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爲何對郭松齡見死不救?

孫美斯


郭松齡倒戈反奉,決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之舉。張學良曾說過:“郭思想新派,矢志革新”。郭松齡軍校畢業,一直身懷不凡抱負,主張“強軍救國”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他目睹兵連禍結,生靈塗炭,國家長期四分五裂,邊防不穩,強鄰虎視眈眈,因而非常反感打內戰,再也不願成為軍閥爭搶地盤的工具和炮灰。

郭松齡以及馮玉祥國民軍的代表韓復渠、程希賢等人應邀赴日本參觀“秋操”期間,忽聞駐紮江南的奉軍被孫傳芳擊敗,損失了3個師的兵力,新晉升的江蘇督軍楊宇霆倉惶北逃、張作霖遣使來日簽訂“日張密約”的消息,郭松齡悲憤不已。

在此期間,郭松齡已經在著手舉兵反奉的各項準備工作。回國後,郭接到張作霖的急電,命令他直接到天津做戰前部署,準備對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開戰。

到天津後,郭松齡幾次對心腹表達了對張作霖、楊宇霆的不滿,同時暗示了自己的反奉決心。同時,他也加緊了與馮玉祥國民軍的聯絡,馮玉祥也信誓旦旦地明確表示願意與郭松齡精誠合作。

東北軍名將何柱國曾經回憶道:“......馮玉祥對東北早有野心,而郭松齡也是個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兩個有野心的人一拍即合,這次事變就發動了” 。

之後,郭松齡揮兵倒戈反奉之戰正式打響。最後,郭松齡部在奉張軍以及日本關東軍的聯合圍剿下失敗。郭松齡和夫人韓淑秀被處決。郭軍兵敗,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大致有:佔據河北的李景林雖然參與了郭、馮密謀,但郭舉兵殺向關外時他又反悔觀望,且按兵不動。剛開始時,馮玉祥按約派國民軍第一軍由多倫進攻熱河,以吸引奉軍的注意力,分散其攻勢,但郭松齡部並沒有得到馮的直接援助與支持,所以出關後還得留魏益三部留守山海關,以防李景林背盟抄後路。

其次,郭松齡心胸狹隘,容不下奉軍老臣,他竟下令將很有威望的姜登選槍殺,激起奉軍高層的集體反對,同時將自己徹底孤立。郭松齡求勝心切,他認為自己掌握了十幾萬奉軍精銳以及全部炮兵,而且大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感覺已穩操勝券,攻入奉天(瀋陽)是早晚之事。不料,他率軍打到錦州時,日本關東軍公然出兵干涉併發出通牒,明確表示支持張作霖,並調集軍隊替奉軍把守關隘,以武力震懾郭軍,阻止其進攻奉天。

到決戰時,雙方表面上打得熱火朝天,但總共只傷亡了千把人。原來雙方都認為是自家人,不願同室操戈、自相殘殺。郭松齡倒戈反奉,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失敗早已註定。

郭松齡兵敗身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馮玉祥背約,坐視郭軍被張作霖的嫡系分割、肢解,馮玉祥果然滑頭。郭松齡敗死後,他的國民軍進入熱河,擴充了一大片地盤。究其原因,馮玉祥為了一己之私,公然背信棄義,撕毀盟約,最終背叛並拋棄了孤軍深入的郭松齡。

馮玉祥國民軍趁郭松齡倒戈之際,突然翻臉毀約,不僅不支援郭軍,還派兵驅逐了李景林,攻佔了天津,他還扣押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曾毓樵,並將段的愛將徐樹錚槍殺,北京、天津、直隸都成了馮玉祥國民軍的禁臠。一時間,馮系國民軍勢焰熏天。郭松齡舉兵反奉,最大的受益者竟是 狡黠善變的馮玉祥。

不久,吳佩孚、張作霖、張宗昌捐棄前嫌,結成了反馮聯合陣線,直奉大軍聯手圍攻馮部國民軍在京畿以及冀、豫兩省的地盤。轉瞬間,馮玉祥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臨嚴重危機的他被迫通電下野,出洋到俄國考察、遊歷去也。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寧可信鬼話,千萬別信倒戈將軍馮玉祥的話,他就是一個像《笑傲江湖》裡的嶽不群一樣的偽君子。信他的話,你就受傷了,這一次郭松齡竟然信了老馮的話,郭松齡就悲劇了,要怪只能怪郭松齡“有眼無珠”,找錯了盟友,最後被盟友給坑死了。

