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說歷史的女人——第366期:文/冰島啖冰)歷史上以文人治國的宋朝為此付出了亡國的代價,被後人痛惜。但後來又出現了個更純粹的以文人治國的朝廷,即朱元璋孫子搞了個“秀才朝廷”,結果搞了4年,不僅把皇位弄丟了,而且連掌權的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那麼這位皇帝究竟是誰?四大天才是誰?他們是如何死的?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這件悲催的事情就發生在明朝初年。這位皇帝不是旁人,就是朱元璋的嫡孫朱允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明惠帝,又稱建文帝。本來朱允炆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之後應該是他的兒子繼位,還輪不到孫子。可能是他的運氣太好,就跟漢文帝一樣,朱允炆並沒有參與皇位的爭奪,他的皇位也是等來的。本來朱元璋立了他的兒子朱標為太子,但朱元璋比較長壽,在位30年,朱標當了25年太子,還未等到他老爹駕崩,自己先崩了。朱元璋只有另立太子。

這時他本該換另外一個兒子立太子就可以了,反正他兒子多得是,26個呢。可是這位老朱不知為啥腦子犯了混,聽了大臣們的意見,欲立孫子為太子。朱元璋這人一生特立獨行,甚至剛愎自用,就這一次沒有固執己見,卻犯了個天大的錯誤,舍兒子而立孫子。前太子朱標的長子早亡,正好輪到其次子朱允炆了。朱允炆這人性格溫柔,寬厚仁義,而且還非常孝順。他父親朱標生病時,他連續兩年,晝夜不離一步,服侍十分周到。還別說,真有點漢文帝劉恆的味道,年齡也合適,剛17歲,風華正茂。朱元璋一看,好,就他了!於是朱允炆幸運地成了太子。

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5年之後,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22歲,很完美的年齡。有前朝漢文帝的榜樣,朱允炆也想大搞一把,說不定又是一個文景之治!建文帝朱允炆心潮澎湃。他看到祖父朱元璋為政的弊端,也就是執政太嚴,殺戮太多,動不動就殺功臣,弄得大家膽戰心驚的,他決定仿效漢文帝施行仁政。要說這個設想很美妙。當時明朝剛開國,朝中大權主要是武將把持,建文帝要改變這個局面。朱允炆本就性情寬厚,不喜歡武力,所以他大力提拔文官,重用那些飽讀詩書的儒士。

建文帝當時重用的文人最著名的有四位,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翰林侍講方孝孺,還有右侍中郎黃觀。這四人都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先說第一位:齊泰,本名德,字尚禮,別號南塘。明太祖朱元璋佩服其才,賜名泰,厲害了!他是現江蘇南京人,曾舉應天鄉試第一,進士出身。朱元璋時即頗受重用,曾任兵部左侍郎。建文帝一上任,立馬晉升兵部尚書。

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第二位:黃子澄(1350年-1402年),江西分宜縣人,名湜,字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考取了會試第一,歷任編修、太常寺卿等職,伴讀東宮,建文帝即位後,又兼任翰林學士之職,厲害!第三位: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福建寧海人,字希直,號遜志。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後拜大儒宋濂為師,成為明朝初年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後,即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厲害!

第四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黃觀。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今安徽池州人。前兩位,齊泰是鄉試第一,黃子澄是會試第一,而黃觀是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第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六首狀元,科舉史上僅有的兩名六首狀元之一(另一個是清朝的錢啟),他是朱元璋欽點的狀元,科舉史上最牛的學霸,厲害!黃觀在明太祖時即任翰林院修編,禮部右侍郎等職,建文帝元年(1399),朱允炆改舊制,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

以上四位都是當時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才高八斗的大才子大學士。所以建文帝認為有了這四大金剛,用好了四大金剛,必能創造一個盛世。然而,建文帝組建的這個以文人、學士為主體的、後來被人稱為的“秀才朝廷”,有什麼結局呢?事實證明,朱允炆的腦子太簡單了!他這個“秀才朝廷”只存活了四年,便壽終正寢,而這四大才子也慘遭橫禍,無一倖免,均被滅門!究竟怎麼回事?

要說朱允炆的仁政在開始還是比較有成效的,他修訂《大明律》,廢除了其中的嚴苛酷刑,又減輕了賦稅,大力發展經濟,社會矛盾緩和,眼看開明盛世來臨,可是,一個潛藏很久的危機卻爆發了。建文帝有位叔叔,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對侄子的帝位已經覬覦良久,早想謀而奪之了。於是趁建文帝皇位未穩之際,發兵謀反,歷史上出現了一場爭奪皇位的叔侄大戰,史稱

“靖難之役”

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朱允炆的叔叔朱棣為朱元璋四子,從小就有強悍的個性,並且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是在明王朝頭等將領們的輔導之下成長的,特別是受到了開國元勳徐達的調教,很早就已經表現出優秀的軍事領導才能,在朱元璋諸子中顯得出類拔萃,只是由於不是長子,才沒有被立為太子。但是朱元璋一直很器重他,把他封為燕王。封地在北平(北京)。他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取得了豐富的領軍經驗,在軍隊中有很大影響力。他坐鎮北方邊境,保證國內的安全和抵禦蒙古人的入侵立下不少功勳,贏得了父親的好評。但他也因此越來越變得心志不凡、目中無人,喜歡鬧獨立。所以當1392年洪武帝冊封朱允炆為太子時,燕王朱棣很是不服。

