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之才比起姜維如何?

hybeng


首先,我的評價是周瑜之才與姜維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不可同日而語。


周瑜赤壁以五萬大破曹軍八十萬,僅此一點,姜維畢生都沒有打出過類似的戰績,或者相對拿得出手的戰績。


至於我為什麼得出上述結論,請諸位看完我如下對比之後,自己就會有一個品評的結果了:


第一,身份相差懸殊

1、周瑜才俊曉喻江東,所謂“音有誤周郎顧”也就是說,周瑜不僅文治武功方面才能出眾,而且音律方面也卓越超群。而且在江東地區已經家喻戶曉。


2、姜維只是西涼地區的一個“地產人才”,就連其老東家——曹魏,都不太瞭解這個人才的能力和存在。甚至其直屬上級天水太守馬遵,都對其重視程度不夠,足見姜維在當時英雄輩出時代的角色低位。


第二,入夥時機

1、周瑜,是在孫策剛剛起兵,需要援手的時候,周瑜率所部全部人馬主動加入了孫策的江東陣營,從此被孫策引為心腹。甚至在孫策臨終託孤時,也對孫權說“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可見對周瑜的重視程度,也可以想見,入夥時機的選擇是多麼的重要。


2、姜維,則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兵出祁山的時候,突然發現的一個將才。注意是“將才”不是“帥才”。

後來經過種種手段,迫使姜維投降。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姜維有點“不情不願”“迫於無奈”。


收姜維


第三,動因不同

1、周瑜是主動來投,而且正是孫策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2、姜維是被動,而且是在諸葛亮使出了各種手段之後,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不得已投降蜀漢。



第四,戰力不同

1、周瑜,自從跟隨孫策,大小戰例數十場,未嘗敗績。尤其是赤壁一戰,以五萬水軍席捲曹軍八十萬(雖然有水分,但是以少勝多的無可厚非的)更是古今少有的堪稱奇蹟的戰績。後來雖然在荊州問題上,一直不順利,但是不影響其作為荊州軍統帥級人物和三國時期戰神級別的存在。


2、姜維,無論在曹魏期間還是在蜀漢期間,甚至後來投降鍾會之後,其謀劃的幾乎所有策略,都被其當時的對手逐一識破,並最終敗北。




第五,使用情況


一、周瑜

1、早在孫策時期的江東,周瑜就已經獨當一面,屢立戰功。


2、孫策遇刺臨終,託孤之時,對孫權說“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彼時周瑜才剛剛25歲,就已成為東吳的“託孤重臣”。


3、孫權繼位初期,對周瑜還是有些忌憚的,所以,只讓周瑜在洞庭湖操演水軍,也就是說,訓練“預備役”,此時,周瑜已經脫離一線部隊。


4、赤壁之戰,由於周瑜和魯肅的堅持,孫權才決定拼死一戰,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5、赤壁之戰之後,周瑜獲得孫權無限度的信任,將東吳幾乎所有軍政大權全部交給周瑜掌管。反過來,周瑜對孫權也是忠心耿耿殫精竭慮,最終累死在任上。



二、姜維

1、自從投降諸葛亮之後,一直以諸葛亮學生和帳下大將的雙重身份存在於蜀漢陣營之中。


2、從未獨當一面,一直都是在諸葛亮帳下聽用。


3、在諸葛亮臨終前,諸葛亮託孤時,丞相的人員沒有姜維也還說得過去,甚至就連當時軍隊的指揮權也交給了長使楊儀,姜維仍然是輔助。


4、在後期掌握蜀漢軍權後,卻不能有效使用,而為了避禍,遠遁屯田,對國家的貢獻可以說是降到了極點。(要知道,如果黃浩在劉禪面前說話管用的話,你認為,他不在朝中,劉禪就殺不了他嗎?別忘了當年魏延是怎麼死的)


5、雖然屢次北伐中原,全部無功而返。


6、將蜀軍主力盡屯劍閣,險路無守,使得成都空虛,最終讓鄧艾鑽了空子。


姜維屯田避禍


第六,各自的人才隊伍建設

1、周瑜

①且不說周瑜培養了多少武將,就看他身後的幾個都督,基本都是在周瑜在世時發現和推薦給孫權的。


②再看周瑜是如何巧妙的化解了老將程普對自己的意見,可見周瑜對整體的團隊團結是起到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


