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一.發熱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感染性發熱

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所引起的感染。由於病原體的代謝產物或毒素作用於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而釋放出致熱源,從而導致發熱。螺旋藻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和螺旋藻多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長期服用可爭強人體免疫力,降低患病幾率。

非感染性發熱

(1)結締組織與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風溼熱、類風溼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2)組織壞死與細胞破壞,如白血病、各種惡性腫瘤、大手術後、大面積燒傷、急性溶血等。

(3)產熱過多或散熱減少,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產熱過多)、重度脫水(散熱減少)等。

(4)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如中暑、顱腦損傷、顱內腫瘤等。

二.咳嗽咳痰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呼吸道疾病 當鼻咽部至小支氣管整個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時,均可引起咳嗽、咯痰。刺激效應以喉部杓狀間隙和氣管分叉部黏膜最敏感。當肺泡內有分泌物、滲出物、漏出物進入小支氣管即可引起咳嗽,或某些化學刺激物刺激分佈於肺的C纖維末梢亦可引起咳嗽。而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見的原因。 2.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狹窄或其他原因所致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或肺水腫時,因肺泡及支氣管內有漿液性或血性滲出物,可引起咳嗽、咳痰。另外,右心或體循環靜脈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時也可引起咳嗽、咳痰。

三.咯血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肺膿腫、肺癌、肺炎、肺阿米巴病、肺包蟲病、肺部轉移性腫瘤、肺腺瘤、矽肺等。2.循環系統疾病如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瘤、肺梗死及肺動靜脈瘻等。

3.外傷如胸部外傷、挫傷、肋骨骨折、槍彈傷、爆炸傷和醫療操作等。

4.全身出血傾向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5.其他如替代性月經、氧中毒、肺出血腎炎綜合徵、鼻竇炎、內臟易位綜合徵等。

四.水腫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見於蛋白質吸收不良或營養不良及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腎臟疾患等。當血漿白蛋白量降到25g/L或總蛋白量降到50g/L時,就可出現水腫,為全身性。

2.毛細血管內流體靜力壓升高

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靜脈阻塞或靜脈迴流障礙。局部靜脈迴流受阻引起相應部位的組織水腫或積水,如肝硬變引起胃腸壁水腫的和腹水,心力衰竭時的腔靜脈迴流障礙則引起全身性水腫。

3.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血管活性物質(組胺、激肽)、細菌毒素、缺氧等可增加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腫。炎性病灶的水腫即主要由於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管神經性水腫和變態反應引起的水腫亦屬此機制。此類水腫通常發生於血管壁受損的局部。

4.淋巴迴流受阻

乳腺癌根治術後,由於腋窩淋巴結切除後的局部淋巴液循環破壞,可發生患側上肢水腫;絲蟲病時下肢和陰囊由於淋巴管被蟲體阻塞,常發生下肢和陰囊水腫。此外淋巴管廣泛性的癌細胞栓塞可引起局部水腫。

5.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輔助水鈉瀦留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對心力衰竭、肝硬變、腎病綜合徵的水腫形成起輔助作用。心力衰竭時心搏出量減少,腎灌注血量不足,刺激腎近球感受器,使腎素分泌增多,腎素使血管緊張素原變為有活性的血管緊張素Ⅰ,再經轉換酶的作用將血管緊張素Ⅰ變為血管緊張素Ⅱ,後者作用於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細胞,使之分泌醛固酮,從而促進腎遠曲小管的鈉重吸收,招致鈉瀦留,引起血液晶體滲透壓增高,後者刺激血管壁滲透壓感受器,使垂體後葉分泌抗利尿激素,從而加強腎遠曲小管的水重吸收。水的瀦留助長了心源性水腫的形成。肝硬變時的水腫和腹水,也有醛固酮的作用參與,這是由於肝細胞對醛固酮的滅活作用減退,同時,在腹水形成之後,由於循環血量減少,又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腎病綜合徵因白蛋白大量流失,血漿蛋白量低落,發生水腫,體液自血管內向血管外逸出,循環血量下降,又激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

