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插嘴,大人怎麼辦?

家長總希望孩子在大人聊天時不要插嘴,但有的孩子總愛在大人說話時隨便插嘴,隨意打斷別人,讓父母們尷尬不已,因為,在很多家長看來,大人講話時孩子插嘴是不禮貌的。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插嘴,不包括和大人正常的交流。那麼,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在你和別人說話時插嘴呢?

☆ 對照一下,您的孩子在你說話時愛插嘴嗎

案例1

  兒子小雨今年5歲了,是個聰明、帥氣的小男孩,他嘴巴特別甜,愛說話、愛唱歌,很討人喜歡。但就是有一點不好,大人在說話的時候,小雨總喜歡問這問那的插話,打斷別人說話。那天,家裡來了個同事,我們坐在沙發上聊天,他一會過來說說這個,一會過來又說說那個,總想插嘴,我跟他說:“小雨,媽媽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會吧。”可他依然吵個不停,同事沒坐多久就走了,我真的很尷尬,也很生氣,感覺孩子很沒禮貌。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雨屬於典型的以自己為中心,他無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這樣,他們會感到被忽視、被冷落,希望用插嘴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

案例2

月月精力旺盛,一刻都閒不住,而且他喜歡圍著大人轉,對大人的話題非常感興趣,想了解大人談論的每一件事。無論爸爸媽媽在他身邊談話還是在隔壁的房間談話,她都聽著,而且時不時地打斷說話的人,提出一些問題。爸爸媽媽倒不是很在意他的提問,但客人來家時,月月也是如此,總是豎著耳朵聽大人講話,並打斷別人提問。月月還總喜歡在媽媽和別人說話時突然叫媽媽。比如,媽媽正在給一個同事打電話,突然月月會過來拽她的袖子,不停地叫:“媽媽!媽媽!媽媽!!!”

孩子愛插嘴,大人怎麼辦?

媽媽,媽媽,我知道!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月月總愛打斷別人的談話,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引起的,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有的孩子天生就對所有的事情都感興趣,包括大人之間的談話,這些孩子通常都很聰明,並且渴望學到新的東西。作為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但要教會孩子有禮貌地與大人相處和提問。還有就是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於想“表現”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孩子獨自玩耍或獨自嘗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於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因為年齡小的寶寶的短期記憶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因此,他要趕著在忘記一件事之前,趕緊把它說出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很強的時候,他還不太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感受。

父母要了解孩子出現插嘴行為的原因,並且從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就能更容易理解他不是故意想和你搗亂了。給予理解,是孩子最需要的關懷。

當然,如果每次你和朋友聊天或認真做一件事時,你的寶寶都插嘴或是不停地叫你,那的確是讓人很頭疼的事。因此,你還要幫助你的小寶寶養成好習慣,懂得等你和別人把話說完,而不是要在你說話時,非要把他的“手工大作”放到你眼前讓你欣賞。

案例3

門鈴響了,來訪的是小麗的一個同事。小麗開始和同事聊天,但只要媽媽和別人聊天,女兒玲玲就會像小蝴蝶一樣飄向媽媽,喋喋不休地插嘴。這次也不例外:“媽媽,我要打電話。”“媽媽,幫我拿仙女面具。”“媽媽,我要喝水。”“媽媽……”小麗對玲玲說:“寶貝,媽媽在和客人聊天,你自己玩一會兒。”但玲玲依舊吵個不停,小麗的心變得有些煩亂,無法和同事繼續交流。同事沒坐多久就道別走了,小麗尷尬極了。

孩子愛插嘴,大人怎麼辦?

先別說了,我要喝水!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玲玲是屬於典型的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當大人和客人聊天或打電話時,孩子因沒受到注意會感覺很無聊,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這時候,孩子容易出現插嘴的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在大人聊天時愛插嘴

1. 引起大人的注意。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心目中,世界就是為他而存在的,他無法忍受父母的注意重心不在自己身上。當父母與朋友聊天、打電話時,他就通過插嘴的方式提醒父母重視自己的存在。為了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孩子會故意插嘴。

2.孩子對談論的話題感興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當父母與客人的談話引起他的好奇時,孩子會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希望得到解答。這是他們瞭解周圍世界最常用的方式。

3.無所事事,不知道幹什麼

孩子因沒受到注意會感覺很無聊,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再加上沒耐心等待父母的回應,孩子就容易出現插嘴的行為。

4. 家長沒有給“我”做榜樣。

家長沒有以身作則,常常在與孩子說話時沒耐心,而且在孩子自己說話時自己插話,都會給孩子施加負面的影響。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會換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和尊重。