馮玉祥與郭松齡聯合反奉,心懷鬼胎,並非真正聯合反奉。當時,馮玉祥趕走了直係軍閥,佔領了北京,張作霖對其虎視眈眈。由於他老馮缺衣少糧,並沒有在北京站穩腳步,面對張作霖的威脅,馮玉祥想到了奉軍中的郭松齡,打算裡應外合,聯合反奉。他再一次利用自己爐火純青的鬼話,成功地忽悠了郭松齡,信誓旦旦地結盟反奉軍。說實話,如果沒有馮玉祥這個盟友,郭松齡還真不敢貿然出兵。

郭松齡反奉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最後遭遇滑鐵盧,他的盟友何在?郭松齡的奉軍,一路勢如破竹,眼見就要勝利了。此時張作霖決定聯合日本人,準備與郭松齡決一死戰。後來,在張學良的攻心戰和日軍的配合下,郭松齡眾叛親離,遭遇滑鐵盧。各位,肯定會問在這關鍵時刻,郭松齡的盟友馮玉祥何在?

馮玉祥見利忘義,背棄盟約,趁機搶佔地盤。1925年12月初,郭松齡面臨絕境的時候,恰恰需要馮玉祥的援救,然而馮玉祥不僅見死不救,而且幹起了搶佔地盤的勾當。馮玉祥為了擴展地盤,先搶佔了郭松齡另一個盟友李景林直隸的地盤,控制了天津的出海後,導致郭松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後他又趁機搶佔了熱河。他忙著搶地盤,哪裡有時間管郭松齡的死活。

這場馮玉祥引起的內訌,導致郭松齡陷入孤立無援,最後戰敗身亡。這場郭松齡倒伐的事件中,馮玉祥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了這場大戰最大的贏家。而可憐的郭松齡被人當槍使,成為最大的輸家。日本人也被張作霖坑了一頓,也沒有得到好處。他老張家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好到哪裡去,更是因為坑了日本人,給張作霖帶來了殺身之禍。

總之,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馮玉祥就是這樣的一個貨色,


密探零零發


馮玉祥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大軍閥,手下有30萬西北軍。馮玉祥這個軍閥佔據西北搜刮民敗還嫌不夠,想著控制國家政權。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被奉系張作霖打敗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近水樓臺先得月,馮玉祥趁張作霖還沒控制北平,他迅速帶領西北軍進入北平。不僅如此,他還廢除清朝皇室優待條約,直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將清朝皇室的財產都收入了自己的口袋。


馮玉祥這一招“漁翁得利”可是徹底惹怒了張作霖大帥,他兵率三十萬不斷南下,給馮玉祥造成了很大壓力。雖然西北軍也有三十萬,可是他知道東北軍戰鬥力要比西北軍強多了,光裝備上就在一個曾次,東北軍可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三軍齊全的軍隊。

馮玉祥於是就想著拉攏郭松齡,在馮玉祥的誘導下,郭松齡決定鋌而走險反奉。郭松齡,馮玉祥和李景林三人組成軍事同盟,郭松齡率領七萬奉軍精銳率先發起進攻,打得張學良與張作霖措手不及。張作霖為了保全東北,只能請求日本人的協助,作為條件與日本人簽訂一系列協議,但是後來均未實現這也導致了日本人對張作霖起了殺心。



馮玉祥這場反奉戰爭中,沒有調一兵一卒支援郭松齡與李景林,不僅沒有支援,他還在隊友後面捅刀子。他命人控制天津出海,接著又佔領李景林的地盤熱河,這直接導致了李與馮的戰爭,李與馮的反目導致了郭松齡孤立無援。


麥地傳奇


馮玉祥並不是對郭松齡見死不救,而是要逼死郭松齡啊!

很多人肯定會說,馮玉祥原來是國民軍,第二次直奉大戰後,脫離直系自立山頭成立國民軍,和奉系的郭松齡更是八百杆子也打不到一下子,為何會涉及到馮玉祥對郭松齡見死不救的問題呢?

