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通过和一些妈妈进行讨论,感觉到了时代的差异(代沟),我们对养育孩子所持有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例如,过去认为妈妈在家里照顾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很多妈妈们,都想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人,自己去工作,她们大多数情况关心的就是孩子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生活。

有一位妈妈生完第一个孩子,因为去职场上班就把孩子托付给婆婆家,现在马上要生第二个孩子,所以对她来说怎样解决育儿问题成为一种苦恼。现在把3岁的第一个孩子送去了幼儿园,把第二个孩子送到婆婆家,对此她也不知道该怎样办,问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职场女性对这样的事多少都会有些共鸣。每个孩子到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生活,时间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已经作好了与妈妈分开的谁备。有的孩子在3岁之前就能独立生活,所以把他送到幼儿园也能很好地适应;相反,有些孩子到了五六岁,也不能和妈妈分开,即使送到幼儿园,也是整天在园长怀中哭。

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因此,对于孩子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生活,妈妈应该耐心地等待,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很多妈妈并没有这么做。孩子还没有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父母就开始着急并强迫孩子做一些独立生活的练习,这可以说是培养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当问妈妈“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们却说“因为爱孩子”或者“为了孩子的幸福”。如果是真正爱孩子的话,这样的方法去培养孩子能使孩子感到幸福吗?一位妈妈经营一所很小的补习班,她说自己每天在孩子要放学时正好去补习班上班,所以经常不在家里。她自己还满意地觉的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在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补习班运营状况不好,妈妈就在家里待着,可孩子并没表现出有多开心。当听这位妈妈说了孩子不开心的理由,我的心扑通一下凉了。“在我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没在我身边。学校运动会的时候,我的朋友们和家人亲密地围坐在一起,而我虽然带着妈妈给做的饭菜,但却是自己坐在大树下面吃。那时候就对妈妈怀有怨言那时的记忆我很长时间都不能忘记。现在我不需要妈妈了,所以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直到那时候,这位妈妈才明白了孩子内心中妈妈的空缺,她感到后悔万分。

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这个事例中,孩子虽然没有出现问题行为,但因为妈妈没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想法,以后也会感到很后悔。像这样,在孩子成长期,妈妈的空缺给孩子带来的痛苦记忆会对孩子以后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孩子情感上容易出现问题。那么,在孩子迫切需要妈妈的时期,把孩子交给奶奶或保姆养育,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为了孩子幸福的未来,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对此,应该给予更加慎重的考虑。

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在幼儿教育中,从出生到满3岁这一时期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时期。因为0一3岁这一时期会决定孩子的习惯、性格和社会性等,如果父母能使孩子幸福地度过这个时期,孩子就会成为情感稳定、有自信的人,如果不能,孩子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问题行为,最终被送到咨询室或小儿精神科。实际上,经过一番讨论发现:孩子1岁之前,就送到奶奶那儿或幼儿园里,只在周末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样的孩子身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妈妈把孩子乱扔东西、大声嚷、不合心意就咬别人打别人等这些行为看做过分的攻击性行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就是因为妈妈过早地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养育孩子和妈妈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产生的愤怒感和挫折感的表现。美国哈佛大学以18名幼儿为对象进行了25年的分阶段研究(分阶段研究就是随着时间变化同时包含反复观察所进行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10个月决定人格的形成。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后一年内就能形成自己的人格并且影响一生。

研究人类发展的埃里森说,孩子在0—3岁期间,如果能和妈妈更多地进行交流,就会和妈妈之间建立信任感,长大后就会与其他人之间形成信任关系。也就是说,因为在这一时期,孩子都是通过哭来表达所有的想法,所以妈妈作为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哭的理由,从而更好地养育孩子。如果孩子饿了哭的话,就给他吃奶,尿布湿了哭的话,就给他换尿布。通过这样的过程,慢慢地孩子就和养育者之间产生了信任感。并且如果这种信任感增加的话,孩子即使是饿了或尿布湿了,也会慢慢地等待而不会哭。

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如果孩子哭,妈妈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孩子就会产生安全感,并且对父母和周围的人以及整个世界产生信任。相反,尿布湿了不给换,肚子饿了不给吃奶的话,孩子就会感到不开心不安全,以至于不能相信任何人。和妈妈充分交流、积极肯定的孩子,以后会成为独立性非常强的人。相反,如果孩子不能与妈妈进行适当的交流,会成为消极否定的孩子,并且会因不信任而产生发火、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

所以,孩子出生后至少1年里,应该与妈妈密切地交流,形成正确的依恋关系。实际上,孩子出生后1年里,妈妈精心养育孩子的话,面对孩子“边打边说”“大声叫”“乱扔东西”等行为,妈妈会感到非常有趣。相反,因为很忙不能与孩子进行交流的妈妈,1年后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就会感到非常苦恼。

妈妈才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养育者

许多妈妈大都是说“我的孩子之前不这样,最近却经常做这些异常的行为”这样的话。其实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在1年前形成的,随着逐渐积累,孩子也变得消极否定,以至于最后做出这些攻击性的行为。妈妈看到3岁以后的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就会努力地了解情况,并且放弃工作,最后把孩子带到小儿精神科或咨询室。妈妈想用药物治疗或游戏治疗等来矫正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是很难的。已经形成的性格或习惯在孩子的内心中扎了根,要想矫正这些问题行为得需要好几倍的时间和努力。因此,等到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后才对育儿感到苦恼的人,最终就会用错误的方法培养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