2、姜維

姜維在人才培養方面可謂是全面繼承了諸葛亮的一貫作風——基本沒有什麼人才培養,以至於達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七,結局

二人結局都不盡如人意,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

1、周瑜,在沒有收復荊州之前,累死任上。


2、姜維,在蜀國未嘗一勝。再次降魏之後,誘反鍾會後,仍然兵敗身死。可謂名不虛傳的終身級悲情英雄。



總結,姜維遠不及周瑜

1、周瑜平生,與之交手的都是三國時期一流的統帥級人才——曹操和諸葛亮。而且,還曾經有過五萬大破曹軍八十萬的傲人戰績。

2、反觀,姜維,除了在天水關,敗於諸葛亮手下之後,再也沒有過與當時一流統帥級人才交手的機會,直到最後,也都是與司馬家的下屬將領交鋒,而且未嘗勝績。

二人之高下,可見一斑,諸位各自判斷。


重頭再來趣說歷史


拿周瑜來與姜維比,實在是一種貶低,甚至是一種侮辱。如果周瑜周公瑾是一顆燦爛的明星,那麼姜維姜伯約只是一點明亮的燈火。他倆不在一個層級。


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看過《三國演義》。你懂的,中國這部名著的作者羅貫中一生都在吹噓劉備及其陣營,貶低曹操,孫權及其陣營。《三國演義》對周瑜著墨不多,篇幅不大,卻也把人家黑得夠嗆。首先是抽象的肯定了人家雄才大略和風流倜儻的特點,然後是具體否定了人家的赫赫戰功和寬闊胸襟。

赤壁大戰是《三國演義》中最花費筆墨和心思的章節,一場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被刻繪的波瀾壯闊,栩栩如生。但是作者卻把功勞算做諸葛亮的,把錯誤算做周瑜的。為了一門心思地突出和塑造諸葛亮的智者形象,這場戰爭的總導演,總指揮的功勞全被抹殺,而且成了一個尷尬的角色。

赤壁大戰之後,作者繼續美化諸葛亮,醜化周瑜。讓周瑜被諸葛亮玩弄於股掌之上,廣袤富庶的荊州被騙走不算,而且還要“賠了夫人又折兵”。更過分的是,居然繪聲繪色地編造了又愚蠢,又狹隘的周瑜被活活氣死的故事。而且周大都督臨死還不往諸葛亮臉上貼金,萬分嫉妒地喊到:“既生瑜,何生亮”。

除了羅貫中以外,歷朝歷代,絕大多數帝王將相,騷人墨客對具有大將風度和藝術細胞的周公瑾都是讚賞有加的。頂級的書法家顏魯公一身正氣,建議朝廷追封古代名將,祭祀對象就有周瑜。三國時期被追封祭祀的寥寥數人。

純文學作品中,周瑜也是歌頌禮讚對象。豈不聞詞壇第一人那首最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老大通篇懷的是英雄美女,點著名的歌頌周瑜夫妻:“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哪裡有一絲一毫猥瑣、狼狽的樣子。這雖然是詩詞,和歷史中的周公瑾應該是一致的。

周瑜(175——210),字公瑾,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是嚴格意義上的高富帥,官二代,一代名將,東吳大都督,業餘音樂愛好者。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績就是三大戰役,一是輔助小霸王孫策平定了江東,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二是指揮孫劉聯軍在赤壁打敗了曹操統帥的八十萬大軍;三是打敗了曹仁的部隊。周瑜確實英年早逝,但導致周瑜短命的絕不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或者心狠手辣。

就在在三國時期,許多大佬對周瑜都是敬佩的。周瑜的老闆孫權說他有王佐之才,把國家的外交國防都託付給他。周瑜當都督,東吳軍方元老程普開始不服,經常給他出難題,有意不配合不支持。然而天長日久,不知不覺就被折服了。程普對人說,和周瑜在一起工作,就是飲醇自醉。