郭松齡為什麼會反奉?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縱橫先簡單總結一下,郭松齡在奉系中用我們東北話來說原來其實是個“粑粑”,後來在東北講武堂搭上了張學良這個順風車,扶搖直上,成為奉系中的大咖。

郭松齡有沒有能耐呢?看不出來,因為奉系的軍事活動並不多,軍閥之間的戰爭也不講什麼戰略戰術,完全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槍炮多的就是硬。但是,很得張學良器重,郭松齡在奉軍中的地位也是直線飛昇,在第一次直奉大戰是三八旅張學良的副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也是六路軍中的一路,擔任張學良的助手。

實際上,郭松齡的權力和軍功全部來自於張學良,當然,作為奉系大太子,掌握的都是奉系的精銳,打仗的時候誰也不會讓太子以身犯險,所以,只要一打仗不管勝敗,張學良就是晉升。

然而,郭松齡還是不滿足,所以最後反奉,在他看來,他立的功勞太大,整個東北都應該封給他,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就像劉備在曹操賬下,不是曹操不想容下劉備,是劉備想要整個天下,你又怎麼容得下。

郭松齡反奉和馮玉祥又有什麼關係?

以郭松齡的能力,是絕對沒有勇氣反奉的,郭松齡之所以反奉就是在馮玉祥的慫恿下,當時奉軍擊敗直系,馬飲長江水,雖然後來被孫傳芳打了回來,但是佔領整個山東、直隸、東北的奉系給國民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所以,想要解除這種壓力,馮玉祥必須擺平奉系,藝高人膽大的馮玉祥抓住郭松齡的心理,對其進行慫恿,兩人一拍即合。

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除此之外,郭松齡還拉攏了李景林一起反奉,按照郭松齡的構想,反奉成功後,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他自己獨掌東北軍政。

所以,在郭松齡反奉的過程中,馮玉祥起到了很重的作用,馮玉祥和李景林和郭松齡形成了鐵三角同盟關係。

塑料兄弟情之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恩怨情仇

要說鐵三角,估計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形成的鐵三角是軍閥時期最脆弱的,在三方簽訂條約後,郭松齡雄赳赳氣昂昂出關反奉,由於事先毫無防備,在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看來,最不肯能反的人,竟然反了,這是什麼世道!

郭松齡七萬大軍勢如破竹,由於措手不及,張作霖帶好細軟準備開溜了,後來在日本的幫助下,才沒有迅速潰敗,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轉折。

馮玉祥在關內開始圖謀李景林的地盤,李景林也不甘示弱,就和馮玉祥幹了起來,但是李景林生氣啊!你郭鬼子拉進來的合夥人,沒等怎樣,就開始向自己人下手。

再加上張氏父子的拉攏,李景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扣押了郭松齡部隊的給養和丹藥,尤其是扣押了郭松齡部的六萬冬裝,導致局勢陷入緊張,逆轉直下。

其實,說到底,郭松齡的失敗根本就是敗馮玉祥所賜,儘管馮玉祥後來將責任都推到李景林和手下身上,其實他本人才是罪魁禍首。


史論縱橫


馮煥章見死不救的多了,閻錫山也經常見死不救,軍閥亂世、大爭之世,死道友不死貧道,功成必須自我是當時的常態。

1、見死不救

馮玉祥在郭松齡起兵後,直接發兵攻擊天津李景林,對郭松齡的落難毫無關注。在1929年的蔣桂戰爭中,馮派韓復榘率兵在武勝關觀望。

其實閻錫山也是如此,在蔣馮戰爭中,自己居於中立狀態,等待分到最大的利益。

在北伐戰爭時期,張作霖拒絕對孫傳芳、吳佩孚拒絕援救,坐等他們實力瓦解後,才發兵南下。

可以說見死不救是常態。

(二次北伐)

2、落井下石

在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不僅發動北京政變,而且配合奉軍在天津前後夾擊吳佩孚,吳佩孚自此一蹶不振。

(二次直奉戰爭)

