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裁員50%自救,還有機會「立」起來嗎?

金立裁員50%自救,還有機會“立”起來嗎?

“金品質,立天下”,金立這句廣告詞,相信很多人還記憶猶新。不過,正遭遇資金鍊問題、裁員風波等重重危機的金立,要想在如今強手如林的智能手機市場再次“立天下”,又談何容易?!

4月10日,有媒體報道稱,繼金立工業園裁員50%後,金立總部也將裁員50%。當日,金立深圳總部、北研所等均開始約談員工,將對離職員工按“N+1”進行補償。對於裁員,金立的目的清晰不過——降低人工成本,進一步降低運營費用,有點不得不斷臂求生的味道。

自去年年底陷入供應商欠款和資金鍊緊張危機後,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提出了“三步走”的解決方案,即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如今來看,金立今年來進行的一系列賣資產、裁員保生產的做法,基本上還是按照劉立榮的方案在推進。至於具體的進展,現在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媒體的隻言片語分析,形勢對金立來說確實非常的嚴峻。

金立裁員50%自救,還有機會“立”起來嗎?

對於合作伙伴,有傳言稱金立的接盤方可能是海信,但金立隨之否認了,海信也未置可否。至於繼續生產和銷售需要的資金,有傳言稱金立已經融到了億元級的資金,但至今沒有多外公開宣佈。而從現在大量的裁員,以及停發過節費、旅遊經費、部門活動經費等福利來看,顯然金立的資金鍊依然非常的緊繃。

在合作伙伴和戰略投資者引入未有重大的進展的情況下,金立當前面對的更緊迫的是生存下來的問題。至於“立天下”的宏偉目標,在當前智能手機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金立原來打造的所謂“護城河”,很難在未來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從金立資金鍊問題爆發的主因來看,之前劉立榮股權被法院凍結之事,雖然可能算是壓垮金立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企業累積的病灶則是鉅額的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這是戰略級別的重大失誤。數據顯示,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這兩項費用對金立的資金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其實,金立在營銷上的很多花費都是不太值當的。就拿代言人來說,馮小剛、余文樂、吳剛、薛之謙、劉濤這些當紅IP、流量都出現在了金立的宣傳文案、廣告中,雖然他們有助於提升金立的品牌知名度,但是,這卻耗費了金立鉅額的資金。倘若將其中一半拿來進行研發和招攬人才的話,運氣好的指不定會整出一個爆款產品來,這遠比代言人帶來的效果更具可持續性和競爭力。

金立裁員50%自救,還有機會“立”起來嗎?

其二,金立在手機市場,並沒有如華為、蘋果打造出研發等至關重要的核心“護城河”,在品牌定位上也基本上比較模糊。這使得它在市場競爭中,更多地倚重大屏、代言人等,更多地去“劍走偏鋒”,雖然一時可能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但從較長的時間週期來看,則沒有多大的機會成為行業常青樹。

如今,在遭遇資金鍊困難等多重危機之後,金立要想避免倒閉的悲劇,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於“立天下”,還是要等先度過危機之後再說吧。有媒體報道,金立在解決資金問題的同時,也在加強對手機的研發,以滿足代理商的市場需求,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會發布2018年的新款手機。牛牛觀察在此衷心地祝願:金立能夠走

出重重危機,再塑品牌的輝煌。

不過,來自媒體的不利消息,也預示金立自我救贖之路的艱辛。線下渠道一直是金立的優勢所在,不過隨著企業危機的爆發,有媒體報道,不少渠道商代表春節後已經到訪海信、中興、聯想等品牌。如果這條防線瓦解之後,金立要想完成救贖,則真的沒多少機會了。

金立裁員50%自救,還有機會“立”起來嗎?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鳳凰、大魚等媒體平臺

WeMedia成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