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明朝宦官专政主宰不了皇帝

为何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明朝宦官专政主宰不了皇帝

唐朝太监的权力和明朝太监的权力都很强大,尤其是唐朝后期,太监不仅垄断朝堂大权,甚至发展到可以废立皇帝,俨然一副太上皇的样子,比如说“大中之治”的宣宗李忱,就是拜太监马元贽所赐。

为何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明朝宦官专政主宰不了皇帝

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时期大量重要文臣,像姚崇、宋璟等等,然而玄宗也逐渐开始对文臣集团产生戒心,采取的方法便是实行三年一换,这也是为什么唐代在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宰相的原因。当然这还只是制约文臣的手段之一,其次便是重用宦官,在唐高祖和太宗时期是禁止宦官干政的,到玄宗时,开始出现了有权势的宦官,如高力士。

藩镇制度,唐朝节度使有税收权,这样一来中央对其控制就显得非常薄弱了,拥兵自重成为地方军阀变得非常容易,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的这种藩镇制度反倒越来越难以控制,皇帝对外廷的军权根本无法有效掌握,而内廷又压制文官重用宦官,以致宦官掌握内廷军权后,皇帝根本没有制约宦官的能力。

明朝宦官的崛起自文官集团崛起始。明朝宦官的崛起显然与唐朝不同,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且成祖建立内阁制之后,虽然没有了皇权与相权之争,但失去了宰相统领的文官却直接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

为何唐朝后期宦官专政都可以杀皇帝,而明朝宦官专政主宰不了皇帝

明朝,宦官却无法做到。原因主要在于,明朝中期开始文臣集团已经碾压了武将与皇帝,宦官群体作为反击的手段,虽然可以一时称雄,但时间一长自然会被内部瓦解,同时明朝如果没有那些位大太监,可能明朝的历史会更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