五.噁心、嘔吐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反射性嘔吐

(1)咽部受到刺激如吸菸、劇咳、鼻咽部炎症或溢膿等。

(2)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擴張或幽門梗阻、十二指腸壅滯等。

(3)腸道疾病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4)肝膽胰疾病急性肝炎、肝硬化、肝淤血等。

(5)腹膜及腸繫膜疾病如急性腹膜炎。

(6)其他如腎輸尿管結石。

2.中樞性嘔吐

(1)神經系統疾病①顱內感染,如各種腦炎;②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③顱腦損傷,如腦挫裂傷;④癲癇,特別是持續狀態。

(2)全身性疾病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甲狀旁腺危象等。

(3)藥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癌藥、洋地黃等可興奮嘔吐中樞而致嘔吐。

(4)中毒乙醇、重金屬、一氧化碳等中毒均可引起嘔吐。

(5)精神因素胃神經症、癔症、神經性厭食。

3.前庭障礙性

凡嘔吐伴有聽力障礙、眩暈等耳科症狀者,需考慮前庭障礙性嘔吐。常見疾病有迷路炎,梅尼埃病和暈動病。

六.腹痛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腹腔臟器急、慢性炎症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慢性胃炎、炎症性腸病等。

2.腹部臟器穿孔或破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肝臟破裂、脾臟破裂、異位妊娠破裂等。3.腹腔臟器阻塞或擴張急性腸梗阻、腹股溝疝嵌頓、腸套疊、膽石症、腎與輸尿管結石等。4.腹腔臟器扭轉急性胃扭轉、卵巢囊腫蒂扭轉、大網膜扭轉、腸扭轉等。

5.腹腔內血管阻塞腸繫膜動脈急性阻塞、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夾層腹主動脈瘤等。

6.包膜張力增加肝淤血、肝炎、肝膿腫、肝癌、脾腫大等。

7.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胃輕癱、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曲及脾曲綜合徵。

8.腹壁疾病腹壁挫傷、腹壁膿腫及腹壁帶狀皰疹等。

9.胸腔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心絞痛、肺炎及肺梗死等。10.全身性疾病及其他風溼熱、尿毒症、急性鉛中毒、血卟啉病、腹型過敏性紫癜、腹型癲癇等。

七.腹瀉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急性腹瀉

(1)感染 包括病毒(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細菌(大腸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或寄生蟲(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梨形鞭毛蟲)引起的腸道感染。

(2)中毒 食物中毒如進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屬中毒,農藥中毒等。

(3)藥物 瀉藥、膽鹼能藥物、洋地黃類藥物等。

(4)其他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急性壞死性腸炎、食物過敏等。

2.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病因比急性的更復雜,腸黏膜本身病變、小腸內細菌繁殖過多、腸道運輸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腸運動紊亂以及某些內分泌疾病和腸道外腫瘤均有可能導致慢性腹瀉的發生。可引起慢性腹瀉的疾病包括:。

(1)腸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細菌性疾病;③腸結核;④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⑤腸道念珠菌病。

(2)腸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②放射性腸炎;③缺血性結腸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腸炎。

(3)腫瘤 ①大腸癌;②結腸腺瘤病(息肉);③小腸惡性淋巴瘤;④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胃泌素瘤、類癌、腸血管活性腸肽瘤等。

(4)小腸吸收不良 ①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②繼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5)腸動力疾病 如腸易激綜合徵

(6)胃部和肝膽胰疾病 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腸吻合術;②萎縮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膽囊炎。

(7)全身疾病 ①甲狀腺功能亢進;②糖尿病;③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④系統性紅斑狼瘡;⑤煙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藥物過敏。

八.嘔血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賁門失弛緩症

嘔血是該病罕見的表現,可引起反流和進行性、無痛性吞嚥困難。未消化的食物反流可引起聲音嘶啞、咳嗽、誤吸和反覆的肺部感染。

2.消化道炭疽

消化道炭疽因為攝入被革蘭陽性炭疽桿菌孢子汙染的肉類所引起。起始表現為厭食、噁心,嘔吐和發熱,可能進展為嘔血、腹痛和嚴重的血水液腹瀉。

3.凝血系統疾病

患有凝血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或血友病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表現為中到重度嘔血。出血也可發生在其他系統如鼻血和黏膜出血。伴隨症狀因特定的凝血系統疾病而不同。