史書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意思應該是格局很大,胸襟很寬。到了宋朝,著名詩人范成大贊周瑜:“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如果同時代有兩個傑出人物,人們會形容是:“一時瑜亮”。注意,次序是瑜在前,亮在後。

傑出的軍事家蔡鍔將軍逝世時,有一個著名狂士收斂起狂態,以美女小鳳仙的名義寫了一幅輓聯:“不信周瑜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用得到美女青睞的古代名將周瑜和李靖來比喻現代名將和英雄,再造共和的蔡鍔將軍,說明周瑜在人們心目中,即使是在狂妄自大的人心目中,確實是情商高,有女人緣的大英雄。


大家知道,鐵血都督,海軍大將周瑜在遊戲《王者榮耀》中,也是一個真愛至上,善於火攻的英雄,和歷史的相似度高。語言尤其具周瑜風格。關於戰鬥和愛情方面,有“沒有慾望,何來勝利?”,"身為男人,無法讓步的只有兩件事,勝利和小喬。”之語。關於造型方面,有“可以懷疑我的人格,不可侮辱我的造型!”之語。


至於疲於奔命,毫無建樹的亡國將軍姜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


十一老爹


周瑜是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易中天先生概括周瑜是:帥哥,良友,名將,忠臣。《三國志》說周瑜是“性度恢廓”。“長狀有姿貌”。


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是孫劉聯合軍的總指揮,曹操大軍在長江列陣,戰艦相連,旌旗獵獵,江東人見了魂飛魄散,膽戰心驚。周瑜卻泰然自若,運籌帷幄最終以多勝少,打敗了曹操。取得了決定歷史上勝利。

《江表傳》裡記載,公元209年,劉備到京(江蘇鎮江)迎娶孫權之妹,告別時曾對孫權說,周公瑾文韜武略實在是“萬人之英”,不過我看他“器量廣大”,只怕不肯“久為人臣”。曹操也在赤壁之戰後寫信給孫權,說是自己燒的船走的,橫是周瑜浪得虛名。


《江表傳》說的很清楚:“瑜威聲遠箸,故曹公-劉備鹹欲疑僭之”。周瑜被曹操和劉備同時詆譭,並提挑撥離間,足以說明周瑜的才能是怎樣的了。

姜維,是自視清高的諸葛亮,在四十八歲北伐魏國時收降的。諸葛亮贊到:“姜伯約甚敏於軍事,即有膽義,深解兵意,而才兼於人”。

諸葛亮謹慎入微,很少誇獎別人。很快提拔姜維這位降將為當陽亭侯。不到三十歲封侯,這時多少戰場上的武將夢寐以求的。諸葛亮又盡授平生之學,讓姜維領上將之職。

姜維清廉自守,家無餘財,其才德也無可挑剔,他對蜀漢的忠誠也無可非議,劉禪投降後,他依然圖謀起兵復國。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大約十年間,八次北伐,功績也不在諸葛亮之下。但卻又背費褘制約,被黃皓進讒言。說明姜維自己也有不足之處,比如他的用人方面,他身邊只有同是降將的夏侯霸,不免讓人生疑。

姜維作為蜀漢的守業者,固然對蜀漢立有功勳,但與諸葛亮這樣的蜀漢創業者是無法相比的。

而周瑜也正是東吳的主要創業者,他的才能是曹操與劉備同時讚歎與嫉妒的。儘管姜維是蜀漢後期的人才,但是與周瑜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路遙lgy


“才”這個字的涵義有點寬泛了,個人認為周瑜名大於實,其實是不如姜維的。我們姑且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軍事才能

兩個都是統帥型人才,那麼主要就比較一下軍事才能,看戰績。

周瑜的戰績說實話,除了赤壁之戰,還真沒幾個能拿得出手來。

“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

起初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周瑜是作為副手的,從《三國志》中我們無法窺得周公瑾是如何用兵如神、治軍有方的,四方征戰的應該是孫策,周瑜負責出謀劃策。

“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

這次是周瑜獨自用兵,不過這個戰績顯然是沒有什麼說服力。

再下來就是赤壁之戰了,那麼赤壁之戰是否是周瑜軍事能力的體現呢,可惜答案也是否定的。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

