急劇而下。德國再次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轉而謀求與蘇聯結盟。蘇聯自然心領神會,雙方自然一拍即合。

蘇德同盟的第一個成果是瓜分英國的盟國——波蘭。波蘭戰役後,納粹德國向西攻打西歐,蘇聯則根據建國之初制定的國家戰略,以波羅的海、黑海、印度洋為總目標,沿著這三條線發動擴張,儘可能多的為自己開拓戰略空間。蘇聯先是兼併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又打敗芬蘭割佔漢科半島,成功打通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緊接著,蘇聯又向羅馬尼亞提出領土要求,以比薩拉比亞是前沙俄帝國領土為由將其兼併,奪取進入東南歐的前進基地。在東方,蘇聯同日本簽訂中立條約,徹底穩固了東部國境線的安全。

在西歐,納粹德軍橫掃千軍如卷席,比利時、荷蘭、法國相繼戰敗投降,英國敗退本土,岌岌可危。

這樣一來,蘇聯和德國完全控制了世界的中心地帶——歐亞大陸,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潛力巨大但是尚未完全開發,對歐亞大陸基本上沒有多少話語權。而蘇聯則處於歐亞大陸的中間位置,或推英德開戰,或推美日開戰。

英德開戰,如果美國力挺英國,那麼蘇聯就聯合德國、日本與之對抗。蘇聯可以利用其地緣優勢,出高加索山口向印度洋方向進軍,奪取伊朗油田、進佔小亞細亞並在此與德軍會師。然後向東進入印度與西進的日軍會師,徹底瓜分英國在亞太的全部財產。

因此,就這個意義而言,蘇聯主動對德作戰所得利益遠不如與德國合作的利益大。兩利相權取其重,高度務實的蘇聯領袖斯大林絕不會僅僅因為政黨矛盾和民族矛盾同德國開戰。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蒼茫大地的答案就一個字:會!

熟悉二戰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二十二日,納粹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十天之內,德軍進佔蘇境600多千米,蘇軍損失1200架,其中八百架未起飛就被炸燬。戰爭狂人斯大林對德國的進攻亳無防範嗎,蘇軍真的就這樣不堪一擊嗎?不,斯大林也有他的攻德計劃,即“大雷雨計劃”。

斯大林對希特勒從來沒抱什麼幻想,早在一九四一年春,斯大林就認識到蘇聯在戰爭中採取防禦戰術是自尋死路,他已經在考慮首先向德國開戰的計劃。史料表明:五月中旬,蘇聯內地軍區許多集團軍已開始按總參命令,在野營訓練的偽裝下,向西部前線開進。也就是說德軍鐵流滾滾向東時,蘇聯的軍事機器也在發動之中,只不過慢了一拍。五月初,蘇軍大佬齊集克里姆林宮,為軍事科學院畢業生舉行慶祝活動,斯大林說:我們一直奉行和平政策,至今仍實施防禦國策,但軍隊已配足了現代化武器,軍隊實力增強了,我們應從防禦轉向進攻。蘇共中央書記謝爾巴科夫、高級領導如日丹諾夫、加里寧都曾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蘇聯可能首先對德軍開戰。斯大林特別重視進攻,他的計劃是,一旦德國和英法開戰,蘇聯就選擇時機主動進攻,使德軍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狀態。蘇聯總參按照最高統帥指示,迅速制定了進攻德國的作戰計劃,命名為“大雷雨”計劃,決定六月十二日進攻德國!如能蘇軍這個計劃完全實施,二戰史可能會改寫,至少蘇軍沒有那麼被動。但由於蘇軍來不及準備,只得推遲到七月,時任總參謀長的朱可夫在這份計劃中指出:為防止德軍的突襲,我們的任務已不是防止德軍的進攻,而是趁德軍正在集結、尚未形成有效防線和諸兵種協同能力之際,對其實施突然打擊,並殲滅德軍。

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在蘇德西部邊境,斯大林已部署了數量驚人的部隊,因為蘇軍在全力準備攻擊,所以缺乏防禦的準備和部署,縱深非常薄弱,才會在德軍突襲時潰不成軍。為了實施大雷雨計劃,蘇聯人已把邊境上的鐵絲網拆了,地雷挖了,還修建了不少東西縱向的公路(正好被德軍利用長驅直入),一名蘇軍師長說他的部隊正在開往西方的路上!

