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黃金坑」是危,還是機?

李志林:“黃金坑”是危,還是機?

09.07李志林—忠言周評:“黃金坑”是危,還是機?

本週一、四、五,大盤有3天在2700點下挖坑。雖然週五收陽,但是上證50、滬深300、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六大指數仍然收出了1.49%、1.71%、0.84、1.68%、1.43%、0.69%的周陰線,上證指數再次失守五週均線(2724點)。連同7月6日、8月6日、8月16日、17日、20日、21日,共有9天刺破2700點,並有3天收盤在2700點之下。

如何看待大盤一而再、再而三的往下“挖坑”行為呢?

1、四大不實信息導致本週3次“挖坑”。

本週有4個不實信息,對A股的殺傷力極大。

一是所謂的“據財聯社報道,央行展開3000億正回購”,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恐懼;

二是所謂的“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燈塔參議院以32:19的表決,通過了對中國2000億出口商品加徵關稅,即日起實行。”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一條假消息。一方面,表決的比例與參議院總人數相差極大;另一方面,“即日起實行”,也不符合以往“從某月某日幾點起實行”的慣例。這分明是在燈塔作出正式徵稅之前,利用假消息,增加一次(週四)A股市場的恐慌大幅殺跌;

三是國家公佈所得稅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之後,明明還享有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附加扣除,實際起徵點明顯高於5000元,減輕了居民的稅賦。但是,自媒體上千篇一律的輿論卻是:稅賦不是減輕了,而是增加了,還減少了企業利潤的1.2萬億;

四是所謂的“燈塔科技企業聯名要求對中國5G公司加徵新關稅”,引發了週五科技類公司大跳水。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前期增倉A股2200多億元的北上資金,對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反手做空,進行狂轟亂炸,本週資金淨流出。既配合了新加坡A50股指期貨上做空,又與MSCI第二批資金建倉的時間點相吻合。

雖然其打壓權重股、做空期指掩護建倉,屬於市場行為,但是,大肆傳播來自境外的不實信息,引發A股市場投資者恐慌殺跌的行為,值得監管層的高度警覺,有必要在盤中及時予以澄清,以正視聽。

2、從底部與頂部的四種形態看“黃金坑”的意義。

20年前,我將A股的底部與頂部概括為“四幅山水畫,如圖:

李志林:“黃金坑”是危,還是機?

圖①和圖②,分別是頂部區域和底部區域。圖③,是大頂部的誘多並埋葬投資者的“墳墩頭”,如2007年的6124點、2015年的5178點。而圖④,則是大底部誘空並誘使投資者割肉殺跌的“黃金坑”,如2005年的998點、2008年的1664點、2013年的1849點。

回頭看,在圖②時,明明股市危如累卵,風險極大。但是,人們卻狂熱地看多做多,高喊“黃金十年”,認為可以漲到1萬點。結果是,樂極生悲,絕大多數人於頂部套牢,暴跌不止,損失慘重。

而在圖④時,明明股市風險日益減小、機會日益增大,但人們卻對各種利空恐懼萬狀,生怕手中的股票跌得一錢不值,便擔心要跌到2500點、2200點,加入恐慌殺跌隊伍。結果是,否極泰來,在底部的“黃金坑”中交出了割肉籌碼,踏空,以致讓賬面損失變成了實際損失。

這“四幅山水畫”,從大局觀上昭示人們,在目前2700點一線以及在2700點以下,都屬於“黃金坑”,是該越跌越買的價值投資區和減虧、扭虧、獲利的大機會區。

3、“黃金坑”中的“危”。

為什麼在“黃金坑”到來的時候,多數中小投資者非但不敢買入,反而繼續割肉呢?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利空,嚇阻了人們的行動。

一是擔心,燈塔若對中國2000億商品徵加關稅尚未作出正式決定,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的殺傷力。於是,人們都在等最後一個“靴子”落地。

