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棺木的百年孤獨

先講一個莊子的故事。

有一次,莊子要去朋友客裡做客,途經山林,正好遇上伐木工人們在工作。幾乎沒有生產勞動經驗的莊子站在旁邊看了半天,後來發現一棵長得好大的樹似乎不在伐木工人的工作範圍。

一副棺木的百年孤獨

莊子虛心向伐木工人請教,為何不砍那棵大樹。伐木工人直接表示那棵樹沒有用處。莊子一聽,激動地來了寓言大師的靈感,遂跟弟子吹牛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棵樹因為不成材,所以能活到自然死。衍生出來的就是道家無為的思想,一個人如果沒有才能,自然不會被限制在某個領域之中。也可以用來解釋儒家思想的“君子不器”,身為君子不要把一件事情幹成專家領域,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事情都要稍微略懂略懂。

且不說莊子吹的這個牛意味如何?就說,莊子你好歹也問下伐木工人具體今天砍伐的樹木是做何用處?是做棺材還是做馬桶,還是王上的座椅,材質總是不相同的吧?!假定今天莊子所遇的伐木工人是想砍做馬車的木材,而莊子所指的那棵大樹是適合用來製作棺木的呢?

如果明天另一撥伐木工人來將此大樹砍去了做棺材呢?那還怎麼個“終其天年”?如果莊子知道的話,應該會很痛心的吧!

但是,莊子如果知道另外一棵大樹的奇遇旅途,不知會作何感想?

話說臺灣有這麼一座宮廟,供奉的主神是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也就是閩南人俗稱的“上帝公”,如下圖。

一副棺木的百年孤獨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座上帝公廟後來出名的不是因為上帝公,而是廟裡後來供奉的一副棺木,如下圖。

一副棺木的百年孤獨

它被當地人稱為“金棺”,實際上是千年樟木製作,漆上金漆,遂得“金棺”之名。當地人把金棺供在上帝公宮裡當做神明來膜拜,香火鼎盛。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莊子如果目睹此事,他會問當地人什麼問題呢?又會編出什麼樣的寓言來呢?對於我們這些凡人,可能只會納悶當地人做副棺材放進宮廟裡拜到底怎麼想的?

莊子不是一出生就是名滿天下的南華真人,金棺也不是天生被打造出來讓人膜拜的,凡事總有一個過程。

一百多年前,金棺從福建的木匠的手裡完工,那個時候它還只是一副普通的棺材。它被裝上了前往海峽對岸的貨船,打造它的木匠從接到這個活開始就知道這塊貴重的千年樟木最終會伴隨海峽對岸的一位達官貴人長眠於地下。

可令木匠沒有想到的是,這棺木放在臺灣的棺材鋪裡過好幾十年都無人光顧,可能是因為年景不好吧。好不容易被有錢的喪家買走,入殮之前卻又被退貨。棺材鋪老闆聽完喪家的退貨理由,後來漸漸地發現了這副棺材有些怪異,從此也不打算再賣了。這世上,始終無人能夠擁有它。

總之,經過快一百年的折騰,這副千年樟木棺材變成了金棺受人膜拜。這個曲折的故事的轉折點就不詳說了,總歸是神奇而迷信的故事。去除掉神奇的成份,將其擬人化,從中亦可看出勵志的色彩出來。

人活著要有夢想不是?沒有夢想和鹹魚沒有區別,卻比一副棺木還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