縱上述,蘇軍前期之所以被德軍打得丟盔卸甲,除了大清洗,裝甲部隊沒有集團軍化等原因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蘇軍的進攻德軍計劃,實施晚了一步,德軍先下手為強,蘇軍後下手遭了殃!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誰先打誰誰最後失敗,蘇聯有寒冬能困死德軍,德國有精兵強將,如國蘇聯先打德國必會全軍被殲滅。德軍進攻蘇聯縱深太遠加上寒冬,歷史書上講過的。如果德國不打蘇聯,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沒有美英什麼事了。


萬年老山參


一山難容二虎!

希特勒打敗法國擊潰英國,佔領了歐洲最富饒的所有地區,只要假以時日,以德國科技,工業,軍工基礎,不出五年必無人可敵。

蘇聯是靠斯大林鐵血政策發展起來的,各民族的不滿是靠槍桿子鎮壓下去,各民族都不想受蘇聯的控制,都想學芬蘭獨立自主發展經濟。

斯大林想坐穩位子,就必須靠戰爭維持統治的合法性,政府的合法性,因為只有戰爭才能剝奪各民族人民的所有公民權利,實行獨裁統治。

希特勒也是如此,靠戰爭發家,成為元首,如果不打仗了,會被民眾選下去,邱吉爾二戰勝利後,馬上就被民眾選下去,就因為民眾不愛打仗。

德國人報了一戰戰敗之仇,也不想打仗了,可軍工寡頭想打仗,因為只有打仗才有橫財,最希望戰爭。

希特勒找來找去,只能打蘇聯了,因為英國海軍太強了,美國隔著太西洋太遠了,只能打蘇聯主意了,可需要五年時間準備。

沒想到斯大林不想讓德國安生,因為斯大林清楚德國實力,真給希特勒五年時間準備,到時就只能成為德國小弟了,既然不可避免,就提前動手,搶佔先機。

所以斯大林向東歐南斯拉夫滲透,要控制羅馬尼亞對德石油供應,要向地中海進軍,打土耳其主意,要吞併波羅地海三國,打敗芬蘭,向北歐推進,切斷德國鐵礦石供應。

希特勒不是傻瓜,德國總參謀部也不是傻瓜,才聯合日本,意大利提前動手,先下手為強,想再次重現“閃電戰”神威。

只可惜被日本出賣,不北上抗蘇,還南下偷襲珍珠港,讓美國參戰,才輸了二戰。


光芒萬丈34957


會,毫無疑問!

今天的我們,依據二戰的勝負將不同的國家劃為戰勝國、戰敗國以及中立國的陣營。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是抗擊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因此中美英蘇同時為戰勝國。

因為中美英蘇是戰勝國,所以這些國家是正義的。而與之對立的德日等國則為戰敗國,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戰敗國德日曾經對人類犯下了嚴重罪行,這個不容置疑。但是在戰勝國中,有一個國家曾深受詬病,這就是蘇聯!

原因是1939年8月23日,在二戰爆發前夕,蘇德兩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成為事實上的盟友。而後在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後在1939年9月17日,蘇聯出兵波蘭東部,導致波蘭亡國。

蘇聯和德國沆瀣一氣以及趁火打劫的做法,讓斯大林保守爭議,很多人痛恨德國,但是對蘇聯也沒有好感。

1941年6月22日,德國和僕從國共550萬大軍大舉閃擊蘇聯,蘇德戰爭拉開序幕,從此蘇德雙方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蘇德戰爭是德國主動挑起,蘇聯保家衛國,所以蘇聯更具有正義性。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蘇德之間必有一戰,即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主動進攻德國。

靜夜史認為這樣的說法沒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

1、歷史上的沙俄噬土成性

俄國人的擴張慾望,是隱藏在血液裡的。

金帳汗國衰落後,俄羅斯人擺脫了金帳汗國的統治,從此開始了扮豬吃老虎,瘋狂開拓疆土的行動。

1462年,建國不久的莫斯科公國領土面積為24萬平方公里,疆域範圍在東歐平原之上。然後,俄羅斯開始了向周邊的瘋狂擴張。

1582年,哥薩克越過烏拉爾山脈,開始向西伯利亞擴張,先後越過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陸續消滅西伯利亞地區的西伯利亞汗國等政權;

