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人为什么和其他山东人不一样,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习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s大洋


胶东的地理位置以及以前的自然环境条件,注定了人口流动和物资交流的局限性,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糸。

胶东古属东夷文化,莱子国疆域,齐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人源组成复杂,历史上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原因,组织过大型人口迁移活动,所以半岛文化包容性强,思想开放,关系稳固,上千年融合发展形成独特语言和生活礼仪习俗有别山东其他文化圈。











东北虎31070804


在八几年长岛发现一个七八千年的墓葬,是当地一个小孩捡到一个面具被游玩的一位考古人员发现的。面具是陶的,墓葬人是高鼻梁深眼窝,在当时胶东半岛和辽东之间退潮后水浅,尤其是蓬莱到长岛之间是大水湾人能走过去,分析是一支白种人从新疆方向绕内蒙南边沿渤海西南岸往东,来到现在的胶东地区,集中在北部,也就是现在的烟台威海地区,这也是为什么胶东这边种植小麦很早的原因,在当时中原地区还没有小麦,是种黍类作物的,从古流传的胶东大汉可能是1有外来基因加入,2较早的种植技术,3靠近海边有充足的蛋白质来源。在历史记载中有过描述,莱人善种麦,具体是哪个记载的我忘了,还有就是地名带莱字的多,蓬莱,莱州,莱阳,莱西等等。西游记不是还说过东莱国吗。我是蓬莱人也喜欢这些话题,我感觉从老辈人流传一些话里能估计出胶东过去是一个有别于山东其他地区的,比如有个词:西莱子,这个词有一点点贬义,是指烟台地区以西的人,威海老话里也有这个词,当然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人,不该有不和谐的话哈😄,只是就这个话题谁便说说供大家一看而已。了解历史才能看到未来。


蓬莱明伟


两地的差别首先就在于两地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海洋与陆地的差别。

胶东半岛主要的三个地方:青岛,烟台和威海,都是在黄海与渤海湾沿岸,海洋给胶东人到来了丰厚的自然资源,捕鱼与海产养殖业都是当地老百姓重要的收入来源,当地人的饭桌也离不开海产品,同时海洋又给胶东带去了适宜居住的自然气候。而鲁西属于内陆,气候环境相对就要干燥很多,自然资源相对也要匮乏一些。


海洋与陆地的差别可以说是两地文化风俗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其他地方,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海洋与陆地环境给居住地社会带来的不同。

除了地理环境,两地的人种也有所不同,鲁西之地多为中原汉人,而胶东人种则有多种说法,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等说法都存在,虽还没有直接的DNA证据,但胶东人并不是纯汉人是确定无疑的。

在历史上,鲁西之地是孔孟发源地,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在胶东虽然也受儒家思想影响,但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多次来到胶东以求仙丹,胶东也成为后来道教文化的一个发源地,道教在胶东之地也有很大影响。



虽然胶东和鲁西的差别也不小,但在世界各地,山东人这个称谓还是很有号召力,鲁西和胶东都是山东老乡。

你还知道胶东和鲁西哪些区别?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我是烟台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山东方言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胶东、冀鲁和中原。

胶东方言主要是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冀鲁方言主要是:潍坊、淄博、东营、滨州、聊城、泰安、莱芜、德州等地,这些有大量的河北移民。

再就是中原,主要是菏泽、济宁、枣庄等地主要是山西等地的移民。

既然问的是胶东,具体说一下胶东吧

胶东靠海,在古代靠海的地区往往不发达。原住民不多。胶东地区是哪里的移民,现在不好说了。但是在我老家都流传着我们是四川人的后代的说法。在有家谱保存完整的,可以表明祖先。我们招远县志里也有类似的记载,至于是什么时间迁移过来的移民,大多都说是明朝抗倭和清朝四川一带遭灾迁移过来的。据说我们的脚趾的小拇指还保留着四川人的特征。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靠谱的,可能是胶东方言是四川、云南一代的移民跟山东方言的混合变种吧。

其实,胶东方言之间也不一样,我是招远人,我听莱阳方言没问题,但是栖霞方言我听的就有些费劲,跟烟台其他县市也不大一样。


东东历史


我想从Y 染色体检验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是烟台人,但是祖上一直就有云南迁徙到胶东的说法,而且胶东绝大部分村落都有来自云南或四川某地的说法 和目前乌撒卫迁徙说法相一致,问题当年是乌撒卫的军队和军户当年从什么地方去的乌撒卫也是个谜团,我在近两年里做了Y 染色体类型的检验,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的这种类型全国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竟然就是胶东,远高于全国其他区域,辽宁江苏还有山东的其他地区出现的频率尽管也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和胶东也差很多,可以做出胶东向外辐射的解释。于是我曾想到,难道我们当年是从胶东出发到云南支边,然后又响应国家的号召从返顾里?这个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也许会水落石出的