4.食管癌

食管癌的晚期表現為嘔血和持續性胸痛,可放射到背部,伴有胸骨後飽脹感、嚴重的吞嚥困難、噁心,嘔吐和夜間反流和誤吸、血痰、發熱、打嗝、咽痛、黑便等。

5.食管損傷

攝入腐蝕性的酸鹼類物質可引起食管損傷,伴有嘔吐物血樣或咖啡渣樣,以及上腹部和胸骨後疼痛,吞嚥時加重。當攝入鹼性藥物時,咽部黏膜可出現泡沫樣分泌物,黏膜發灰、水腫。吞嚥困難、流涎和發熱可於3~4周內發生或隨瘢痕形成而加重。

6.食管破裂

嘔血嚴重程度取決於破裂的原因。當器械損傷食管時,嘔血通常是輕微的。威脅生命的疾病也可導致胸骨後、上腹部、頸部以及肩胛部疼痛,伴有胸部和頸部水腫。檢查可以發現胸壁皮下、鎖骨上窩和頸部氣腫,患者可表現為呼吸窘迫,比如呼吸困難和發紺。

7.食管靜脈曲張破裂

該病威脅生命,嘔吐物可呈咖啡渣樣或大量鮮紅色血樣。因出血量大可出現心動過速和低血壓等休克表現。伴有腹脹、黑便或無痛性便血(視出血速度及量的大小,從輕度的滴血到大量的直腸出血)。

8.胃癌

該病晚期可有嘔吐,嘔吐物呈鮮紅或暗紅色。該病往往以上腹部不適起病,然後出現厭食、輕度噁心、慢性消化不良,服用抗酸藥物後減輕,進食後加重。晚期可有乏力、體重降低、飽脹感、黑便、排便習慣改變、營養不良(比如肌萎縮和皮膚乾燥)。

9.急性胃炎

最常見的表現為嘔血和黑便。儘管有上腹部不適、噁心、發熱,但它們也可是唯一表現。大量血液丟失可引起休殼。典型的患者有酗酒史、應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藥物史。胃炎也可以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

10.胃食管反流病

該病嘔血少見,常伴有胃部灼熱感、腹脹,消化不良和反流,躺下或前屈時加重。重度食管炎時可出現吞嚥困難、胸骨後絞痛、體重降低和誤吸表現如嗆咳、呼吸困難和反覆肺部感染。

11.Mallory-Weiss綜合徵即賁門黏膜撕裂

該病特徵是胃和食管連接部黏膜撕裂,導致嘔血和黑便。通常因嚴重的嘔吐、乾嘔或是咳嗽加重,尤其在酗酒者或幽門梗阻的患者中易發生。嚴重的出血之後可有休克表現,如心動過速、低血壓、呼吸困難和皮膚溼冷。

12.消化性潰瘍

當消化性潰瘍穿透動脈、靜脈或富含血管的組織,可引起嘔血。當動脈被穿透時可引起威脅生命的大出血。伴有黑便、便血、寒戰、發熱和休克、脫水的表現(如心動過速、低血壓、皮膚血管充盈差以及口渴)。多數患者有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病史,進食或服用抗酸藥物後緩解。部分患者有飲用咖啡、酗酒或應用非甾體類藥物史。

13急性憩室炎及繼發性梅毒

當急性憩室炎累及十二指腸可發生消化道出血和反覆的嘔血,可伴有腹痛和發熱。繼發性梅毒累及消化道也可引起嘔血,常見的表現有原發性軟下疳、皮疹、發熱、厭食、體重降低和頭痛。

14.瘧疾及黃熱病

瘧疾可引起嘔血和其他消化系統表現,但典型的表現為寒戰、發熱、頭痛、肌痛、脾大。黃熱病也可引起嘔血和突然發熱、心動過緩,黃疸以及虛脫。

15.其他病因

留置鼻管或氣管插管可引起與吞嚥血液有關的嘔血。鼻或咽部手術也可引起相同表現。

九.便血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小腸出血,如腸結核、侷限性腸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小腸腫瘤等。

