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爲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

通訊員 胡慧媚 記者 陳友望

“與盛唐相比,(宋)時代精神已不在馬上,而在閨房;不在世間,而在心境。……心靈的安逸享受佔據首位。”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如是說。宋代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社會中文人的黃金時代,追求極簡之美,形成了品調高雅的造物藝術。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在日漸喧囂浮躁的今天,人們對古人追求雅緻的“慢生活”愈加嚮往。8月14日,浙江省博物館原創展覽“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在武林館區拉開帷幕,展覽通過珍貴文物勾勒出古代文人雅緻的生活狀態,通過大量輔助資料折射士大夫們的精神與志趣,生動立體地為觀眾呈現宋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日常。

從器物與畫作中看古代文人的生活狀態

“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展分宋、明兩大部分,獨立成篇又相互關聯,體現了不同時代背景之下文人生活方式的傳承與演變。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宋仿周獸面紋銅尊

口徑20.4釐米 高29.5釐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尊呈三段筒形,喇叭型撇口,腹深微鼓,高圈足外撇,出四脊稜,上端與口齊平。尊體紋飾細密規整,以雲雷紋為地,而以線狀幾何紋勾勒出主紋飾,意在仿商周紋飾,但均變體,如頭部為八組變體蟬紋,下接一週垂首折身小蟲紋;腹部與圈足各飾兩組獸面紋。

第一單元“宋——器用之美”分“崇古尚禮”“乘物遊心”“筆墨天下”三節;第二單元“明——與古同遊”分“玩物鑑古”“園林雅集”“書齋燕居”三節,分別展示宋明文人生活中常用的器物、體現生活情趣的雅事以及與文人最為鍾愛文房器具。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塑像

通高24.8釐米 寬12釐米

浙江德清縣乾元山南宋鹹淳四年吳奧墓出土

德清博物館藏

塑像束髮戴冠,面向端詳,兩耳垂肩,身披寬袖長衫至膝,內著長裙墜足,腰繫寬帶,腳蹬高靴,左手搭於膝部,右手持靈芝於胸前,安坐在三足座上,身下騎一小鹿回首翹望。雕琢精細,線條流暢,造型逼真,道骨仙風。人物外衣及小鹿施青白色釉,釉面稍帶開片,其餘無釉露白胎,部分可見火石紅。應為道家“南極老人”像。

宋代崇尚道教,自真宗以後,設有祠祿之制,在官員退休後,可以出任道教宮觀的退閒食祿之缺,因此許多官員請祠入宮觀,也就是自請退休之意。

宋人將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稱為生活四藝,四藝合一展現了宋代文人雅士風雅的生活美學。明代文人雅士將雅集發展為撫琴、賞香、啜茗、讀畫四大意趣,將閒逸的生活形態推衍到生活藝術的頂峰。展覽不僅展出了各種體現古人生活雅事的器物,還展出了許多描繪文人士大夫“閒雅好古”生活場景的繪畫作品及史料,讓觀眾可以借古人的筆細品原汁原味的古人生活。

家族墓出土文物直觀反映社會風尚

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將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士大夫家族墓出土文物集中展出,直觀地反映當時的時代風格與社會風尚。比如第一單元中大量展出的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出土文物,藍田呂氏是北宋晚期陝西西安地區的名門望族,呂氏家族墓園出土隨葬品一千餘件,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展覽中展出的這些器具,我們可以窺見北宋中晚期位處關中士族之首的藍田呂氏家族講究而不奢華的精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北宋定窯白釉臺盞

通高10.8釐米 盞口徑9.2釐米 盞足徑3.5釐米 盞高4.3釐米

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M12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臺盞由盞、臺兩部分組成。盞作六瓣葵口狀,圓唇敞口,曲腹圈足,挖足過肩,腹壁有壓槽六道與口沿對應。胎白質密。釉色白中微閃乳黃,釉面光亮,施釉不及足底。臺為盤口,外沿呈六曲葵瓣狀,淺曲腹,底心凸出覆杯式內臺,以承接盞底,臺底設高圈足,足端外撇,沿稍上卷。內臺、足壁處各飾鏤空如意雲紋三處。白釉勻淨光亮,積釉處呈青黃色。裹足刮釉。此套臺盞為呂氏家族墓所出臺盞中最為精美的一件,通體素淨中透出北宋貴族們追求的雅緻情調。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瓜稜腹帶蓋執壺