1600年左右沙俄侵佔了貝加爾湖西部和北部地區;

1639年沙俄到底鄂霍次克海,標誌著沙俄勢力擴張到太平洋;

1643年,沙俄勢力侵入黑龍江流域。隨即在清朝的反擊下被迫退出黑龍江流域;

1711年,沙俄征服堪察加半島;

1772年,沙俄奪取白羅斯東部;

1793年,沙俄奪取烏克蘭波多利、沃倫、布拉茨拉夫和基輔4個省地區;

1783年,沙俄兼併克里木汗國;

1795年,沙俄兼併了東部沃倫和西白羅斯,從此沙俄控制烏克蘭大部;

19世紀下半葉,沙俄從從清朝手中割去大片土地;

1911年,沙俄煽動漠北蒙古獨立,隨即予以控制;

1939年8月23日,蘇德締約,隨即在9月17日出兵波蘭東部,佔領西白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恢復到了一戰前的沙俄疆域,即寇松線;

1939年11月,蘇聯以列寧格勒缺乏縱深為由大舉進攻芬蘭,發動蘇芬戰爭,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奪取了芬蘭卡累利阿地峽;

1940年3月,蘇聯紅軍開進波羅的海三國,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強行併入蘇聯;

1940年6月,蘇聯出兵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地區,並將其強行併入蘇聯;

在蘇德開戰前,除了1867年賣給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蘇聯領土膨脹到2240萬平方公里,而極盛時期的沙俄領土也不過2430萬平方公里!

對於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擴張形勢,希特勒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是因為此時的德軍正在西歐地區廝殺,因此對於斯大林的擴張只能進行譴責,但是無濟於事。

在希特勒心中,芬蘭是小弟,羅馬尼亞是盟友,斯大林的做法,表面上是在增加宗申,實際上是在對德國進行包圍,是向德國的挑釁!所以希特勒在收拾完英法之後,馬上就調轉槍口,對蘇聯進行了慘烈的報復!

所以可以說,蘇聯早有進攻德國的打算,不過德國的動員能力更強,效率更高!

2、蘇聯缺乏安全感

蘇聯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國家,這種感覺,從十月革命後就開始了。

十月革命後,列強以蘇俄和德國單獨媾和為由,組織兵力對新生政權進行武裝干涉,因為懼怕蘇俄的無產階級革命蔓延到本國,威脅本國的資產階級統治,因此此前各懷鬼胎的列強再次團結起來,從西線和東線進入蘇俄境內。

西線主要是英法等西歐國家,而東線則主要是美日等國,北洋政府作為協約國,也北上干涉蘇俄形勢,不過北洋軍並沒有和蘇俄紅軍正面交戰。

在這樣的形式下,原沙皇軍隊勾結外國勢力,組成白軍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造成嚴重威脅。

在這樣的情況下,列寧頒佈“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同時釋放大量沙皇舊軍隊,通過控制其家人的方式迫使其為蘇維埃作戰,最終經過3年的戰爭,蘇俄終於擊敗了列強幹涉軍以及本國發動軍隊,鞏固了政權!

雖然危險暫時解除,但是蘇俄並沒有停止戰爭。因為一戰後波蘭堅持對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等地區擁有主權,並無視盟友英法的建議執意進攻蘇俄,結果被蘇俄反殺,一直被追擊到華沙城下!

作為世界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列寧認為蘇俄有責任和義務將共產主義革命的烈火點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歐洲。因此在在擊敗波蘭後,列寧力主將歐洲染成紅色。不過隨著波蘭的絕地反擊,取得“維斯瓦河奇蹟”的勝利,將蘇俄染指歐洲的構想徹底打碎!

1920年10月,蘇波簽訂《里加條約》,雙方邊界穩定下來。

但是,波蘭作為歐洲抹布,並沒有消停。

蘇聯經過了這次失敗,並沒有灰心;

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後,公然將矛頭對準了共產主義,並於1936年和日意締結《反共產主義協定》;

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英法一心要犧牲掉東歐盟國的利益禍水東引,即使犧牲掉波蘭也在所不惜;

所以蘇聯面對的敵人從來都是全世界!這讓蘇聯不得不防範於未然,除了在新國土布置大量兵力,修建巴普洛夫防線外,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個戰略,將膨脹的德國打回原形!