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幾個月中,他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削弱諸侯的權力,來加強中央集權,他接受黃子澄的“削藩”建議,開始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採取行動。他先對勢力較弱的周王、代王等下手,孤立勢力強大的燕王朱棣。於是一年之內五藩王被廢,燕王便成了最後一個目標。朝廷承認他是最棘手的敵人,因此在行動上很小心謹慎;可是,這樣一來反而給了燕王集結部隊和作準備的時間。其實朱棣一直都沒有閒著,趁著建文帝收拾其他藩王的時候,暗暗積蓄力量,準備伺機出兵。

1399年7月,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他宣佈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黃觀等為禍患朝廷的奸臣,正式出兵造反。為了給他的叛亂設詞辯解,燕王朱棣還精心策劃了幾篇文告,朱棣說,他正在進行的是終止內亂的正義行動,而且無論衡之以儒家的孝道,還是衡之以規定諸藩王義務的《祖訓錄》中的條款,他的行為都是對的。

1399年8月,朱棣朱允炆叔侄正式開打,這場血腥戰爭一連持續了三年。朱棣這人不僅長於謀略,而且勇武過人,胸懷大志,還有就是心狠手辣,所以,生性文弱、不善於武鬥、充滿理想主義的朱允炆命中註定成了這場戰爭中的失敗者。

在戰爭初期,燕王朱棣並不佔兵力上的優勢,他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但是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又擁有全國的經濟後盾,實力明顯佔上風。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非朱允炆可比。

建文帝先是任耿炳文為大將軍,率30萬大軍迎戰,但很快便被久經沙場的朱棣挫敗;建文帝又聽從黃子澄的建議,任命曹國功李景隆為大將軍,統兵50萬討伐叛軍。但李景隆就是一紈絝子弟,被朱棣引誘到北京,打了個伏擊,李景隆全軍覆沒。但黃子澄和李景隆瞞過了朱允炆,謊稱大勝對方。於是,建文帝再接再厲又讓李景隆率60萬大軍繼續打,與朱棣展開決戰,結果李景隆再次慘敗。朱棣乘勝追擊,一舉攻下揚州、高郵、通州等軍事要地,直逼南京。

建文帝慌了,他曾從朝鮮輸入許多戰馬,想以此增強它的戰鬥力,因為朝鮮國王李芳遠公開表示支持朱允炆。但是這些辦法未能影響戰爭的結局。1402年六月,燕軍渡江,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看大勢已去,便派大臣前去向朱棣求和,燕王直接拒絕。之後,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便開金川門迎降,京師城破。南京可真是個短命朝廷,至此,

建文帝躊躇滿志打造的“秀才朝廷”在世上存活了四年之後,退出歷史舞臺。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但朱棣不相信這是真的,他懷疑朱允炆逃跑了。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後世也多有猜測,一般不認為他已經去世,他的失蹤成為一大歷史懸案。後來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建文帝。

朱棣登位後,對朱允炆的追隨者進行了殘酷的報復,剝皮的剝皮,下油鍋的下油鍋,把他們的女眷罰到教坊司當官妓,即輪流送到軍營中去,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二十餘男子的凌辱,情況還要經常報告朱棣,有被摧殘至死的,朱棣就下聖諭將屍體餵狗吃了。建文帝的四大重臣一個都未倖免,全部遇難,並被滅門。

朱元璋孫子搞個“秀才朝廷”結果皇位弄丟了 四大才子也全遭滅門

當朱棣兵臨城下之前,建文帝就派黃子澄和齊泰到外地,密令二人募兵以援救京師。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黃子澄和齊泰回京,他們還未到,南京已失守。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朱棣親自審問,黃子澄抗詞不屈,被肢解而死。其家被滅九族。 朱棣抓捕齊泰時,齊泰將白馬塗成黑色出逃,走出很遠之後,白馬出汗導致墨色盡,被燕軍士兵識破,於是齊泰被擒,但他寧死不屈,全家被斬,僅有一名6歲的兒子,被免死發配。

方孝孺因為是為大文學家和思想家,名聲很大,朱棣想利用他,於是招他進京,想要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慷慨赴死。他的兄弟也與他一同赴刑場而死。妻子鄭氏及兩個兒子中憲、中愈事先自縊身亡,兩個女兒跳進秦淮河溺死。全家被滅門,無一後代存活。方孝孺的著作從此也被列為禁書,永樂年間凡藏書者皆為死罪。

還有那位超級學霸,史上第一位六首狀元黃觀,他當時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當船行至安慶下游羅剎磯時,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勢己去,

乃投江自盡。黃觀死後,朱棣餘怒未消,扎一稻草人,穿上黃觀衣服,用刀斬殺。黃氏九族受誅,親朋受監禁,株連者達百餘人。至此建文帝重用的才子學士全部被殺。烏呼哀哉!

本來建文帝有望成為一位清明的仁君的,但是由於書生意氣,重文輕武,又毫無治國經驗,又碰上了一位霸道有能力的叔叔,終於導致了其秀才朝廷的夭折,實在可悲可嘆!(說歷史的女人——第366期:文/冰島啖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