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姜維自殺殉國後,仍然被人剖腹取膽?

姒莞萱


263年8月,曹魏發兵18萬進攻蜀漢,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潰後,和前來救援的廖化、董厥、張翼等人退守劍閣關。鍾會的十多萬人馬進攻一個多月毫無結果,意欲退兵。不料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劉禪投降。

不久劉禪的詔書傳來,要求姜維投降曹魏。姜維和眾將士感到悲憤不已,紛紛拔出寶劍劈砍石頭,發洩怒火。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姜維向鍾會投降。264年元宵節剛過,鍾會和姜維在成都密謀叛亂,但被衛瓘識破,曹魏士兵發生火拼,鍾會、姜維死於亂軍之中。而姜維則被憤怒的曹魏士兵剖腹取膽,碎屍萬段,可見曹魏士兵對姜維恨之入骨。為何曹魏士兵如此痛恨姜維呢?

一、姜維是“曹魏”叛徒,並多次北伐曹魏,造成大量曹魏士兵死傷。

姜維本是天水郡冀縣人,姜氏是當地望族,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俘。之後,姜維受到諸葛亮和劉禪的重用,從俘虜一路做到了蜀漢大將軍,成為蜀漢後期的棟樑之才。諸葛亮死後,姜維秉承丞相遺志,多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極大困擾。特別是狄道一戰,姜維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曹魏士兵死傷數萬人之多。

姜維的叛國行為為曹魏士兵不齒,而且姜維多次北伐,造成曹魏軍民死傷無數,所以曹魏士兵對姜維早已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誅之。

二、姜維是謀害鄧艾的主謀之一。

蜀漢滅亡,鄧艾是頭功,但鄧艾的下場卻是被下獄收監,鄧艾所部許多士兵因此受到牽連。他們認為,是姜維和鍾會兩人合謀陷害了鄧艾,所以藉此機會為鄧艾伸冤報仇。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姜維是否參與謀害鄧艾,但鍾會應該和姜維商議過此事,而且得到了姜維的支持。

三、姜維挑撥鍾會叛亂,借刀殺人,意欲光復蜀漢。

投降後的姜維得到了鍾會的厚待,兩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而且稱姜維的才能與夏侯玄和諸葛誕不分伯仲。姜維看出鍾會的野心不小,於是便想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光復蜀漢。姜維的計劃是借鍾會之手誅殺曹魏骨幹將領,然後伺機殺掉鍾會,坑殺曹魏士兵。所以他給劉禪寫了一封密書“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263年冬,姜維隨鍾會一同進入成都,將鄧艾收監。此時鐘會已經得意忘形,自以為扳倒了鄧艾,就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264年正月,司馬昭寫信給鍾會,說賈充將帶兵數萬下漢中,自己將屯兵十萬於長安。鍾會一看,司馬昭要來收拾他了,於是計劃立即謀反。姜維建議鍾會擇日召集軍中牙門騎都以上軍官、護軍、郡守和蜀漢舊官,將他們牢牢控制,並用親信接替他們的位置,再將不配合的士兵予以坑殺。

正月十六,鍾會按照姜維的計劃將上述官員牢牢控制,但許多士兵則歸鄉心切,不想為鍾會賣命,鍾會便挖好了大坑,做好了坑殺準備。但消息走漏,引起了巨大騷動,姜維建議鍾會盡快殺掉牙門騎都以上的軍官,以絕後患,但鍾會遲疑不決。十八日,士兵發生變亂,矛頭直指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軍之中。姜維在徒手殺掉5、6名敵兵後被亂刀砍翻在地,憤怒的曹魏士兵想看看姜維到底有多大的膽子,於是剖開了姜維的腹部,其“膽如升大”。隨後,將姜維的家屬一併虐殺。姜維的計劃就此破滅。

這場變亂持續了數日,成都遭到洗劫,張翼、關彝(關羽之孫)、劉璿(劉禪太子)等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的後宮、宮女被曹魏軍官玷汙。而鄧艾也在綿竹被衛瓘滅口。這個故事被羅貫中演繹成“一計害三賢”