火攻的計劃是黃蓋的提議,詐降也沒有提到周瑜。那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具體做了什麼呢?《三國志》裡面有記載的,只有堅定孫權對抗曹操的信心而已。

赤壁之戰後,周瑜在與曹仁爭奪南郡的戰鬥中,中箭受傷,之後便臥病不起了。原本想在劉備之前奪取益州,只不過還未出發,便病逝了。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反觀姜維,雖然九伐中原敗多勝少,但蜀國內部的阻力其實有著很大的影響。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姜維雖然是蜀國的軍事統帥,但出兵的規模一直都受到限制。就算費禕死後,也只不過數萬人,和魏國相比,一直處於弱勢兵力的狀態。

另外,姜維的對手鄧艾,單純從用兵方面來說,實在是一個難得的人物。這樣的對手,周瑜沒有遇到過。

但就是這樣不利的情況下,姜維除了段谷一戰,因為胡濟失約沒有配合作戰,被鄧艾大敗之外。其他時候還是打得有來有往,如襄武之戰、洮西大捷等。

僅就戰績來看,軍事才能方面,周瑜是不如姜維的。


2、政治才能

很多人會認為姜維失敗的原因是他的政治能力太弱。但我們都知道,姜維是一個魏國的降將,他作為統帥蜀國大軍的最高統帥,並不屬於任何一個派系。蜀國的幾大派系也都提防著他,可知其背後的壓力。因此他只能謹慎行事,要使身居高位的姜維一落千丈是很容易的事。

而周瑜有著與孫策過命的交情,自然孫權對他是極其信任,周瑜在用兵方面的權利實在是比姜維大太多了,也幾乎是不會受到任何的掣肘。

因此,並不是姜維的政治才能不如周瑜,而是他特殊的身份使然,在蜀國自始至終他都沒有辦法放開手腳,去實現自己的抱負。政治方面,個人感覺至少是持平。

3、個人武藝

這一點姜維完勝,相信不會有什麼異議吧……

綜合上述三點,我認為周瑜實際上是被《三國演義》美化了,真實的才能其實是不如姜維的。

穿越古今,縱覽中外,關注歷史,關注論史大能貓。


論史大能貓


表面上來說周瑜會更勝一籌,因為周瑜的知名度比姜維高出了幾倍,而三國演義說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可以說是子虛烏有,連蘇軾都說是三國周郎赤壁,為什麼不說是三國孔明赤壁,足見赤壁之戰中周瑜發揮了比諸葛亮更大的作用。

周瑜赤壁之戰以弱勝強,與蜀軍合力打敗了曹操八十萬大軍,姜維十一次北伐曹魏最終兵敗自盡而死,表面上周瑜更強,但是深入分析以後,就有另一種結論了。

一,周瑜當時面對的雖然是曹操八十萬大軍,但是曹操大軍來到赤壁之後,因為不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大軍當時又發生了大瘟疫,軍隊的戰鬥力減少了一大半,參加水戰的軍隊也是一些前來投誠的荊州水軍,與蜀吳聯軍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而在戰前曹操又中了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兩名大將,不作死就不會死,水軍的實力更加削弱,曹操被迫將戰船連接在一起,才使得周瑜有機可乘,運用火攻,而戰前又施展苦肉計,讓黃蓋去詐降,火攻計劃得逞,曹操為攻,周瑜為守,周瑜依託長江天險,還有對當時氣候的瞭解,周瑜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勝利幾乎是板上訂釘的事情。

二,姜維當時面對的情況跟周瑜很不一樣,姜維屬於攻方,魏國屬於守方,當時蜀國的國力已經無法跟赤壁之戰相比,十一次北伐,姜維獲得兩次大勝,三次小勝,平手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對於當時的魏國國力來說,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況且姜維當時還面對著許多困難,比如劉禪昏庸,寵信奸臣,致使蜀國內部政治混亂,而當時的吳國已經沒有大將可以北伐了,姜維面對的困難比諸葛亮時期更多,當時姜維退守劍閣屯兵也是無奈之舉,這才使鄧艾有機可乘攻取漢中,蜀國宣告滅亡。