始于竹下


山东,又称齐鲁,原因是现在的山东地区,在战国时期主要是齐国和鲁国所在地。

齐鲁两国大体以泰山作为分界,泰山以东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以西为鲁国。

齐国是姜子牙的受封之地,土著为东夷人。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胶东半岛,自古牧海而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其俗,简其礼”。所以,齐文化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为人处世更豪放不羁。

鲁国是周公封地,受到周礼的影响极大。鲁文化更注重礼仪,为人处世更加循规蹈矩。

这两种文化始终在齐鲁大地延续发展,其中也有融合发展,但总体上保持了相对不同的文化意识,风俗习惯,包括各自的方言。

到了明清时期,一般把山东分为东三府和西三府。东部三府为登州、莱州和青州,大体是现在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一带;西部三府为济南府、东昌府和兖州府,基本为现在山东的中西部地区。东部的语言重而浊,发音似乎十分困难,俗话说舌头根子硬;西部的语言相较于东部更加平而轻,而且,这种趋势越往西越明显。

但为什么在齐文化中,胶东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有别于当时的国都临淄一带呢?这大概和当时齐国政权建立之时和当地土著的矛盾和征战有关。齐国政权建立,遇到了当地百姓的反抗,以致发生了战争。由于不能和政府的力量抗衡,所以土著逐渐向东迁移集中,以避其锋芒,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生活亮亮眼


个人认为胶东方言也分两支。烟台威海算一支,比较接近辽宁那边。他们和青岛日照的方言有很大的区别。青岛日照比较接近,潍坊也和青岛日照差不多。所以,山东按方言分,应该为,鲁西南,鲁西北,鲁中,胶东南,胶东北。


远方的远方风景


都瞎整啥啊!山东古代不是一个地方好吧!齐国,鲁国还有其他小国。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常遇春和元军在山东这边决战,胶东百姓帮着元军,常遇春屠城了!!!然后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移民!现在好多胶东人不是本地人!好多人都知道他们来自云南一带!这么多事情搅在一起,山东怎么可能有共同的习俗呢!


平安是福232837047


胶东人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能干心地善良。记得小时候村里常有要饭的,而且几乎天天能碰到,不懂啊就问大人,怎么还要饭呢,咱怎么不出去要呢。后来陆陆续续听大人们讲,我们能吃饱就不用要饭了。再后来知道这些要饭的来自惠民地区(广饶垦利利津沾化等)和临沂的,我就奇怪,为什么要饭呢?好在你亏了来胶东要饭,尽管胶东也就刚刚能吃饱,也有吃不饱的,但是你只要到了我门上,胶东人家肯定不会让你空着手离开,这就是哪个吃不饱的年代,胶东地区有很多外地要饭的,甚至安徽河北的都有。不是让你感恩,只是事实。前天市场碰上一卖生花生的老哥,快八十岁了,他说以前在莱阳莱西平度招远要了七八年饭,我说那时候苦,没办法,老哥连连点头,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地方比胶东强多了,是社会发展了,甚至胶东落后了,是胶东人不思进取的结果。胶东人还有个最大的毛病,瞧不起胶东以外的人,甚至瞧不起自己人。比如,莱阳在胶东的中心位置,尽管穷得铃铛响,也有瞧不起西边的人,同理,莱阳东边几个县也瞧不上莱阳人,奇怪吧。同样是胶东的莱阳文登,或许文登会说他是胶东银莱阳不是,由于这个毛病,胶东人不团结,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胶东人哪里来的优越感?


蓝色黄海


知乎上有系统考证胶东人身高以及欧洲人身高的文章,结论就是欧洲居民并不高,相对来说中国人基因单纯身高来讲平均最高的是胶东和大连这一片。至于原始居民应该不多,因为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加倭寇骚扰,另外胶东海边山地丘陵地多,过去农业并不发达,至于说海鲜,肚里没油的年代,螃蟹蛤蜊海螺啥的并不顶饥饿,唯一能保存的是腌制咸鱼了,但是咸鱼也得有油煎好吃,想抬杠的可以看看中国冷库和冰箱的普及时间,还有胶东交通不发达,现在还有没有通火车的地方,过去海边打捞的很多产品不能及时运输出去只能沤肥。我赞成胶东是山东各地精英移民,部分定居的结果,毕竟敢移民能移民且移民成功的都是身体强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