2、結腸出血,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侷限性腸炎、結腸癌等。

3、直腸出血,如直腸損害、痔、肛裂、直腸癌等。

4、其他疾病,如各種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熱、傷寒與副傷寒、鉤蟲病、維生素缺乏症等。

十.驚厥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感染性

(1)顱內感染:見於腦膜炎、腦炎、腦膿腫等,以化膿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炎為多。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腦炎、乙型腦炎;細菌感染可致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黴菌感染可致新型隱球菌腦炎等;寄生蟲感染如腦囊蟲病、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腦型肺吸蟲病。小嬰兒宮內感染(TORCH感染)、鉅細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現驚厥。

(2)顱外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毒型細菌性痢疾、膿毒症、中耳炎、破傷風、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嚴重感染,由於高熱、急性中毒性腦病及腦部微循環障礙引起腦細胞缺血、組織水腫可導致驚厥。在小兒大腦發育的特殊時期可因發熱出現其特殊的驚厥---熱性驚厥,是顱外感染中最常見的驚厥類型,是由於小兒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發熱時出現的驚厥,多發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傳染病初期。

2.非感染性

(1)顱內疾病:常見於顱腦損傷(如產傷、腦外傷)、顱腦缺氧(如新生兒窒息、溺水)、顱內出血(如晚發性維生素K1缺乏症、腦血管畸形所致)、顱內佔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囊腫)、腦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積水)、腦性癱瘓及神經皮膚綜合徵。另外還有如腦退行性病變(如脫髓鞘腦病、腦黃斑變性)和其他如各種腦病(如膽紅素腦病)、腦白質變性等。

(2)顱外疾病

①癲癇綜合徵:如癲癇大發作、嬰兒痙攣症。

②代謝異常: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病、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糖代謝異常;尼曼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腦白質營養不良等先天性脂肪代謝紊亂;苯丙酮尿症、楓糖尿病、組氨酸血癥、鳥氨酸血癥等先天性氨基酸代謝失調病;銅代謝障礙如肝豆狀核變性也可致驚厥發作。

③中毒:兒童常因誤服毒物、藥物或藥物過量,毒物直接作用或中毒所致代謝紊亂、缺氧等間接影響腦功能而致驚厥。常見毒物有: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有機氯殺蟲劑、滅鼠藥、金屬(鉛、汞、鉈)、植物(毒蕈、曼陀羅、蒼耳子)、食物(白果、苦杏仁)等;常見藥物有:阿托品、樟腦、氯丙嗪、異煙肼、類固醇、氨茶鹼、馬錢子等。

④水電解質紊亂:如嚴重脫水、低血鈣、低血鎂、低血鈉、高血鈉。

⑤其他:急性心功能性腦缺血綜合徵、高血壓腦病(急性腎炎、腎動脈狹窄等)、Reye綜合徵、腦或腦膜白血病、撤藥綜合徵、紅細胞增多症、維生素B1或B6缺乏症、癔症性驚厥、肝腎衰竭等。

十一.意識障礙

11種常見症狀是什麼原因所致,建議人手一份,收藏永久有用

1.顱內疾病

(1)侷限性病變①腦血管病腦出血、腦梗塞、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等;②顱內佔位性病變原發性或轉移性顱內腫瘤、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囊腫等;③顱腦外傷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等。

(2)腦瀰漫性病變①顱內感染性疾;各種腦炎、腦膜炎、蛛網膜炎、室管膜炎、顱內靜脈竇感染等;②瀰漫性顱腦損傷;③蛛網膜下腔出血;④腦水腫;⑤腦變性及脫髓鞘性病變。

(3)癲癇發作

2.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種敗血症、感染中毒性腦病等。

(2)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如肝性腦病、腎性腦病、肺性腦病、糖尿病性昏迷、粘液水腫性昏迷、垂體危象、甲狀腺危象、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3)外源性中毒包括工業毒物、藥物、農藥、植物或動物類中毒等。

(4)缺乏正常代謝物質①缺氧。②缺血。③低血糖。

(5)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6)物理性損害如日射病、熱射病、電擊傷、溺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