☆怎樣指導孩子克服在大人談話時插話的現象

1.重視和尊重孩子的意見。

(1)無論孩子的意見是否有道理,家長都要予以重視和尊重,如果孩子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也不要嘲笑、訓斥他,而是明確的告訴他錯在哪裡。

(2)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誠實、坦率、開朗的性格,同時也有利於滿足孩子的求知慾,豐富其生活經驗,擴大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及處理事務的能力。

2. 讓孩子受到關注。

當孩子感覺被忽視時,會打斷別人以引起注意。父母可以先鄭重地向他人介紹寶寶,這能讓寶寶感覺自己很重要,沒有被忽略。讓孩子明白,你時刻在關注著他,不需要通過插話的方式來吸引注意。

3.教孩子一些說話的技巧。

孩子由於年齡小缺少生活經驗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顯得單純幼稚,所以他們有時會不分場合、時間、地點,想起什麼就說什麼。這時,與其指責孩子,還不如教給孩子一些說話技巧。如告訴孩子,要想加入別人的談話,首先要聽清楚談話的內容,然後儘量準確完整的說清自己的想法。插話時不能大聲喧譁,咄咄逼人。如果孩子插話很不是時候,家長不妨和孩子商量一下,如:“等媽媽和阿姨講完了你再說行嗎?”讓孩子明白只有在別人說話停頓或告一段落時才可以插話。

4.家長也應注意自己的言行。

(1)有些家長常常毫不顧忌地隨便打斷孩子的話,和孩子說不到一塊兒時,甚至粗暴地讓孩子閉嘴。

(2)有些夫妻在交談時不能互相尊重,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談話,而是各說各的理,甚至大聲爭吵,這些行為都是在教給孩子錯誤的談話和交往方式。

【溫馨小貼士】

雖然有時孩子隨便插嘴的行為有些討厭,但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客人的面前訓斥孩子,不要對孩子吼“少插嘴,幹你自己的事去”之類的話。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阿姨現在正和媽媽討論一些大人的問題,希望能不被打擾。你可以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好嗎?”

5.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願望。

學會適時、適度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技巧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因此,一個開朗的家長,不論是向孩子面授什麼,還是大人之間商量什麼事情,都應該讓孩子有插嘴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使他們學會表達自己,說服對方,取得共識。

6. 有言在先,講明要求。

大人在進行正式的談話之前,可以預先告訴孩子,叫孩子不要插嘴或打斷大人的談話。如可以說:“現在媽媽有一些很重要的事要跟爸爸談,你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要打斷我們說話。好嗎?”孩子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一般也會遵守的。如果孩子中途控制不住自己,又跑過來企圖打斷大人的說話,大人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提示,提示孩子不要打斷大人的說話。

7.及時表揚,做好正強化。

如果大人在談話的時候,孩子有一次沒有打擾大人,那麼待大人談話結束後,一定要及時地表揚孩子的這種行為,使孩子這種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行為得到好的強化。這樣,孩子就會逐步養成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

孩子愛插嘴,大人怎麼辦?

孩子,你真棒!

8. 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因此,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比如與孩子交談時,不要因一時的衝動和激動,隨意打斷孩子的說話,要尊重孩子,待孩子說完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相關鏈接】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個慣例:大人說話小孩聽,認為小孩子插嘴是不禮貌的。其實,孩子插嘴很多時候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是方法不對而已,此時,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說話的時機,如果一概制止,反倒對孩子的發展不利。

9. 教孩子學習等待。

想辦法讓孩子知道,需要等一個人講完了,另一個人才能接下去講。試著引導孩子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別人的感受,讓孩子瞭解插嘴帶給別人的不良感受。

孩子喜歡打斷別人說話並不可怕,只要爸媽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具體對待,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就不難了。

【誤區警示】

在許多場合,孩子的插嘴讓父母感到是一種干擾,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在經過屢次警告無效後,很多父母會對孩子大吼一聲:“大人說話,小孩子少插嘴。”殊不知,這一句責罵,可能會大大滴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扼殺一個有獨立見解的人才。

儘管打斷別人說話顯得不大禮貌,但我們也不能進行過分的壓制,不喜歡孩子插嘴,這種態度本身就說明我們不夠重視孩子的意見,孩子很容易從此自我們貶低,對大人之間的談話,不再去聽,也不再去想了,這就使他們失去了寶貴的思維訓練的機會。

因此,無論孩子插嘴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要用積極、平靜的態度去對待。不妨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允許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的批評,因為他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親愛的朋友,您的孩子有犟嘴的習慣嗎?您是怎麼對待的?您還有哪些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敬請關注【杏壇泛海】,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創孩子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