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看江蘇,那江蘇爲什麼考清華北大沒有河南多呢?

侍德全


為什麼說全國教育看江蘇呢?就高校的數量而言,江蘇省的高校數量高達167所,在各省份的高校數量排行中位居首位,那麼這麼多的高校中怎麼樣呢?我們來簡單的看看:11所211大學,2所985;


江蘇省的高校數量和質量是不錯的,這一定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江蘇省的考生考試清華北大的比河南少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01 江蘇省自身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江蘇省的高考難度很高,這在全國範圍來看的話,江蘇省的考生確實承受了不平凡的苦,這點筆者很是同情江蘇省的考生。難度高考好大學的的難度也跟著高了起來,這點確實是現實原因。再者江蘇省的高校數量不少,可以說是一個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大省。

02 河南等身份的情況不一樣

就以河南省為例,河南省的高校數量也不少,但是能拿的出手的並不多,毫不避諱的說只有鄭州大學,因為河南全省只有一所鄭州大學,同時也是211,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按照雙一流的說法來看,河南省就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兩校入選了。而河南省是“教育大省”,考生數量多,好大學少,這就造成了河南的考生要很努力才能考生名校、重點大學,而河南的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並不能滿足,這也使得河南的考生讀外地的相對多一些,而考生清華北大的更不在少數。

總的來說,筆者還是很看好江蘇的,高校數量多,名校也不少。

筆者:小林 原創不易,還請多多支持!


南方魚塘


話不能這麼說,高考錄取不能只看錄取的人數,主要是看考生錄取的比例。三個人中錄取一個人,跟十個中錄取兩個人肯定是不一樣的,即便是江蘇省教育水平高一些,但並不是說清華北大錄取的人數一定要比河南的多。

按照2017年清華北大在河南省一共招生397人,河南省總共考生有86.58萬人,錄取率為0.046%。

而江蘇省2017年清華北大錄取人數是307人,而報考人數總計才33.01萬人,錄取率就有0.093%。

單單看比例來說江蘇省1000個人左右就能出一個清華北大;而河南省要2100多人才能有機會出一個清華北大。從錄取的比例來看江蘇省遠超於河南省,不過江蘇省高考在國內難度係數非常的高,想考個清華北大真的不容易。


考研字D


2018年,隨著清華、北大兩所高校在河南招生結束,共有405人被兩所學校錄取,而2017年河南北大清華共錄取397人,而再看江蘇的數據,江蘇2017年共有151人考上了清華北大, 2018年的清北自主招生等類型入選考生共293人,總體上來看,河南還是處於“上風”,而眾所周知,江蘇省共有167所高校,而河南高校134所。這也讓很多人唏噓不已。

實則,之所以出現江蘇考清華北大沒有河南多的原因還要從兩省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江蘇省211、985高校共有11所,而河南則只有一所鄭州大學,所以總體來講,在整體的教育教學氛圍和實力上,河南還有所欠缺,可以說江蘇的潛力更加巨大。

而河南之所以考上清華北大的比較多,很大程度上是贏在了“人口”上,但是,河南考生“大省”競爭力巨大的情況也使得不少考生有苦難言,也造成了河南的考生拼盡全力才能考生名校、重點大學,所以很多人選擇考外地的高校,正所謂,沒有雨傘的孩子只有努力奔跑,河南考生在諸多方面都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卻逆勢而上,可以說,在千軍萬馬之下,河南考上要想生上清華北大可謂是真正萬里挑一,很大程度也凸顯了河南考生的實力。



東方今報


應分階段看,一是出國留學多,二是江蘇上海名校也很多,三是江蘇要求的分數高,題目相對的難,全國有蘇教版複習資料,而沒有河南版的吧。四河南人口大省學生多,政策上有所傾斜(2000年後名額要多一些)。五在擴招一前蘇中蘇南鄉鎮中學都好多考上北大清華的農村學生,河南鄉鎮就少有多為城市。從宋朝以來至今江蘇教育總在前矛。封建皇朝以蘇州為例進士狀元4000多人這還包括江蘇全省。民國就是科學家經濟學家教授,數幹人,有名大家例三錢中二錢均出江蘇錢三強,錢偉長,還有錢鍾書,錢穆,王淦昌,錢半農等等,女科家何澤慧,與在美國做物理研究的女科學家袁家留的夫人等等非常多,當時中國前五名的大學教授江蘇人佔比很重,連二彈一星功勳科學家江蘇最多三人。河南沒有,當時北大清華河南藉教授就一人馮有蘭還是文科,從以上就能看河南和江蘇在教育上沒可比性,就是現在河南也只能是追趕者。


海邊人163284387


都是地方保護惹的禍。名校大都在所在省市招生名額多,在外省市自治區招生名額少,河南沒有985,殘缺211,分配的有限名額還是照顧的。


淡淡的天空_


謝謝提問。

沒錯!江蘇教育是全國最差的,學校也最差!整體社會風氣、綜合素質都很差,所謂的吳文化也是偽命題。當代父母都是金錢的奴隸,學子不學無術,崇洋媚外,儘想到國外接受教育,盯著所謂的世界名校!真的不如河南!從歷史上看江蘇,都出的是風流才子,哪有什麼文人,所以延續到今,江蘇學子、教育是全國最差!


