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直拉80點拒二次探底,反轉需有組合利好政策

李志林:直拉80點拒二次探底,反轉需有組合利好政策

07.20李志林—忠言周評:直拉80點拒二次探底,反轉需有組合利好政策

1、上週的反彈何為又“打回老家去”

7月11日大盤探底2752點以後,出現了連續兩天的強烈反彈,收在2830點之上。但是,隨後非但未能守住2800點平臺,反而連跌5天半,至週五上午,探至2753點,幾乎把反彈的成果全部吞沒。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出現了3大新的變數:

一是P2P平臺不斷暴雷,動輒出現幾百億壞賬,使參加者血本無歸,綿延到股市,人心惶惶;

二是人民幣連續貶值,跌破前低點6.73元,一週人民幣累計貶值900個基點。週四更是跌破6.80元關口,創匯改以來最大跌幅。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擔心人民幣貶值成為趨勢,信心受挫;

三是針對如何解除金融風險,央行和財政部雙方局級專家,在公開媒體上展開了前所未有的“世紀之懟”,互相指責,措辭嚴厲,互不相讓,鬥了個天昏地暗。便嚇壞了股市投資者,認為大盤將二次探底不可避免,2691點前底部將不保,不少人甚至散佈“要跌到2200點”的恐怖輿論,遂使更多的人再度恐慌殺跌,紛紛割肉離場。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面對如此嚴重的集體性金融恐慌,金融穩定和發展委員會到哪裡去了?為何不像“6.19”暴跌後那樣,“一行兩會”負責人和兩大權威媒體在盤中和盤後及時出面表態,穩定市場情緒?是否硬要人為製造一個系統性金融風險來才肯罷休?

2、兩大利好引發週五下午的絕地反擊。

根據週五上午僅1600億成交量、毫無抵擋的縮量下跌態勢,人們普遍對下午的走勢感到堪憂。

但是,中午傳來來了兩大利好:

第一、央行認慫了。“電話窗口指導”要求銀行投AA+以下債券,本月可對一級交易商額外給予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新增的信用債投資,AA+以上按1:1配MLF,AA+以下按1:2配MLF。等於說,信用債的等級越低,即“垃圾債”,配給的資金量就越大。

我認為,央行的這一政策超市場預期。國有大銀行“代持”低評級的信用債顯然是在講政治,為國分憂。是否可以認為,這頗類似於08年金融危機時美聯儲為拯救金融危機時實施的“QE”政策,即中國版“QE”?顯然是明顯的貨幣“放水”。問題是:這是央行的短期應急舉措,還是高層的中期政策?

第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突然改口。在《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座談會》的會議通稿中,披露了郭樹清在會上的發言。與他6月份在陸家嘴論壇上關於“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的表態大相徑庭,現突然改口為:“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要為發展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雪中送炭,堅決摒棄一刀切的簡單做法”。字裡行間透露出融融暖意。

我認為,郭樹清的改口,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經過1個月時間的博弈,決策層已基本消除分歧,一味去槓桿的政策開始轉向,貨幣政策寬鬆派佔了上風。

由於以上兩條重磅政策,一時未被中小投資者所理解,所以多數人在大盤急速拉昇中,繼續持觀望態度。

而超級機構則嗅到了這是大力度的利好政策,遂從午後開盤起就巨量買入四大銀行股、保險股、券商股,一口氣將上證指數從2753點狂拉到2836點,漲了83點,漲幅近4%。深成指、中小板和創業板也由大跌狂拉了2.46%、1.86%、2.35%。不僅使六大指數出現了單日V字型大反彈,而且使上證50、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收周陽線,深成指、中小板和創業板周線僅微跌0.8%、0.22%、0.55%。

這表明監管層、國家隊和主力機構,不僅拒絕大盤跌破7月11日的2752點,而且拒絕大盤對7月6日的2691點進行二次探底,維護2800點一線價值中樞、維護和金融穩定的意願,十分強烈而堅決。