石頭說歷史


公元263年,司馬昭任命鍾會為三軍統帥,指揮三路大軍進攻蜀漢。鍾會自領東路軍十幾萬人。進攻漢中。

諸葛緒領中路軍,進攻陰平橋頭。切斷姜維後路。鄧艾領西路軍,同在沓中的姜維展開正面決戰。

東路軍很快佔領漢中。姜維率軍巧妙跳出諸葛緒的包圍圈,趕到劍閣,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一時間,鍾會是進也進不去,就這麼退回去,他也不甘心啊。

就在此時,素有謀略的鄧艾想了一個奇招,他準備撞撞運氣,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心臟。如果蜀漢有兵把守在那兒。他們的小命兒可就交待這兒了。

但沒想到的是,蜀漢沒有派兵把手,他們到達摩天嶺之後,知道田章已經把江油的三千士兵擊潰。於是鄧艾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取涪城,佔綿竹,諸葛瞻父子皆陣亡。


隨後直插成都。後主劉禪率百官,舉城而降。劉禪投降的詳細傳到了劍閣,姜維等人聽說後,紛紛拔劍砍石,十分不甘心。悲憤交加。

沒辦法,蜀漢的皇帝都投降了。姜維也只能投降於鍾會。但他沒有死心。投降鍾會以後,鍾會對待姜維也是禮遇有加。

姜維為鍾會建言獻策。兩人關係迅速升溫,其實姜維心中還有一個復國的心願,他要攛掇鍾會謀反自立。然後自己再殺掉鍾會,光復蜀漢。不知道怎樣的信念,來支持他完成復國大業。

他修密書一封給劉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這是何等的執著!在命運的夾縫中,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天改命,光復蜀漢。這是後三國時期的唯一一個。

他也是在後三國時期充滿爾虞我詐、背叛與反背叛層出不窮的環境中一股清流。

姜維和鍾會開始密謀,第一步,必須先奪了鄧艾的兵權,正好鄧艾率先攻破蜀漢,立下不世之功。開始忘乎所以。

自己擅自以天子的名義與劉禪簽訂協議,並大肆分封自己的將領擔任蜀漢的地方官。可謂是愚蠢之極。此舉正好給了鍾會等人的藉口。

於是鍾會向司馬昭打了電報說鄧艾在蜀漢這邊代天子行事等等。各種添油加醋。司馬昭聽了必然是大怒。讓鍾會進軍成都,接管兵權。把鄧艾放進囚車,押到洛陽。監軍衛瓘先鍾會一步抵達成都,繳了鄧艾的械。

鄧艾倒也沒反抗。乖乖的進了囚車。鍾會隨後趕到,接管兵權。此時的鐘會掌管了三路大軍,加上蜀漢的降兵。共20多萬大軍。一時間風頭無兩。威震蜀漢。

姜維加緊說服鍾會自立,不然司馬昭也不會饒他。後來鍾會腦袋一拍,想出來一個假借魏太后遺詔,奉命討伐司馬昭的理由。

但是這個理由毫無說服力和讓大夥兒信服。首先大夥兒懷疑這詔書的來歷。其次魏軍出征,家眷都在國內。

所以,沒什麼人同意。反倒讓大夥兒覺得你鍾會是在造反而不是什麼護駕。鍾會見魏軍將領不願意造反,於是把他們都抓起來。

姜維建議,鍾會把這些軍官都殺了,換成自己的親信。但是鍾會心中也有小九九。

一旦殺了這些將領。自己或許就不是姜維的對手了。但是眼下,他又拿這些將領無可奈何。

最終,還是聽從了姜維的建議。挖了坑,準備讓這些魏軍將領填坑。

但這個事兒讓人走漏了風聲。一時間,這些牙門將都知道自己的小命不保了。為求自保,只能前去把鍾會他們殺掉。

於是爭先恐後,殺向鍾會和姜維。雙拳難敵四手。

鍾會和廖化、張翼這些蜀漢舊將被魏軍殺死,姜維眼見大勢已去,心想:“剛伺候完一個弱智的劉禪,又碰上優柔寡斷的鐘會,這個計謀不能成功,乃天意如此”。功虧一簣。於是拔劍自刎。可憐姜維的妻子家眷全部慘死。