於是,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制定了完整的戰爭計劃,這就是“大雷雨計劃”,這份計劃於1941年5月得到斯大林的批准。

所以蘇聯一直在準備,只不過慢了好幾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如果希特勒不打蘇聯,蘇聯就會打希特勒,這是由兩個政權的擴張性所決定的。希特勒是戰爭狂人,妄圖統帥全世界;斯大林也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從日後蘇聯的所作所為看,我們也絲毫不能忽視斯大林意識形態的擴張野心。

從當時具體的形勢看,在戰爭之前,斯大林就已經佔領的波蘭的一半,將國土縱深向前推進一千多公里,可知斯大林已經做好的戰爭的準備。只是因為大清洗運動和蘇軍尚未完成集團軍化,失去了先機,所以斯大林的“大雷雨計劃”比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晚了一步,大量的國土被淪陷,1200多架飛機被摧毀。這既說明了蘇聯的失策,也說明了蘇聯重兵集結在西線,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

不管是誰先開打,兩國都分別為對方最主要的矛盾,遲早都會有這一戰。


青年史學家


肯定不會。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根本沒有侵略他國的動機和想法,尤其在整個歐洲大陸都被捲入戰爭之中的時候,更是如此。

二戰初期,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新老殖民者為了各自利益大打出手,不斷內耗,削弱有生力量。蘇聯坐山觀虎鬥,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去打德國呢?

為了防止被德國進攻,斯大林還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儘管希特勒是假惺惺的緩兵之計,但斯大林為了爭取時間推遲戰爭爆發,採取這樣的方法與帝國主義周旋。


四海漫遊


我認為不會!

縱然斯大林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和強烈的擴展野心,他也應該對當時蘇聯紅軍的戰役,戰術水平有清醒的認識。面對弱小的芬蘭尚且損兵折將的情況下,主動去挑戰橫掃西歐的強大德軍絕非理智的行為。蘇聯人民在遭受入侵時能夠同仇敵愾展現出強大的戰鬥意志,但是如果自己是侵略者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再者,蘇聯沒有在希特勒擊敗法國之前兩面受敵的情況下乘機進攻德國,為什麼要在希特勒擊敗法國幾乎一統西歐之後再去進攻,這顯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再次如果蘇聯在未和英美達成同盟的前提下展現出強大實力進攻並擊敗德國,那麼在英美看來,他們現在面對了一個更可怕的敵人,他們會做何選擇就很難預料了。

當時的國際形式下,蘇德雙方無論誰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肖含6


答案是一定的,蘇聯當然會進攻德國,因為只有佔領德國,蘇聯才可以把勢力範圍蔓延至西歐地區,最終達到控制全歐洲的野心;而德國作為連接蘇聯和西歐的渠道,蘇聯又怎麼可能會放過德國?

蘇聯在成立之初便遭到了和原沙俄殘餘勢力勾結的以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的封鎖和堵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邊由於不滿其單方面退出協約國並和德國秘密簽訂停戰協定,一邊又害怕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會動搖自己原先的地位,便和蘇俄國內的保皇派勢力(確切的說是保皇派,富農、地主和原資產階級政府殘餘共同勾結起來的勢力)勾結起來發動了推翻蘇維埃政權的戰爭。(就是俄國內戰)而在蘇聯打跑這些侵略者後,認為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日後還會對蘇聯產生所謂的“威脅”,便在1922年、1939和1940年分別挑起對波蘭、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戰爭;(當然蘇波戰爭和蘇芬戰爭到最後失敗了)其目的便是將勢力範圍擴展至中歐地區並向西歐蔓延,而攻打芬蘭的原因則是因為列寧格勒離芬蘭邊境太近,蘇聯擔心日後芬蘭會對其造成威脅,所以才會進攻芬蘭使其不再成為威脅。

而蘇聯為何要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商議共同進攻波蘭的原因也是如此了,蘇聯明面上看是聯合德國稱霸歐洲,實則為利用德國佔領波蘭東部使其國境線與德國接壤,之後再借德國的刀幹掉歐洲其他可能對自己產生威脅的國家(比如法國);最後再利用國境線接壤的優勢一舉吞併德法兩國並強迫其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一勞永逸的解決這些威脅。(英國沒合適理由宣戰,蘇聯完全可以稱德法兩國政府是自願成為加盟共和國的。美國沒合適理由宣戰,而且國內孤立主義佔絕大多數。日本沒精力和實力對蘇宣戰,其兵員都分配在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了,況且自身實力不足以吞併蘇聯。)

