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宋襄公被司马迁评为春秋五霸之一,虽不知太史公欲意为何,在小编看来宋襄公的所作所为完全辱没了“霸主”这个词。

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在春秋战国那个天下动荡,诸侯混战的岁月里,经常出现一些让后世完全无法理喻的人物,时髦的说——“奇葩”。

在众多“奇葩”当中,以宋襄公为最。

1.让君位

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宋桓公快死了,死之前明确指示要让宋襄公继位,宋襄公谦让说:“兄长目夷年纪比我大,更贤明,他继位最合适。”

宋桓公对目夷说:“弟弟要让位给你,你要不要当国君?”

目夷说:“弟弟真仁义,如论“仁义”二字我远远不如他,况且他是嫡出理应继位。”

后来宋襄公继位国君,目夷做国相。

从此以后,宋襄公将“仁义”作为自己的最高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2.平定齐乱

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自管仲死了之后,齐桓公就昏招频出,晚年的时候几个儿子为争君位搞的死去活来,以至于一代雄主竟活活饿死。

宋襄公自诩仁义,有先见之明的齐桓公,秘密把继承人的问题委托于他。

宋襄公没有食言,很快帮齐国摆平了内乱,落实好了齐国新君。这下子宋襄公可狠狠露了一把脸,名声鹊起于天下。

宋襄公有点飘飘然了,齐桓公是春秋首霸,他那一堆破事都要靠我去解决,我才是齐桓公的霸业的继承人。不知深浅的宋襄公以诸侯盟主自居,要求召开诸侯大会,。

3.会盟

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相国的目夷反对说:“咱宋国就一小国,以小国的名义召开诸侯大会,那是自取其祸。”

自我感觉良好的宋襄公当然听不进去。结果尴尬了,前来与会的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齐楚等老牌强国完全不拿他当回事。

奇葩的是,宋襄公面告齐楚二君,要求对方承认其盟主的地位,导致齐楚的强烈抗议。

于是,宋襄公想撇开齐国单独和楚国私下谈。

目夷警告他说,楚国历来不厚道,你必须带着护卫去谈。此时的宋襄公真当自己是一根葱,不听,去到楚国就被软禁。

4.仁义战争

春秋霸主之三,宋襄公难配霸主之名,自杀式的仁义道德,咎由自取

鲁国出面说情,楚国放了宋襄公。刚回去,就听说郑国和楚国暗中眉来眼去,大为光火,明显没把他这个盟主放眼里,兴兵讨伐,目夷也是劝不住。

楚国见小弟被欺负,当然要帮忙,宋楚双方在泓水遭遇。

(时下观点,战争就是一场绝对实力的大比拼,成者王败者寇。战争是现实而残酷的,所谓兵不厌诈,战争来不得半点仁慈。)

楚军要渡河作战,目夷献策说:楚军占兵力优势,正面硬打我们肯定输,趁楚军渡河混乱期间,攻其不备。”

宋襄公对目夷鄙视到了极点说,本公以仁义服天下,乘人之危非大丈夫所为!

楚军很顺利就过了河,开始上岸布阵,目夷又说:“楚军已经过来了,现在攻击正当其时。”

宋襄公摇摇头说:“不能打,等楚军布阵完成,宋楚双方真刀真枪的拼杀才是英雄好汉。”

宋军摊上如此迂腐的指挥官,结果可想而知。宋军溃不成军,全军尽墨,宋襄公被弓箭射伤了大腿。

将士们都埋怨宋襄公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宋襄公振振有词的说:"战斗中不杀受伤敌人,不杀年纪大的老人,这是真正的大仁大义。古人作战不靠关塞取胜,就算宋国被灭,也不能去攻击没做好准备的敌人。"

宋襄公因为伤势太重不久便死了。

宋襄公用“仁义”给自己挖了一坑,最终被“仁义”给坑死。他从不考虑是否对自身有利,而是站在道义角度考虑是否“仁义”,没有审时度势,也没有灵活变通。

被“仁义道德”绑架了一辈子,最后“仁义道德”成了他的唯一陪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