為什麼剖腹取膽

姜維自刎以後,魏軍發現姜維的屍體,也知道這一切都是姜維鼓搗鍾會謀反,並且想要坑殺他們。這個姜維,太壞,這麼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血海深仇不可不報。所以氣就不打一處來。拿刀剖開姜維的屍體,取出他的膽,發現有雞蛋那麼大。而後又為了洩憤,把他的屍體砍成幾段,暴屍荒野,並且不許下葬。

姜維的親信在月黑風高的晚上,偷偷的把姜維的四肢撿了回去。埋葬在成都。自此,一帶名將就此隕滅。

姜維死,蜀漢亡。


覺得小編叨叨的不錯的,可以加波關注,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


小王看三國


姜維這個人,對魏國來說,真的是千刀萬剮都不過分。

我們知道,對軍人來說,忠誠是最重要的。當自己國家面臨滅亡的時候,軍人挺身而出保衛祖國是沒問題的。

但是如果自己的主子已經被團滅了呢?或者主子已經投降了。這時候一般軍人有兩個選擇:

1. 投降。

比較典型的是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之後,張郃、高覽一看,得了,老大不行了,良禽擇木而棲,投降。

2.死戰。

這裡舉個謀士的例子,陳宮。呂布投降以後,作為呂布的重要謀士,陳宮“伸頸就刑,眾皆下淚”!伸著脖子就讓曹操給砍了。

但姜維都不是。

對姜維來說,劉禪投降以後,他可以選擇投降,反正原本是魏國的降將,再叛變一下,其實在三國裡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有一個將領叫孟達,就先是蜀將,隨後降魏、再叛變回蜀國。後來被司馬懿殺了。

姜維也可以選擇不投降,死戰到底。那魏蜀吳三國估計都得敬姜維是一條漢子。

結果姜維偏偏是詐降。

這在邏輯上就說不過去了。畢竟姜維先叛變魏國去了蜀國,然後蜀國都投降了,魏國也沒給姜維甩臉子,結果姜維還是詐降。

所以對魏國來說,姜維這個人就完全沒有立場可言。

這種人不弄死,弄死誰?


酒騎風



公元263年八月,司馬昭分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伐蜀,諸葛緒引軍三萬為中路軍,由祁山進攻武街、陰平橋頭切斷姜維退路,鄧艾引軍三萬為西路軍,由狄道進攻甘松、沓中並直接進攻姜維,鍾會親率十餘萬人為東路軍,由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三人都想爭奪滅蜀之功,鄧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想出奇謀,偷渡陰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議被採納後,鄧艾在綿竹地區斬殺諸葛瞻父子,兵臨成都,劉禪因驚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鄧艾蜀國滅亡。

劉禪投降後,要求姜維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維不得已而投降鍾會,後來鍾會在成都謀反,監軍衛瓘率軍誅殺鍾會,姜維也在亂軍中被殺,並且被剖腹取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原因之一姜維投降鍾會離間借鍾會之手殺掉鄧艾,意圖恢復漢室。滅蜀的第一功臣是鄧艾,姜維為何會投降鍾會,除了痛恨鄧艾滅蜀以外,鍾會也是一個野心家,腦後有反骨,姜維正是想通過鍾會謀反,然後在殺掉鍾會,以此來興復漢室。姜維也曾秘密告訴劉禪:陛下先忍耐一段時間,臣自有妙計恢復漢室。


姜維投靠鍾會之後,積極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姜維也正是看透二人都有爭攻之心,鍾會更是屢次請教姜維如何排擠鄧艾,奪得滅蜀第一功。姜維便與鄧艾積極謀劃,蒐羅鄧艾謀反的證據。鄧艾也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佔領成都後,鄧艾擅自以天子的名義封賞蜀中官吏,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督尉,蜀中的大小官員,要麼被任命為當地官吏,那麼被鄧艾蒐羅為自己的部下,而這一切並沒有得到司馬昭的同意。


因此司馬昭對鄧艾也是又愛又恨,更擔心鄧艾會謀反,正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姜維鍾會於是就密謀誣告鄧艾謀反,上書司馬昭說鄧艾在蜀中擅自籠絡人心,召集兵馬,意圖謀反。司馬昭自然知道鍾會的意思,但鍾會不但功高震主,最主要是做事沒有徵求司馬昭本人同意,司馬昭也顧不得鄧艾是否謀反,只想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於是司馬昭就派監軍衛灌,前去成都捉拿鄧艾,鄧艾父子均被收押。