眞如長眉


下江人文和與之的能力---吹牛

浙江:夢溪筆談、心學-老王

江西:天工開物、永樂大典-老謝

安徽:老子

山東:孔孟

湖北:活字、本草綱目-老李

江蘇:徐霞客遊記

這些是古代歷史留下的與思想及學術沾上邊的成就,答案就在裡面。

上面說的是學術,再看看下江文化,這需要結合歷史來看:

當年貼牌省祖籍的范文程、吳三桂帶領清兵時對下江人客氣過麼?沒有!照樣屠老鄉!同樣的,聯想憑什麼要對中國人客氣,這不符合下江人的精緻利己主義文化傳承。

居然會風起雲湧的要為秦檜平反!

秦檜、范文程、吳三桂、柳傳志;為什麼在某些地方層出不窮?

文化:粉脂、花魁文化加“莫須有”文化;

自古以來就是靠賣逼而存在的一個地方,門口掛上幾個燈籠就覺得身價高了!下江的“販”文化能販出什麼?古代販鹽、販逼,還販出個賣國的秦檜,屠盡家鄉父老的范文程、吳三桂,還有對國人敲骨吸髓而諂媚外邦的柳傳志,或是對下水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的杜十娘!販出極致,販掉道義、良心和廉恥!可以說下江就是中國版圖上最骯髒的一塊地。

“販”文化對人的影響是什麼?是精緻的利己主義,極端的利己主義又會產生不顧道義,毫無人格、廉恥之產物,如:范文程、吳三桂等,為己利帶領異邦不惜使家鄉父老生靈塗炭,恨不得屠盡老鄉,後世更有柳傳志的聯想對中國人敲骨吸髓好去諂媚異邦,這都是什麼文化的產物?“販”出粉脂、釵裙、花魁,極致就出“莫須有”、出秦檜,出地域“文化”。

改變習慣容易、改變文化難!因為文化它直接影響了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柳傳志、籍:貼牌省人,依粉脂生理價值和“莫須有”文化創聯想,就其作為來看,聯想在各方面都成為史上最現實的文化載體。文化的本質是一種共性!歸根到底一句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沒規律可循、沒規矩可守,間歇發作米變油、一切盡在“莫須有”! 秦淮粉脂地、金陵流亡城。

這樣文化所能成就什麼樣的學術難道不一目瞭然麼?因此成就的空白在某地就必須用吹的牛逼來填,千方百計收集些似是而非的數據,並以此作為成就大勢張揚來爭奪話語權,學術上厲不厲害能不能拿出點成就來作為依據?


wfeng9884075916


笑死了,清華北大算個毛線?南京光一個南外,每年都不用參加高考的,每年保送進常春藤大學全國第一,這些人要去參加高考,清華北大還不是隨便挑?河南這個窮地方我就不鄙視了,你先找個南外這樣的學校再來比。


華東噴屆首席


無論是古代採用全國統一試卷,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全國統一試卷考試,都反饋出一個事實:江蘇教育在國內當之無愧的第一位置,所以你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我無比贊同。


江蘇為什麼考清華北大沒有河南多呢?

首先你要清楚的是,兩個省份的高考試卷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通過考試成績來公平的看出哪個省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更多。其次,清華北大在各個省份的招生名額基本上也不會因為考試分數變動,而是各省之間有穩定的名額控制(當然分數也要達到)。最後,河南考生數量遠遠超過江蘇省考生數量,但是清華北大錄取比例卻低於江蘇。

2016年清華北大在各省招生人數及錄取率彙總


2017年清華北大在各省招生人數及錄取率彙總

從數據上看,雖然江蘇錄取人數比河南省少90人,但是這主要基於河南考生人數佔據非常大的優勢,就如同我之前講的,兩個省份無法通過統一試卷考試成績比較,就不能真正的得出結果。另外,如果提問者想去比較,可以去和北京市錄取人數比較。


學習源動力


對於這個問題請看2017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河南省和江蘇省的招生名額來說明情況。

河南省:

北京大學:199名。

清華大學:198名。

考生:86,58萬人。

入取率:0.046%。

江蘇省:

北京大學:152人。

清華大學:155人。

考生:33.1萬人。

入取率:0.093%。

這裡包括本一批.國家傳項計劃.小語種.定向生.自主招生.保送生等多項內容。

針對河南省和廣東省為高考大省等特殊情,因此在它們二省之間招生相對較多。

針對江蘇省和浙江省二省生源較少但生源質量較高,同樣招生數量也較多。

還有一個情況大家也應該瞭解一下,清華大學的前身叫清政府留美預備學校,成立於1911年。教育基金來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而這個庚子賠款的銀兩是當時是滿清各省出的銀兩。根據各省交的銀兩基數,然後按比例再招生名額的多少。

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改革,但宗旨仍然沒有太大變化。當時北京交的銀兩最多,所以招生也就最多,發展到今天,北京每百人當中就會有一名考生考進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也是沿習了這個做法。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不能從數量上簡單看哪個省招的多和少。這裡也多少歷史上造成的因素。

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