在唐生智發動反蔣戰爭後,閻錫山一改支持的態度,堅決擁蔣,直接發兵南下,閻在鄭州指揮平唐作戰。

蔣介石在任命孫殿英為青海屯墾督辦後,西北四馬反對。之後蔣坐山觀虎鬥,在孫形勢不利後,果斷放棄孫。

總結: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在亂世就是常態,北洋軍閥、國民黨新軍閥都是如此。大爭之世,通過這些才能確保自身上位。也是禮崩樂壞吧。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沒有別的,兩個字“利益”。

  民國各路軍閥的聯合、翻臉,無不是因為利字當頭。

  郭松齡之所以反張作霖雖有欲一展其經綸抱負之心,但利益因素也概莫能外。郭去東北投靠張時孑然一身,後受到張氏父子尤其張學良重用,入關作戰功勞不小(張早期軍功實為郭所建,一二次直奉戰爭中只有張學良郭松齡部屢建大功),但卻總被別人摘果子(當時擬以郭出任安徽督軍,但被姜登選獲得)。

  另外郭松齡與張作霖想法不同,張作霖後期欲憑藉奉軍勢力取得日本人支持武力統一全國,而郭松齡則主張退出關內,保境安民,自然不為張作霖所喜。而張作霖信任的楊宇霆等又對“少主”的老師兼智囊及少壯派首領郭松齡極盡排擠為能事,郭反張之心遂慢慢形成。

  而馮玉祥趕走直系控制北京後缺糧缺餉,自身難支,對奉系張作霖是一面虛與委蛇,一面秘密挖牆角聯絡系奉系中對張作霖不滿的少壯派如郭松齡等聯合反奉。於是兩人一拍即合。

  郭松齡起兵,事先是與馮玉祥及李景林有約定,以兩人為外援。反張成功後,以直隸歸馮玉祥,以熱河歸李景林,郭獨掌東北軍政。可惜共事者非人。馮之狡猾自不必說,李也是老江湖。論打仗可能兩人不及郭,但論江湖伎倆,兩人卻是勝郭數籌。

  郭起事後,一開始勢如破竹,張作霖都準備跑路。關鍵時候日本人參與進來,導致郭功敗垂成。但此時兩位盟友不是出兵相助,卻自己開始了內訌。馮想圖謀李景林的地盤,李景林自然不是吃素的,兩人開戰。李景林不僅對馮憤怒,又遷怒於郭,認為郭找的人不靠譜。張作霖趁機對其拉攏,李景林倒向張,並直接扣押郭部的給養和丹藥及冬裝,給郭雪上加霜。

  老馮一貫是見風使舵,看事不諧,遂坐視郭的國民革命軍覆滅,而郭部被消滅後,馮的勢力趁機進入熱河,可見馮為一己利益最終放棄了郭。

  說郭之失敗拜馮所賜也不為過,但老馮後來卻將責任推到李景林身上,也是其一貫伎倆。值得一提的是,老馮一生倒戈N次,視信諾為無物,其部下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盡出些倒戈叛變之徒。


趙燕雲


馮玉祥見死不救的目的就是坐收漁翁之利。馮玉祥什麼人,出了名的倒戈將軍。他的一生人所共知的就有八次變節。


第一次,灤州起義是叛清。第二次,護國運動時叛袁。第三次,護法運動是叛段。第四次,直奉大戰時叛曹。第五次,郭松齡反奉時叛張。第六次,北伐戰爭時出賣北洋政府。第七次,離開中共後投靠了國民黨。第八次,蔣閻大戰時又叛蔣。

試想一下,這樣的一個沒有定數的人,居然郭松齡會跟他聯盟,不倒黴才怪呢。所以後來中共領導人看不起這個盟友馮玉祥,認定他就是一個偽君子。

其實馮玉祥當時找到郭松齡合作,無疑就是想利用郭松齡反奉,來對付日漸壯大的奉系軍閥張作霖父子。試圖在適當的時機幹掉奉軍。但是他做夢野沒想到張作霖又起死回生了。於是馮玉祥改變戰術,居然拋棄了之前的盟友郭松齡,導致郭鬼子孤兵無援慘死的下場。