總結:一個人的能力要看他面對困境的時候,能有什麼作為,周姜二人所處的環境不同,個人發揮的空間有限,但是姜維在面對逆境時後展現出了超凡的軍事能力,而周瑜卻沒有面對逆境的戰鬥數據,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所以個人認為姜維更勝一籌。


歷史論文獲獎者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 。主要的歷史事蹟: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主要的歷史事蹟:帶領蜀軍北伐,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

筆者認為:周瑜和姜維都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他們的成名事蹟都是指揮軍隊以少勝多,周瑜最具代表戰役為赤壁之戰策劃火燒連環船大破曹操。而姜維的代表戰役則為十一次北伐曹魏,不過最終失敗身亡。他們兩者有共同之處,也有差異,經過分析對比:筆者認為姜維的才能要勝過周瑜。

一,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用黃蓋建議火攻曹軍,最終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周瑜是依靠長江天險,又有諸葛亮,黃蓋等出謀劃策,綜合了形勢,這場戰役取勝難度不是很高。

二,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姜維當時面對的戰情又不一樣,魏蜀國力相差很大,兵力之差數倍,且蜀為攻,魏為守。十一次北伐裡,姜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姜維北伐戰役的條件相比諸葛亮當時還要惡劣,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姜維能取得這麼好的戰績已然很好。無論是戰役或者結果都可說是歷史旱見,雖然說姜維沒有諸葛亮的智謀和北伐氣勢,但這種伐魏的舉動就已不是孫吳將領所能超越的。雖然最後北伐失敗了,但是因蜀國內部政亂所引起,並不是他能左右的。

因此綜上分析可知,雖然周瑜和姜維都有過成名戰績,但從事蹟分析來看兩個人的戰役成敗有別於條件不同所至,並非個人才幹所能控制,相反姜維於逆境中顯露出色的軍事才更勝周瑜一籌。


南風未至時


周瑜之才遠超姜維。24歲做大都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是戰亂時期有實權的軍事長官)。赤壁之戰實際上是周瑜指揮得勝的。而且周瑜文化水平很高又善音律,個子高長得帥,娶的小喬(孫策的連襟)。文武全才,皇親國戚,位高權重,妥妥的人生贏家,可惜早亡。姜維的影響力遠不如周瑜還被諸葛亮招降過來的,差距很大


何員外是


姜維和周瑜都是軍事家,政治方面才幹不很顯赫,而周瑜最具代表戰役為赤壁之戰策劃火燒連環船大破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姜維的代表戰役則為十一次北伐曹魏,不過最終失敗身亡,兩人都是以弱敵強,周瑜是以弱勝強,姜維則是以弱攻強,也因此而負盛名,表面說來就似是周瑜要強一點,不過作深入分析又另有別論了。 1 周瑜當時面對的是曹軍長途南征,加之以北方軍不善水戰,依靠的是荊州一點投降水軍為主力,大軍又發生瘟疫,大部分士兵就連站在船上的能力都沒有,就不要說開船作戰了,故此曹操被迫將戰船連接在一起,製造了周瑜用火攻的戰機,長江天險就是周瑜勝利的關鍵,曹為攻,周為守,在戰局形勢上週瑜是佔盡優勢,得天時瘟病降予曹營,佔地利於長江天險,攬人和遇曹軍水戰人才調零,急於求才令名將黃蓋詐降騙得曹操信任,周瑜之勝是註定的了。綜合了形勢,這場戰役取勝難度不很高。 2 姜維當時面對的戰情又不一樣了,魏蜀國力相差很大,兵力之差數倍,且蜀為攻,魏為守,十一次北伐裡,姜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蜀弱魏強的情況下采取主攻而能勝多敗小,無論是戰役或者結果都可說是歷史旱見,雖然說姜維沒有諸葛亮的智謀和北伐氣勢,但這種伐魏的舉動就已不是孫吳將領所能為也,按照史記資料分析,姜維的失敗應該大部分歸咎於劉禪的昏庸導致蜀國內部政亂所引起,姜維北伐戰役的條件相比諸葛亮當時還要惡劣,蜀國政治局面迫使姜維只能退守劍閣屯兵,令鄧艾有機可乘攻佔漢中,令蜀國傾刻滅亡。 綜合來說,兩個人的戰役成敗有別於條件不同所至,並非個人才幹所能控制,相反姜維於逆境中顯露出色的軍事才能是更顯得才智超群,而周瑜卻沒有這方面的有效證據,所以照常理說就應該是姜維還是勝周瑜一籌。