原因之二姜維勸說鍾會謀反。司馬昭拿下鄧艾後,命衛灌將鄧艾父子押回洛陽,鍾會到達成都後,親自審訊並侮辱了鄧艾,姜維對鄧艾更是嗤之以鼻。但司馬昭開始對鍾會不放心,此時鐘已經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威震西土。於是司馬昭給鍾會修書一封,上面寫著:(司馬昭)因擔心鄧艾不服從命令,特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一萬進入斜谷,我(司馬昭)親率十萬大軍,駐紮長安,為將軍(鍾會)接風。鍾會驚慌失措,便對姜維說:司馬昭這是懷疑我,如果司馬昭真心歡迎我凱旋,怎會率十萬大軍前來迎接。姜維也看出了鍾會心思,便勸諫鍾會:今將軍帶甲數十萬,唯一忌憚的鄧艾也被收押,功名天下無人可比,完全可以在蜀中稱王,又何必寄人籬下,再者即便回到長安,司馬昭也不會放過將軍。


最後姜維、鍾會之死。於是鍾會思慮再三,決定採納姜維的建議,然而應鐘會卻不知,自己也是姜維的一個棋子。鍾會宣佈謀反後,召集各路官員,前來議事,鍾會勸說:司馬昭背主弒君,人神共怒,我已決心反叛,眾人都不表態支持,於是鍾會便將所有官吏收押。姜維勸說鍾會將所有官吏坑殺,重新任用,鍾會採納建議,決定第二天處決所有不服從的官吏。


由於做事不秘,其中一位官吏的部下,悄悄將消息報告給監軍衛灌,衛灌連夜召集兵馬殺往成都。在加上官吏大多是司馬昭的舊部,不願謀反,於是魏軍一時間一起興兵討伐鍾會。大軍殺入鍾會府中,姜維鍾會率幾百人迎敵,鍾會被亂箭射死。姜維也因寡不敵眾,自殺殉國。


姜維死後,衛灌因害怕自己也曾參與陷害鄧艾,於是將鄧艾父子在綿竹地區處死,為了推卸責任,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姜維,於是姜維便成了魏軍發洩的對象,官員們將姜維破腹取膽,挖心取肺,以此來表達憤怒,之後又殺入姜維府中,將姜維家小滿門抄斬,可憐唯一對蜀漢忠心耿耿的姜維,卻落得如此下場。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之死?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姜維字伯約,是現在甘肅天水人。父親姜冏是郡裡功曹,在姜維很小的時候因為羌戎叛亂殉職,姜維因此被賜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姜維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也是為什麼後世都傳說姜維至孝。《三國志》記載姜維從小“好鄭氏學”。這裡的鄭氏學由東漢末年大儒鄭玄所創,是漢儒集大成者,是宋以前的儒家主流。鄭玄主張天人感應,皇權天授,以劉漢為天下正統。

正是因為從小接受這種教育,所以也解釋了姜維作為曹魏的官二代,最後卻成為蜀漢的忠臣,也就不突兀了。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祁山首次北伐,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當時跟隨太守在外巡視。太守聽聞郡縣全部望風而降,擔心姜維他們也有異心,連夜獨自逃回上邽。等姜維他們知道已經遲了,連忙趕回時,太守已經關閉城門拒不接納。他們只好回姜維家鄉冀縣,冀縣同樣閉門不納。無處可去的姜維和眾人只得投降了諸葛亮,後來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將包括姜維一家的的千餘家遷往漢中。

入蜀後諸葛亮徵辟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這一年姜維27歲。後來諸葛亮在給蔣琬等人的信中還提到,姜維辦事認真,心思縝密,天水歸降的這麼多人都比不上。而且姜維對於軍事非常敏感,膽子有大,是個軍事上的人才。

此後諸葛亮愈發器重姜維,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並常年跟隨諸葛亮身邊參與北伐。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於五丈原病逝。姜維回到成都,升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統領各路軍隊。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任司馬隨大司馬蔣琬進駐漢中。此後姜維多次率偏師入羌中作戰,因為拉打結合的政策,羌胡異族紛紛背魏入蜀。姜維本想拉攏羌胡異族為蜀漢所用,進而控制隴西,但是每次都被大將軍費禕抑制,使其軍隊都不超過萬人。