李志林:直拉80點拒二次探底,反轉需有組合利好政策

3、真正扭轉頹勢還需靠更大力度的組合利好政策。

既然多部委和權威媒體一再稱:“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股市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上半年消費拉動經濟佔78%,外貿的比重越來越低”,“對美貿易對中國GDP影響有限”。那麼,我認為,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決策層,就不能聽憑股市投資者恐慌情緒的蔓延越演越烈、聽憑股市無休止的下跌,聽憑國有資產和股權一天天貶值。

尤其不能聽憑橋水基金、以及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旗下的“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以及15只外資私募機構,來抄歷史最低估值的A股的大底。這等於是賤賣國家利益、機構利益和股民利益,導致國有資產和股民財富的嚴重流失,削弱中國的綜合國力。

政府和監管層有責任把捍衛2800點一線的A股價值中樞,作為去槓桿、去債務風險、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抵禦貿易風險的底線,把振興股市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再次,忠言建議:

管理層應認真研究和吸取美聯儲化解08年金融危機時採用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股從6470點—26616點、走10年漲幅為311.5%的大牛市,最終促進經濟強勁復甦的經驗。

並結合中國的金融實際,在以上兩大重要舉措的基礎上,繼續推出組合性的利好政策:如修改調整資管新規,放緩並改進實施細節,放緩去槓桿的節奏,在股市走出持續的上漲行情中,逐步解決信託資管的歷史問題。

又如,根據日前財聯社的披露,中國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擁有9000億美元的(超6萬億人民幣)的中投公司,已申請轉投A股,正等待國務院的審批。若能儘早批准入市,並形成1—2萬億的資金規模,那麼將會極大地鼓舞投資者的信心,扭轉A股的長期頹勢,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如,在目前股價嚴重超跌、2—5元股遍地皆是的情況下,管理層應積極鼓勵國有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可換得更多的股權,捕捉到以後的上漲增值的機會。同時,應大力提倡、鼓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對傳統、績差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借殼上市,以促進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鼓舞投資者的信心。

關鍵是看,政府高層和股市管理層能否將振興股市,作為化解風險的突破口來抓!

4、投資者應把握2800點以下的投資機會。

一方面,2800點一下,一系列投資者從未遇到過的重大利空,如金融去槓桿、百萬億信託資管的清理整頓、P2P平臺的天雷滾滾、不少大股東股權質押瀕臨強平、造假公司不斷被退市等,其風險均在股市持續的下跌中,得到了相當充分的釋放。

另一方面,股市的投資價值在不斷地凸現。目前,以加權法統計的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只有12倍左右,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上證50指數的市盈率只有9倍左右,只有以30個樣本股統計的的道瓊斯指數的24倍市盈率和的標普500指數得25倍市盈率的一半都不到,是全球股市的估值窪地。

須知,顯示A股目前的9--12倍市盈率,是從2007年和2015年76倍和65倍市盈率跌下來的,泡沫已經擠盡。即便深成指和創業板的市盈率,也降到了20倍和39倍市盈率。許多股票比14000電視還要低。

再看平均股價:2015年股災最底部2638點時,A股的平均股價是16.73元。今年5月20日3120點時,A股的平均股價正好是16.73元,與2638點時相當,這表明,經過3臉的運行,現上證指數的實際股價,已有500點的貶值。但到7月19日,2772點時,平均股價驟減到13.48元。

因此,很多執著地在等待看2638點的人,是陷入了刻舟求劍的思維誤區,是毫無可比意義的。

從中線的角度看,從抱著打持久戰的準備看,只要控制好倉位,留有相當的“子彈”,那麼,可以肯定地說,2800點以下的投資收益,至少有做波段的收益,將遠遠地大於風險;並且大盤越跌,風險就越小,機會就越大。關鍵是有沒有良好的心態。

值得關注的是,週五收盤,,上證指數已經站在20天線(2802點)和五週均線(2828點)之上。就看下週能否連續站穩,告別持續兩個月的空頭市場,恢復多頭市場。若有2800點上下50點的波動,個股的獲利機會也不小。​

李志林:直拉80點拒二次探底,反轉需有組合利好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