郭鬼子雖然反奉差一點成功,但是就在張作霖危在旦夕,甚至都想到了逃跑的時候,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援,加上吳俊升援軍的到來,奉軍裡應外合,張作霖才反敗為勝。保住了東北軍的實力。


郭松齡之所以失敗,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的這個盟友馮玉祥按兵不動,不僅沒有協助他對抗奉軍,反而還與之前的另外一個盟友熱河的李景林掐起來啦!馮玉祥想趁著這個戰亂的時機佔領熱河,但是李景林也不是善茬直接與馮玉祥打了起來。這兩人幹起來啦,郭松齡那邊就沒有救兵支援啦,馮玉祥沒有派一兵一卒。原定的三人盟約計劃就此了湯。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郭松齡反奉的失敗。




郭松齡失敗後,與夫人韓淑秀喬裝改扮逃到了新民縣的一戶農家。在菜窖裡被奉軍給逮個正著。後來郭松齡夫婦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就地正法,郭松齡和夫人被槍斃後,張作霖命令將他們的屍體暴屍三天,以警示後人。


可憐郭鬼子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玩了一輩子槍桿子,到頭來卻被馮大腦袋給算計啦,不僅賠了夫人又折兵,而且還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任馳贏天下


馮玉祥見死不救太正常不過了。

馮玉祥當時什麼口碑郭松齡不會不知道。

郭松齡跟馮玉祥一丘之貉,只不過玩的更低級。

首先說一說郭松齡

這人有才能沒有?有一定才能。但是他過於高估自己的才能。

軍校畢業之後在南方混了若干年沒什麼起色,於是回到東北。得虧遇到個思想啟蒙的張學良,年輕人最容易犯得毛病張學良基本都犯了。張學良覺得他和郭互相欣賞,不如說郭覺得張學良更容易被自己引導和利用。張作霖其實早就看到郭的野心,但是為了培養兒子,也就聽之任之。

話說,郭松齡最輝煌的時刻是張家給的,他能施展才能也是張家給的。俗話說,你覺得我給的少,你可以另起爐灶,但是你不能拿我的家產還來搶我的老婆吧?這就是人品問題。

不但人品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人除了有點兒軍事才能,其他都可以用無腦形容。

第一,你帶著張家的人打張家,你吃裡扒外,不代表所有人都吃裡扒外,你的士兵大多數親屬都在東北,你不怕,其他人也不怕?

第二,你選誰合作不行,你選馮玉祥,這個貨色拉來給你站臺可以,說幾句話可以,你叫他的那一刻,他大概率要背後捅你刀子,這點分析能力也沒有嗎?

第三,你打著讓張作霖下臺,讓張學良上臺的口號打奉軍,這就是個小聰明,你以為張學良是李世民,張作霖是李源?事實恰恰相反。

第四,你好好輔佐張學良,未來張家天下早晚是你的,你就算是有天大的所謂正義的抱負,等你真正掌握了東北軍再說,急得一時嗎?

我相信郭松齡反奉一定是認為自己勝面很大,天衣無縫,他一定不會意識到自己一定會失敗,誰也不會去做一件註定失敗的事情。很顯然,這貨的情商過於低,大大高估自己的能力。

綜上所述,這貨不仁不義不忠不孝,自大狂妄,心胸狹隘,且無隱忍之性。也就千古大奇葩張學良能用這種人。

在我看,張學良之後的境遇跟郭松齡的耳濡目染有很大關係。

東北易幟看似為了統一,張學良做出了犧牲。但其實這就是個投機行為,張家還是那個張家,南方軍隊不會再進攻了,自己還得了個海陸空軍副司令,僅次於蔣介石,換誰誰不易。

輪到真正需要抗日的時候,直接放棄抵抗,保存實力,退出關外,你說這是什麼做派。

然後發動西安事變,囚禁蔣介石,首先蔣介石對你小張不錯,其次連我黨都不同意囚禁蔣介石,老蔣人家怎麼就不抗日了,老蔣要真的是那種投機的人,你把他放了,他照樣可以不抗日。老蔣這人性格就是優柔寡斷,但是民族氣節絕對槓槓的。