延熙十六年(253年),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姜維掌握蜀漢大權,開始連年北伐並互有勝負。但此時蜀漢無人再有諸葛亮的治政之才,連年的北伐導致民生凋敝,百姓面有菜色,而劉禪又寵幸宦官黃皓,不理朝政。

黃皓幹權弄政,想要廢除姜維扶持親信右將軍閻宇。姜維請求劉禪斬殺黃皓,不被同意,因害怕報復不敢回成都,只得屯田沓中。

景耀六年(263年),鍾會伐蜀,劉禪卻聽信黃皓的鬼神之言,以為魏軍不會來,不做防備。結果魏軍一路長驅直入,劉禪才連忙派廖化等人支援,可為時已晚,傅僉力戰而死,蔣舒開城投降,漢中失守。姜維和廖化只能退守劍閣,與鍾會大軍對峙。

劍閣當年由諸葛亮主持修建,是蜀漢門戶,被譽為天下第一險關,李白在《蜀道難》中讚歎道:“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鍾會久攻劍閣不下,多次寫信勸降,姜維都置之不理,正當鍾會商議撤退之時。鄧艾由景谷道偷渡偷渡陰平,涪城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鄧艾軍得到修正及補充,又在綿竹關擊敗倉促集結的諸葛瞻軍,後主劉禪出城投降,蜀漢滅亡。

當在劍閣和鍾會對峙的姜維接到劉禪投降的命令時,將士無不拔劍劈石以瀉憤慨之情。但是姜維還抱有一絲希望,他知道鍾會早有野心,於是假意率軍投降鍾會,並勸說鍾會擁兵自立。鍾會聽從姜維的建議,先陷害鄧艾謀反,又殺戮其他魏將,為自立準備。

而姜維則偷偷聯繫蜀漢舊臣,準備起兵復漢。可惜事情洩漏,成都大亂,鍾會、姜維及大量蜀將被亂兵殺死,鄧艾也被田續所殺。

歷史記載亂兵憎恨姜維蠱惑鍾會造反,不僅殺死姜維,還將其妻兒全家殺害。而姜維死後被人剖腹取膽,最早是記錄在南朝宋時期的劉義慶編寫的名人言行軼事的《世說新語》:“姜維死時見剖,膽大如斗”。

這故事又被收錄到《太平御覽》中,寫到:

“人有疾病,在內藏掩心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帝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世說》曰:姜維死時見剖,膽大如斗。”

所以還原一下事情的經過,應該是事發後,魏兵憎恨姜維鍾會等人造反(如果造反成功,魏兵要被留在蜀地,有家不能回,家人也可能會受到連累。如果成功了,無可奈何只能依附,但現在沒有成功就被告發,想起造反後的結果,魏軍將士自然怨恨無比)。

將其殺害還不夠,難免要戮屍洩憤,估計姜維有膽囊肥大的疾病,切開腹部後,大家發現姜維的膽大的異於常人,再結合《太平御覽》中提到的,古人對於膽囊腫大的認識,姜維定然是因為慫恿鍾會造反,膽才這麼大的。

於是就流傳開來,到後世被羅貫中引用到了《三國演義》當中。


Rick潘維鏞


姜維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一代名將,也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是我們很少有人知道姜維其實是魏國人,出生於甘肅一帶,他一開始是為魏國工作的,是個小軍官,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有一個計謀被20多歲的姜維給一眼看穿了,諸葛亮至此對這個年輕人上了心,於是小施策略,使其投降於蜀漢,並且重用姜維,可以說諸葛亮是姜維的伯樂,才子姜維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後來開始統領蜀國的三軍,姜維全心全意地輔佐著劉後主,他多年被諸葛亮教育,腦子裡想的都是恢復漢朝的想法,曹魏在他眼裡就是逆臣賊子,他的人生就是為了要滅魏而戰。



但是姜維是生不逢時,他所在蜀漢的實力遠遠不如曹魏,晚年的姜維遭遇了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鍾會和鄧艾伐蜀,劉後主投降了鄧艾,讓在外面征戰的姜維投降於鍾會,如果姜維也跟著投降,他也許就可以保全性命,度過一個平和的晚年。