不可否認,燈塔擬對2000億中國商品徵加關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能不看到,這個利空已在市場已消化了幾個月,在股市的大跌中得到了較充分的反映,不能小看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政府採取相應對策的能力。

從燈塔對中國500億商品徵加關稅後的情況看,燈塔貿易逆差連續2個月擴大,7月份又較上個月增加9.5%,達到501億美元。尤其諷刺的是,燈塔對中國的貿易逆差7月份反而大漲了10%,達到創紀錄的368億美元,這兩個數字,是對燈塔毛衣政策的當頭一棒。在不久前召開的對中國2000億商品加徵關稅的聽證會上,遭到了90%企業的強烈反對。即便燈塔政府很可能一意孤行,強徵關稅,但這2000億美元商品中,大部分是燈塔民生所需的消費品,並與燈塔參議院7月份低調通過的取消和降低1600多種輸美商品(一半以上來自中國)的關稅的法案相牴觸的。

燈塔經濟結構、低儲蓄率、強勢美元、全球產業鏈,是導致燈塔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燈塔企業和公眾已經離不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絕不是像白宮預期的那樣,與中國打貿易可以輕鬆地將中國打痛,燈塔吹著口哨就能贏得勝利。特朗普指望將中國每年從燈塔賺的5000多億商品外匯的局面扳回來,聽上去頗有英雄主義氣概,但實際上是一個幻想的故事。中國應對毛衣的立場十分堅定,燈塔絕不可能把另一個“廣場協議”強加到中國的頭上。只要中國堅持打持久戰,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最後騎虎難下的必定是燈塔。相信,到今年年底,中國拿出的貿易數據和經濟數據後,國人的恐慌情緒會得以平復。

因此,可以預料,當這最後一個“靴子”落地之日,就是A股絕地反擊、展開“秋搶”行情之時!

二是“黃金坑的震盪反覆很折磨人。

經過多年的擴容大躍進、大小非減持、去槓桿,以及指數的大幅下挫,絕大多數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大戶、散戶都被深深套牢。原先超1萬億的場內融資盤,已降到8500億,還在逢反彈陸續減倉。因而,市場自身資金極度匱乏。

MSCI的第二批資金充其量也只有1000億左右,他們一改5月底6月初3100點附近拉高快速建倉的做法,本次改由利用權重股頻繁製造震盪,逢低建倉。同時,今年以來進場的2200多億的北上資金,多數也處於套牢狀態,也在震盪中做高拋低吸,因而增加了底部反覆的頻率。

近期能夠進場的資金,除了國家隊以外,只有3700億養老基金。這是一筆只能贏不能輸的養命錢,必然在尋找2700點以下的安全建倉機會。在他們沒有完成建倉之前,國家隊只會護盤、打防守反擊、做高拋低吸,壓制指數上漲,而不可能有前2年救市時那種一路往上攻擊的氣勢。目前在場內的3.3萬億國家隊資金,分散在1140只股票中,也有高拋低吸、生產自救的需求。這也造成了近期指數的大起大落、反覆無常,加劇了投資者的信心低迷,士氣低落,使在”黃金坑“裡築底磨底的時間拉長。

4、“黃金坑”中的“機”。

第一,歷史最低的估值。

目前上證50估值只有9.6倍市盈率,上證180只有10倍市盈率,滬深300只有11倍市盈率,上證綜指只有12.4倍市盈率,均低於998點、1664點、1849點時的估值。

同時,相對於燈塔道指20倍市盈率、標普500指數23倍市盈率、納斯達克55倍市盈率,A股的估值也只有它們的一半。正因為此,MSCI指數、富時指數、滬倫通都迫不及待地進入A股市場,強佔全球股市的這塊估值窪地。

A股的這種低估值不可能持久。

第二,2018年中報也交出了比較亮麗的答卷。

二季度,主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單季增速為16.3%,相比一季度上升3.2%;中小板上市公司二季度淨利潤單季增速為11.4%,相比一季度下降8.7%;創業板上市公司二季度淨利潤單季增速由正轉負,從今年的一季度的28.8%,大幅下降至-1.2%。

2018年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單季同比增長15.3%,累計同比增長14.6%。如果剔除業績增長僅7%的金融和兩桶油後,淨利潤單季同比20.0%,累計同比增速為21.1%;剔除今7%增長的銀行股後,單季增速為21.9%,累計同比增速為21.8%。可見,是一份非常漂亮的二季報,而不是很多人說的今年中報很差,反映了經濟不行!只是滬市的業績成長性明顯優於深市,創業板的業績成長性罕見地差!