你把人家放了你就好好待著唄,你非要送人家回去了,又想混個大仁大義的虛名,結果被囚禁了一輩子。


Damonshui


郭松齡作為當時接受過進步思想的人,可以說是奉軍中少有的孫中山崇拜者,郭松齡反奉也是出於對革命的考慮,而且掙扎了不少年,也準備了不少年。張學良同郭松齡關係十分不錯,郭松齡把張學良當兄弟處著,但是郭松齡卻看不了軍閥做派的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之後,郭松齡便感覺到了危機感,欣慰此時的東北軍已經強大到足以統一北方。而事實上張作霖也開始了秣馬厲兵,準備做一番大事業,張作霖也可謂是雄才大略的主。郭松齡一看形勢緊急,趕緊同民國呂布馮玉祥接觸,馮玉祥立刻表達出來了自己對國民革命軍的支持(事實上北伐開始後馮玉祥就投靠了北伐軍)。


得到了馮玉祥的響應,郭松齡毅然起兵反奉,打出的旗號是“反父不反子”,顧及了同張學良的情分。郭松齡一路進展順利,直接打進了瀋陽,正當郭松齡猶豫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張作霖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帶著大軍殺了回來。而此時馮玉祥卻高高興興的同東北軍開始了交涉。

就這樣郭松齡反奉失敗,馮玉祥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並且還使得日本勢力開始滲透到東北,這也是幾年後張作霖被刺殺的原因,因為張作霖答應的條件一件都沒有履行。北伐戰爭開始之後,東北軍實力大不如從前,不過張作霖選擇了同北伐軍交涉。而馮玉祥更厲害,搖身一變成為了西北國民革命軍。


小司馬遷論史


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後,東北奉軍是揮師入關,並且勢力延伸到了東南沿海地區,一時間奉軍成為了當時北洋政府的最大實力派,其中幫助奉軍給予直系首領曹錕反戈一擊的便是馮玉祥,他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使得當時在外作戰的吳佩孚後院失火,結果直軍大敗,而馮玉祥也嚐到了倒戈的甜頭。



沒過多久,奉系大將郭松齡不滿東北王張作霖的統治,隨即發動事變,號稱國民革命軍,因為郭松齡統帥了當時奉軍精銳中的精銳,所以一開始給予了張作霖極大的震驚,張作霖本來都準備跑路,結果事情出現了轉機,拋開其他的因素不談,事先答應和郭松齡結盟的馮玉祥又一次食言,坐視郭松齡的國民革命軍被肢解,最終被害,馮玉祥確實夠狡猾,結果在郭松齡被消滅後,馮玉祥的勢力步入熱河,究其原因,還是馮玉祥為了他自己的利益最終拋棄了郭松齡。



而馮玉祥這個人呢,怎麼說呢,一生倒戈如影隨形,共有九次,而且比老蔣還在乎地盤權力,更可笑的是他在下野後還公開指罵老蔣獨裁,自己光桿司令一個確實可以隨便發表聲明,但這種事情也只有馮玉祥能幹的出來。尤其在抗戰勝利後拿著老蔣的旅遊費用還在國外大放厥詞,這種人物的失敗確實理所應當,靠著倒戈和不斷的收編擴充了四十萬人馬,最終在中原大戰中輸的一乾二淨,連底都沒有了,而閻老西好歹在山西還有一群死忠,而他的心腹韓復渠卻反叛了他的恩公馮玉祥,所以不得不說馮玉祥這個倒戈將軍教育出了一群倒戈將領。



所以說郭松齡輸的不怨,把自己的後背置於像馮玉祥這種人手裡,也算是他郭鬼子的一時糊塗。而在馮玉祥成為光桿司令後,又跑到老蔣面前企圖混上一官半職,畢竟資歷在哪放著,當個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還是可以的,但在抗戰時期,被老蔣派到那裡都不受待見,這就是他人品的問題了,先是在第三戰區幹不下去了,又跑到第六戰區去了,結果他的好多老部下也不搭理他,人混到這種程度也是絕了。

而郭松齡的反奉事件,雖然對於馮玉祥來說只是一次可有可無的兵變,但對於郭松齡以及東北士兵來說卻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來影響到當時中國的統一步伐,而馮玉祥的坐視,無疑又給他多了一次倒戈將軍的稱呼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