可是姜維不是這樣的人,到了最後還要拼搏一下,他帶著自己的兵馬在投降鍾會的同時,開始離間鍾會和魏國的關係,因為鍾會這個人是有野心的,想取司馬昭而代之。鍾會先是汙衊鄧艾要造反,鄧艾被司馬昭給抓了。鍾會帶著眾多的兵馬進入了成都。此時鐘會和姜維都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鍾會想讓姜維帶著大批兵馬去討伐司馬昭,而姜維呢,想借著鍾會的手把一些魏國的名將幹掉,然後再殺鍾會,取得兵權,重振蜀國。但是此次的計策沒有獲得成功,姜維的行動敗露了,結果鍾會和姜維都被殺害。不過小說《三國演義》中把姜維的死說成了自殺。鍾會如果讓姜維去殺司馬昭,那麼鍾會部隊裡的將領肯定是死路一條,而鍾會如果聽姜維的話,屠殺將領,很多將領也是死路一條,所以那些魏國將領肯定對姜維是咬牙切齒,他們剖開了姜維的肚子,居然發現他的膽與常人不同,膽如斗大。


科壇春秋精選


呵呵,魏國將士對姜維又怕又恨。第一,姜維最早其實是魏國人。被蜀國俘虜後歸降了諸葛亮。並且被諸葛亮培養成既他之後蜀國的頂樑柱。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姜維將六出增加到九出。魏國將士死在他手上的不計其數。比如,曹操的愛將張合。遭諸葛亮計謀後,被姜維帥軍亂箭射殺。姜維在投降魏國後,更是使用陰謀詭計,害死了鄧艾鄧仲父子,還有他自己和鍾繇的兒子鍾會。魏軍也發生了大規模的火拼騷亂。受到牽連的人何止千萬。所以,姜維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洩憤才怪呢?再加上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諸葛亮,在蜀國官聲極佳,聲望頗高。但他在魏軍眼裡,就是他們的噩夢。魏國人稱諸葛亮為妖道或妖人。俗話說,父債子還。姜維死後,魏軍對他的報復何嘗不夾雜著對諸葛亮的報復呢?


風雨中的梅雲


這件事是因為魏國將士對姜維的憤恨,雖然姜維最後被剖腹取膽,但是卻成就了姜維一世英雄的美名。



事情背景

公元263年,鍾會和鄧艾分兵進攻蜀漢。鄧艾偷渡陰平,兵圍成都之下,後主劉禪被迫投降了鄧艾。

在姜維得到消息後,思考之下決定投降鍾會。並設下計謀,企圖恢復漢室。



滔天大計

姜維知道鍾會和鄧艾之間有矛盾,所以故意投降了鍾會,極力挑撥二人的矛盾。

當時鄧艾進入成都後,擅自封賞官員,這一舉動可以說是越權了。

於是姜維勸說鍾會上書,誣陷鄧艾謀反。並且乘機綁縛了鄧艾,命監軍衛瓘押解鄧艾迴魏國。

之後姜維極力的勸說鍾會謀反,效法劉備自立蜀川。鍾會猶豫再三,決議反叛司馬昭。

然而鍾會卻不知只是姜維的一顆棋子。姜維最終的意圖是在鍾會謀反之時,挑起將士憤怒,殺掉鍾會,奪回兵權。

謀反之時,鍾會把所有不贊成謀反的官員全部羈押。準備第二天處決。

此時姜維計謀即將成功,只等第二天鍾會謀反,乘機殺掉鍾會,然後拿回兵權。最終重新擁立劉禪登基。

然而卻因為衛灌召集軍隊討伐鍾會,鍾會兵敗被殺。姜維眼看計謀失敗,最終自殺。

可是憤怒的魏國將士,在衛灌的指揮下,對姜維剖腹取膽。發洩了心中的憤怒,之後更是對姜維一家採取了滅門。



《世語》記載:維死時見剖,膽如升大”。

姜維設下了滔天大計,企圖恢復漢室,但卻因為中途變故,最終失敗,被憤怒的魏國將士剖腹取膽。不過卻反應了姜維對於漢室的赤膽忠心。


我是越關


因為“被人”的人是敵人!姜維再怎麼英勇再怎麼忠心,也只是為了蜀漢政權,對於他的敵人魏國而言,他是必須要除掉的敵人!