高16.3釐米 腹徑14.7釐米 底徑8.7釐米

陝西藍田北宋呂氏家族墓M2呂大臨墓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執壺由壺蓋、壺身兩部分組成。壺蓋圓形內凹,蓋面中心設桃形小鈕,蓋面邊部圓折與壺口相扣,沿側橫置短管狀穿。壺身尖圓唇,侈口卷沿,束頸圓肩,鼓腹作十瓣瓜稜狀,下腹內收為平底,肩部一側設扁條形耳狀曲柄,頂面橫置管狀穿,可以繩狀物與蓋沿短穿相連,管狀曲流置於肩部另一側。通體施青白釉,釉面光亮晶瑩、滿布細碎開片。內底有四枚對稱半弧形支墊痕。

此件青白釉執壺形制精美、釉色瑩潤,應為景德鎮湖田窯之佳品,也是整批呂氏家族墓葬隨葬品中較為精美之物。

第二單元展出部分嘉興洪合良三項氏墓出土文物,墓主人項元汴是明代著名收藏家、鑑賞家。他在杭州時經常開著大型書畫船停靠在孤山,與同好交流或與古董商們議價買賣。展覽展出的物品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富有程度乃至生平愛好與習俗。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明萬曆青花梅蘭竹紋長頸瓶

口徑2.5釐米 底徑4.6釐米 腹徑7.1釐米 高14.4釐米

嘉興洪合良三項氏墓出土

嘉興博物館藏

青花瓷,葫蘆形,細長頸,鼓腹,矮直圈足,腹上繪梅、竹、蘭。

那些名人留下的雅緻長物

在展覽中,觀眾可以見到不少名人舊物。如宋嶽鄂王抄手式端硯,硯底有“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岳飛親書的行草銘文,所配的配雞翅木盒蓋上有汪洛年所繪的岳飛像。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宋嶽鄂王抄手式端硯

長24.3釐米 寬15釐米 高5.6釐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長方形抄手式端硯,石質細膩滋潤。除硯池外天地四壁均有題銘,為南宋謝枋得、文天祥,元鮑恂,明王守仁、于謙、陳繼儒,清朱彝尊、王澍、張謇等四代名家題贊。硯底有“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岳飛親書的行草銘文,用筆渾厚圓潤,氣雄力鍵。配雞翅木盒,盒蓋為汪洛年摹岳飛像,盒底有楊守敬、繆荃孫題刻。

除硯池外天地四壁都有題銘,分別是南宋謝枋得、文天祥,元鮑恂,明王守仁、于謙、陳繼儒,清朱彝尊、王澍、張謇等四代名家題贊。柳如是白端寫經硯為“秦淮八豔之首” 柳如是的文房用具,硯底刻著篆書“柳如是寫經硯”。白端硯石色潔白如雪,瑩潤如玉,纖塵不染,在以紫色為主調的端硯家族中,別具一格。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明柳如是端白寫經硯

長19釐米 寬12.5釐米 高3.3釐米

1956年朱家濟先生捐贈

浙江省博物館藏

白端硯石色潔白如雪,瑩潤如玉,纖塵不染,在以紫色為主調的端硯家族中,別具一格,是琢制朱硯的上乘硯材。此硯長方形,光潤如玉。硯面開斜通式硯堂,落潮式硯池,硯池與硯堂之間浮雕一躺臥回首的牛形,硯底內凹,刻篆書“柳如是寫經硯”。

柳如是(1618-1664),嘉興人,明末清初名妓,被譽為“秦淮八豔之首”。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後人贊其“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留有不少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尺牘。

展品中還有一件文徵明的設色青綠山水扇面,作品運用簡括的粗筆與工緻的小寫意相結合,描繪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仲春之景,以恬淡溼潤的筆墨,表現出隱逸之士優遊林泉,又心繫故人,略帶悵然之心境。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追求極簡之美:浙博舉辦“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緻生活”

斯人已逝,長物不朽,千百年來與中國文人相伴相隨,既是精緻生活和溫文氣質的載體,也是中華文化的依託和見證。且請放慢腳步,感受古代文人帶來的這份疏放與閒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