由此可見,蘇聯攻打德國就算板上釘釘的事情;但蘇聯為何遲遲不動手,結果讓小鬍子先發制人打過來了呢?這和蘇聯正在進行的軍隊現代化造裝有很大關係。原先蘇軍的現代化改造早在1929年便開始;但是隨著大清洗的開始,現代化改造便被擱置,主持現代化改造的兔斯基也被抓去喂斯大林了。而且大批的優秀將領和指揮官也被清洗掉,蘇軍也被擱置在一邊吃了五年的乾飯,戰鬥素養也大不如前(參考蘇芬戰爭)。斯大林覺得這樣一支部隊是無法在日後的作戰中保持對敵優勢的,所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也是斯大林在拖延時間等待蘇軍的現代化改造完成:並在完成之後再考慮和準備對德作戰計劃。斯大林認為蘇軍徹底的現代化改造會在1942~1943年之內完成,所以才和德國簽了十年的條約,其目的也是為了打德國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令斯大林萬萬沒想到的是小鬍子首先發動進攻,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其他答主回答的什麼“大雷雨計劃”,那絕對不是蘇聯針對德國的戰爭計劃。在不打仗的時候,其軍事參謀部絕對不會邊喝著伏特加邊磕著瓜子聊著閒話;軍事參謀部往往會在這時候研究各種針對不同國家的作戰計劃並寫出大致方案,大雷雨計劃便是軍事參謀部制定的無數計劃中的一份。美國的軍事參謀部以前也研究出了一個“彩虹計劃”(大致內容是針對所有工業國家的戰爭計劃);這在各國軍隊中其實是常態,而大雷雨計劃只是恰巧被公佈了出來而已。

況且這個“大雷雨計劃”沒有斯大林、朱可夫和鐵木辛哥的任何批示。整個計劃也就兩頁紙,完全沒有具體的作戰方案;要是羅科索夫斯基和沙波什尼科夫兩位同志拿這玩意去打德國.........怕不是會被抓去喂斯大林啊。


二戰吐槽君


我的回答是會,而且是板上釘釘的事。畢竟蘇聯是個有野心國家,而斯大林更是個有擴張慾望的獨裁者。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知道希特勒為何先打蘇聯?

當時的德國閃電戰進攻波蘭,在拿回一戰中失去的但澤走廊後,想佔領波蘭全境,斯大林不想讓德國一家獨大,乘波蘭對付德國之機,乘火打劫,也向波蘭進軍,就這樣德國和蘇聯把波蘭瓜分了。

而蘇聯在德國進軍之前,就已經在蘇德邊境調集了60個裝甲師,百萬軍隊,這種級別的兵力佈局說是用來守衛防線的,估計蘇聯自己都不信。蘇聯只是在等待時機攻打德國,斯大林的進一步的目標至少是拿下剩下的那一半德屬波蘭。


斯大林的如意算盤,希特勒心裡很明白。於是他先發制人,打算打蘇聯一個措手不及,果然蘇聯沒反應過來,就被德國打的暈頭轉向,節節敗退。其實蘇聯可能當時壓根沒有作防禦部署,都在擬訂進攻德國計劃,沒想到德國先打來了。

其實蘇聯不僅想打,而且早就制定了明確攻打德國的計劃,這個計劃代號是“大雷雨計劃”,一個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稱霸歐洲的計劃。

但斯大林還是不如希特勒那樣雷厲風行,斯大林想等著德國與英西線開戰後,按照老規矩乘火打劫進攻德國。沒想到的是,德國對西線英國不管不顧,不按套路出牌,開啟了東線戰場,來打自己了,蘇聯的先發制人,比德國慢了一步,蘇聯的這個西線擴張計劃就此泡湯!


希特勒早就看準了蘇聯在東線蠢蠢欲動,他不能放任不管,這才開啟了東線戰場。畢竟防線邊上,也就是家門口,有近百萬的部隊,誰能安心?

蘇聯打德國是勢在必行,計劃也制定了,但計劃趕不上變化,遇到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希特勒,本來的主動進攻,就變成了後來的“被侵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