濁酒一杯解閒愁


咱們先來說一下姜維。

姜維(204—263年),字伯約,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與蜀軍交鋒時,多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因而被諸葛亮視作人才用計收降。姜維投降蜀國後,諸葛亮對他加以培養和重用,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陽亭侯。說起姜維,恐怕也有不少喜歡他的兄弟吧?實在不想得罪大家,只是閒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近來有看到拿姜維和周瑜做比較,而且評論姜維是三國時期文武兼備的第一人。好吧,先說說姜維的武,有人說姜維武力數一流,後期出場的他武力超強,甚至說後期的武將比前期的厲害,因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這個長江之說我並不反對,但是,想想前期的三國是最為戰亂的時代,越是戰亂就越能湧現人才,很多武將都是在殘酷的戰鬥中磨練出來的技藝。(看看美國和越南的越戰老兵,個個身經百戰,戰鬥力超強)所以,我認為前期的三國武將才是真正馳騁沙場的武將,武力肯定比後期的武將高。另外,先拿前期出場過的武將和後期的做個比較。第一看看在諸葛亮三出祁山之時,先是岐山設伏圍張郃,結果“郃不能上山,乃拍馬舞槍,衝出重圍,無人敢當。蜀兵困戴陵在垓心。郃殺出舊路,不見戴陵,即奮勇翻身又殺入重圍,救出戴陵而回。”接著是詐退鬥司馬懿,需要有人擋住張郃,孔明言“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言畢,以目視魏延。延低頭不語。說明魏延不認為他能戰勝或者平張合,還是王平願意拼死一戰,而姜維則被安排去搞偷襲去了。就這裡的設計可以清晰的看到姜維武力在諸葛武侯心中的位置,張〉魏〉姜。也許這個事例還不能說明問題,特別說明的是魏延,幾乎每次抵擋張郃的事情都是安排的他,說明在諸葛的心中,只有他有和張郃一戰的實力。然後再說前期尚不算超一流的魏延,到了後期簡直天下無敵。如果說姜維是超一流的武將的話,那在魏延反叛的時候(不知道算不算),笑傲蜀國無人敢敵的時候,為什麼姜維不敢出戰?還得靠死孔明的計謀斬魏延,實在有損蜀國武將的顏面。再來看看姜維在剛出場的時候既能用計算計孔明(後面再評)又敢跟趙雲動武,是否那時年少輕狂,後來發覺天下之大,並不如他想象,於是輕易不再出手了?,(憑記憶書上這樣寫道:姜維抖擻精神或是精神培長大戰無論年齡還是精神都大不如前的趙雲,忘記用哪個詞彙了。看看全書,這個詞彙個人認為不是褒講的意思,但凡技藝不如對方的,大都抖擻精神酣戰對方,因為稍不注意就被對方幹掉了。例如,張飛戰呂布等等)最後,再拿鄧艾武力來與姜維比較,有人說他二人的武力相當,我說不然,鄧艾的兒子尚能和姜維戰平,老子要出手的話,姜維定吃不消。另外,還有諸葛尚,書上只有一句“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兩個人被諸葛尚輕鬆擊退,充分說明了諸葛尚的能力。所以我覺得他肯定是超強?因為他單挑打敗了鄧忠(鄧艾的兒子)和師纂的組合,也或許說明鄧忠的武力本來就不怎能麼樣?這麼看來善於玩謀略的諸葛亮,其後人都比姜維武力強?所以,我最後只也只能這樣評價姜維的武力,二流水平。


漁夫侃歷史


周公瑾更勝一籌。根據歷史記載赤壁之戰是周瑜的經典絕作,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而姜維呢是三國後期才出現的,並且史料記載也沒有過什麼經典之作。所以說不管是論歷史還是《三國演義》周瑜的資歷和經驗等等各方面都比姜維勝一籌。我的意思呢也不是貶低姜維,望諸位不要誤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