從20多年的交戰歷史上,姜維是魏國軍事集團急需除掉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魏國在軍事領域上下,各層官兵可以說對姜維是恨之入骨,即便在戰場上對姜維也絕不可能選擇寬恕。

而在最後的那起政變上,也是姜維的最後一個計謀,姜維的計劃更是狠毒,慫恿魏國統帥鍾會設計除掉其它的魏國軍隊的將領,奪佔整個兵權,並計劃率十幾萬魏國軍隊造反企圖反攻魏國,如果這個計謀成功,鍾會十幾萬大軍中,除了鍾會的親信之外,其他的中高層將領估計都會遇難,而且這支大軍一旦造反,他們在魏國老家的家屬家眷必然也會遭到魏國政府的清算,自己的親屬很可能就此遇害,自己還差點被當成叛軍處理,而這一切都是拜姜維所賜,正在蜀漢地區駐紮地魏國官兵上下,又豈能不恨他?!

而且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在魏國滅蜀之戰發生前,魏國上下也是飽經腐敗動盪,發動滅蜀之戰,也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當戰爭成功後,司馬家族也需要藉此機會進一步收攏兵權,擴大自身的勢力,藉此打擊其他反對司馬家族的勢力,事實上在滅蜀之戰成功之後,魏國軍團上下也流露出了反對司馬家族的苗頭,首先是鄧艾發難利用自己首先進入成都的機會,大肆封賞部下甚至自行任命蜀國官員,隨後又是鍾會造反,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導致司馬昭連續對滯留蜀國的魏國軍隊展開清洗,尤其鍾會造反之前鄧艾首先被司馬昭拿下,這也從另一個層面暗示誰反對司馬昭必然得不到好下場,因此當鍾會選擇造反後,其他不願意造反的力量必然要選擇對鍾會和姜維下死手,以此藉機向司馬昭表達忠心,否則即便動亂平息後,司馬昭也不會放棄對軍隊的清洗,因此魏軍官兵上下連續選擇殺死鍾會和姜維,也是為了藉此來保全自己!



遼寧資深球迷


題記:生不逢時,姜維,作為三國武將中,最佩服的一位,他所具有的一些高尚品格,深入我心

姜維

提起姜維,就不得不談到劉禪了,可真謂是扶不起的阿斗,這樣一位人物,基本上就毀在了劉禪身上〈當然,很多人說劉禪其實是千古一帝,至於其中的真假,我就不得而知了〉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三國末期蜀國著名將軍,官至大將軍職位,可謂一生,都在為光復漢室而奮鬥,可最終結局卻是,令人黯然

在經歷過數次北伐之後,最終,終歸是魂歸西天,他無法拯救這落日的餘輝,但是,它的光芒,卻照耀著璀璨星河

姜維之死

263年,當時姜維上表劉禪,要其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可惜的是,當時,劉禪聽信宦官黃皓的言論,認為敵軍不會到來,便放棄了,派兵助手這兩個關卡

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當時鄧艾久攻不下,便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

之後,劉禪開城投降,並且敕令姜維投降。姜維自知迴天無術,無可奈何,只能率軍向鍾會投降

在投降之後,姜維勸說鍾會謀反,鍾會同意,但由於鍾會的優柔寡斷,消息洩露,最終慘遭殺害,甚至於說,死後仍被魏軍剖腹取膽,可謂是慘烈

但使龍城飛將在

姜維,可喂說是蜀國最忠誠的人,但是,另一方面來說,蜀國的滅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姜維所導致的

當然,人無完人,魏蜀吳三家,即使說到了後期,可以說蜀國依舊是國力最差的一個,特別是在諸葛亮數次北伐之後,國力在很大程度上都處於衰退狀態

然而,在姜維上位之後,卻沒有制定一個正確的方針,依舊維持諸葛亮的北伐大計,最終,把僅存的那一絲家底,全部耗光,蜀國也走向了滅亡

但從另一個方向上看,姜維卻依舊值得可歌可泣,他一生為蜀國,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是想著策反鍾會,光復漢室

其實對這個人物最大的感慨就是,生不逢時,或許說,如果他生在一個其他的時代,或許,他生命所綻放出的色彩,將會更加的絢麗奪目



呈現個性解讀,展示百態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