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前段时间,《柳州日报》报道了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的一对“父子兵”。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报道讲述了父子两人利用豪猪养殖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看了报道,小编也去走访了这对“父子兵”,发现了更多有趣的事。

人物档案父严宗福

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浑水河屯人,从1999年至今连续19年担任走马村委主任一职。

子严晓华

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浑水河屯人,就职于柳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股。2018年3月,主动请缨成为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驻村工作队员。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见到父子俩时,他们正在村委办公楼里工作。严晓华说,小时候爸爸在这里工作,自己经常来玩,从没想过自己会和爸爸一起在这里工作。

是父子,也是同事,身份的变化,也让他们能重新认识彼此。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严晓华说,以前有点不理解爸爸,为什么一个村干部这么忙,没有周末,就连节假日也很难见到人。

现在自己也驻村工作了,才知道,为村民们办事,哪分什么周末假日,村民有需要,就要有回应。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严宗福则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原则,更有着年轻人的冲劲和智慧。

今年5月,父子俩积极行动,在村里成立了豪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不久,严晓华就提出,帮贫困户代养豪猪的服务。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贫困户可以把购置的幼猪养在合作社的猪场里,合作社提供技术、帮忙喂养、销售。而贫困户则通过申请产业补贴来解决购买幼猪、饲料等费用问题。

“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方案,确实是能解决贫困户刚开始养殖时遇到的技术、人力、资金等难题。”严宗福回忆说,第一次听到儿子提出代养豪猪的主意时很是惊讶,年轻人确实脑子活。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不过严宗福没有立马同意,作为一个“老村干”,他考虑问题要更周全。

“这样做贫困户是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合作社就要吃点亏了,我们父子俩倒没什么,合作社的其他人呢?”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于是父子俩就这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更多地研讨,同时走访合作社的其他成员,就这一方案的利弊得失与他们商讨。

严晓华说,这时候就要看我爸的了,他毕竟做了19年的村干部,威信在那呢,他来做思想工作,比我效果好多了。

父子搭档,终于搞定这件事:先小范围试行代养,不断完善方案,切实可行,效果显著,再进行推广。

目前,合作社已帮3户贫困户代养豪猪,豪猪们都长势良好。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其实老少搭配,干活也不累!

一个是热血有激情的“愣头青”,对接着如今的信息时代,懂技术有想法,为扶贫路上注入新的血液和智慧;

一个是稳重周全的“老江湖”,擅长谋定而后动,更能平衡多方关系,让扶贫路走得更稳。

这对“父子兵”带来的化学反应,或许正是目前我们农村工作需要的。

而和父子俩一起奔走在扶贫路上的东泉镇走马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也正是这样的“最佳配比”。

「上级媒体看柳城」《柳州日报》点赞这对“父子兵”!

他们通过多方走访调研,了解村民所需,并积极行动,向上级反映,协调争取资金,新建硬化水泥路五条,解决用水难题,修建文化活动广场,发展特色产业,村屯各方面都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今年3月中旬,柳城县新一轮选派的扶贫工作队陆续到派驻地报到,并从老队员的手中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开启“下一圈”的攻坚冲刺。更多的“最佳配比”也奔走在扶贫第一线。


图文:圈圈 彭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