第三,在A股開放步伐持續加快的背景下,海外資金正持續流入A股市場。

自今年6月1日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以來,滬深股指儘管整體震盪走弱,但陸股通北上資金一直呈現淨流入態勢。統計顯示,截至9月4日,6月初以來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達940.42億元。從年初至9月5日收盤,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已達2226.25億元,已超過2017年全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受9月3日起MSCI納入比例由2.5%提升到5%的影響,北上資金在剛剛過去的8月,整體則呈現出加速淨流入態勢。8月淨流入資金總量354.52億元,較7月份環比增長24.5%。

另一個好消息是,在成功“入摩”之後,A股可能迎來“入富”。A股在富時全球及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預計將高於MSCI,越有5000億美元、3.4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國家隊的入市規模。

上週五(8月31日),證監會開始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試行)》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滬倫通”也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以ETF為代表的長線被動投資資金,近幾個月同樣也在逢低進場。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數據顯示,自6月以來,股票型ETF的場內淨申購份額持續增長。其中,6月、7月、8月三個月的淨申購份額,分別達到50.05億份、63.70億份和80.56億份。

近期開始陸續發行的養老目標基金,也將漸進式地為市場帶來長線資金。參照海外成熟市場經驗,中國的養老目標基金未來的市場需求將會在萬億規模以上。從中長期來看,養老目標基金啟動之後,將對A股市場帶來穩定持續的長線資金供給。

據央行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末,包括QFII、RQFII在內的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A股規模為1.28萬億元,佔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比例為5.95%。其中,通過陸股通持股6606.07億元,約佔外資持股總規模的51.8%,較2017年同期的39.9%大幅提升。國家隊入市資金3.3萬億,佔比6%。這些增量資金將有力地封殺大盤下行空間,防範7.2萬億股權質押危機的爆發。

第四,政策傾斜的市場熱點正在醞釀之中。

擁有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的信息產業的高科技板塊,將會得到持續發展,獲得市場的青睞。如芯片、軟件、集成電路、半導體、人工智能、5G等。

國務院國資委推出的“國改雙百行動”,加上第三批國改試點名單的推出,將由點到面地推動400家國資企業的改革。通過混改、注入優質資產、股權轉讓、股權激勵、員工持股、回購等,促使國資上市公司的轉型升級,提升業績,從而提高整個上市公司的質量。

證監會表明了對併購重組的大力支持態度,是對2016年“史上最嚴的重組新規”的一次鬆綁,將有利於績差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脫胎換骨,從而使大批被邊緣化的低價股獲得生機。

11月初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進口商品博覽會,將催生“進博會”概念股熱點的爆發,並帶動貿易、物流、商業等板塊走強。

一旦“秋搶”行情啟動,超跌、低價、底部放量的個股便會快速爆發,如問題股中興通訊,一個多月從11.85——19.64元,漲幅65.7%;樂視網在12個交易日,就從2.00——4.15元,漲幅107.5%。攻擊低價超跌股,這往往是熊市末端“黃金坑”的市場特徵。

如果大盤能在2700點一線反覆築底打磨,那麼,“黃金坑”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個大“頭肩底”。假以時日,若有貨幣政策的支持,一旦突破2806點,那麼,秋搶行情就會爆發,有上試3000點平臺的可能。

在危難時刻,關鍵是看人們有沒有對“四幅山水畫”、“黃金坑”的大局觀,能不能控制好倉位,以及有沒有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耐心!

李志林:“黃金坑”是危,還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